朱丽华:人医师多年资助百名寒门学子(图)

发布时间:2021-08-11 20:5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6月 | 查看:486次


人物故事:

  朱丽华,女,汉族,195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一级视力残疾,嘉兴市南湖区丽华中医诊所所长。

  她是几百学子的“好妈妈”,30多年来,省吃俭用,无房无车,穿36元两双的打折鞋,一件白大褂穿10多年不舍得扔,却资助寒门学子702人次,改变他们命运的同时也让更多人成为助人者;她是残疾人奋斗路上的引路人,身残志坚在黑暗中追光,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创办丽华中医诊所,个人服务23万余人,帮助三百余脑瘫儿,引领1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她是乐于奉献、无私无我的“光源”,免费为现役军人治疗4000多人次,各类捐款金额高达521余万元,2018年又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要将助人事业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资助寒门学子702人次,她成为他们的“好妈妈”

  朱丽华诊所虽然在嘉兴市区,但并不那么好找,可是那些一次都没来过的学子,却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那里。学子们执意过去,就是为了见她一面,跟她说一声“谢谢”,或是喊一声“好妈妈”。他们都是朱丽华资助过或正在资助的寒门学子,特意来感谢这位改变他们命运的“好妈妈”。

  朱丽华从事中医工作36年,爱心助学也已经有30年了。在1991年的时候,她第一次从广播里听到了“希望工程”这个词,就立刻拿出了近3个月工资寄到了云南,资助了2个贫困孩子,这让她体验到了助人的欢乐。她认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帮助更多人,给予他们希望的同时,自己也能不断得到快乐和幸福。”从此,她开始了30年的爱心助学之路。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学习压力大不大……她就像个母亲一样惦记着自己资助的孩子,时不时联系他们,事无巨细,样样都管。30年来,朱丽华的“爱心榜单”上受助贫困学子已达702人次,助学资金达到几百万元之多,一路播撒爱心的她也成了几百贫困学子的“好妈妈”。

  嘉兴的寒门学子要资助,外地的贫困学生一样要帮!她给阿坝州黑水县初中捐赠热水器,为阿坝州马尔康市67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了15.41万元的助学金和67床鸭绒被。身为盲人,出行十分困难和无助,但朱丽华在2020年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四川,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这些孩子,让他们知道心中有爱、有希望就能获得成功。

  诊所的员工们常受到朱丽华的照顾,可他们都知道朱丽华对别人和员工都很大方,唯独对自己却“死抠”。脚上穿的是打折时买的36块钱两双的鞋子,身上的白大褂穿了10来年也舍不得扔,每次外出宁可多转几趟公交车也尽量不打车……朱丽华总是告诉他们,资助一个学生,就是在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平时省一点,“儿女”们有需求的时候,她就想尽办法去满足。在她的帮助下,很多寒门学子读了大学,开启了美好的人生新篇章。对朱丽华来说,学子们的大学通知书、入职通知单、结婚请柬就是她最宝贵的财富,那是她所有付出的最美呈现。

  以阿坝州壤塘县中考二类模式第一名考入高中的求拉四杰,曾因家庭贫寒差点辍学。她的母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历过大手术,家中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妹妹,一家人的开支全靠父亲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幸亏有了朱丽华的帮助,她才能继续安心读书。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资助自己的竟然是一位盲人阿姨。朱丽华的故事和“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的理念,让她动容,也激起了她努力读书,以后也要去帮助别人的决心。

  让朱丽华欣喜的是,她的“儿女”中有很多人接过了自己的爱心接力棒,做起了志愿者,成为了新的爱心使者。

  为100多位残疾人“谋前程”,她是奋斗路上的引路人

  上世纪70年代,因为两次意外,三次失败的手术,不满20岁的朱丽华坠入了黑暗的世界,成了一位盲人。她在经历了7年的痛苦挣扎后,从张海迪的故事中汲取了力量,历经艰难,成为黑暗中的追光者,也是众多残疾人奋斗路上的引路人。

  1985年,在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朱丽华参加浙江省首届中医推拿培训班。盲人独自离开家庭,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学习盲文和医疗技术更是困难重重。但她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努力,潜心学习掌握医疗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双手拉伤导致打石膏也没有一句怨言。“学好技术自己就有了傍身的本事,也能够去帮助别人。”这个念头支撑着她度过了许多难熬的日子。

  学成归来后,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一干就是22年。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精心为每一个脑瘫患儿进行服务,帮助了三百余名脑瘫患儿,给患儿和他们的家庭带去了希望。朱丽华的中医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1998年,她顺利晋升为中医师,成了嘉兴市首位盲人中医师,用双手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2008年,朱丽华顺利创办了中医诊所,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她招收的员工都是残疾人。她不仅无私地传授技术还包食宿,先后引领100多位残疾人就业。不少残疾人学成后,还积极创业就业,从家庭的“包袱”转变为家里的“顶梁柱”,真正达到了“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的效果。周围有好心人担心她这样的做法是“教出徒弟,饿死师傅”。她却乐意看到大家好起来,她说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自己曾帮助过的人能够靠自己有尊严地活下去。

  陈永明是中医诊所的员工,在诊所干些杂活,他的父母这辈子都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换一种活法”。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09年病情恶化,根本无法直起身,生命垂危。家人带着他辗转于各个医院,医生们都说希望渺茫。那时,朱丽华把陈永明接回了诊所,每天一有空就给他治疗,几年下来,不仅身体好转,还能扔掉拐杖走路了。与其说是朱丽华的中医技术功效神奇,不如说是爱的力量创造了奇迹。

  朱丽华粗略估算了下,到现在为止,自己已经服务了23万多人。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让她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但能以一技之长帮到更多人,她的内心是快乐的。她自强不息、黑暗中追光的精神也鼓舞了更多残疾人乐观生活,自主创业。

  捐款521万元再捐“自己”,她活成耀眼的“光源”

  朱丽华对物质的要求极其简单,吃穿住行一切从简。从诊所开办那天起,她就把诊所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个20多平方米的房间,放着一张桌子两张床,她和视力残疾的女员工一人一张。年过六旬的朱丽华在嘉兴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旁人为她感到可惜,如果不是连年结对学子,她早就能买下一套自己的房子了。但她却认为自己做了此生最值的事情,省下来的钱都花在了对社会有用的地方。这些年她的各类捐款金额已达521余万元。

  “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36年来,哪里有需要,朱丽华就会把爱洒向哪里。1990年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她捐出了2个月的工资;2006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时,又捐款1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二天,她捐出10万元的全市个人最高“特殊党费”;2020年2月,她向当时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捐款、捐物;她还出资53万元,为50多户贫困户改造卧室……这样的事情,对她来说远比买房更有意义,因为能帮助更多人。

  在朱丽华的人生词典里,“帮助”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么多年来,她已为现役军人免费治疗4000多人次,如果自己忙不过来,她就掏钱请员工帮忙。

  很多年前,朱丽华就萌生过去世后要把自己“捐”出去的念头。2018年,朱丽华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对于自己最终的“归宿”,朱丽华早就做了“安排”:“等到以后干不动了,就把诊所卖了;等我走了,把钱全部捐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朱丽华坚定地说:“作为红船旁的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捐献给社会!”

来源:浙江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