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夺金背后,中国科技力量这样助力

发布时间:2021-08-11 11:24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8-10 16:31:17 | 查看:512次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8月8日,第三十二届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队以88枚奖牌圆满收官。在争金夺银的背后,除了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和教练员的悉心教导,许多高科技的训练设备与手段不断助力运动员取得佳绩。

中国跳水队素有“梦之队”称号,东京奥运会的8个项目比赛中,中国跳水队摘得7金5银,成功捍卫了“梦之队”荣耀。

荧幕上看到跳水运动员的精彩翻腾,其实是一项高速运动,从起跳到落水只有短短两秒钟的时间。运动员在空中的动作非常复杂,如何精确分析运动员动作的细微偏差,是训练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中国跳水队在训练中采用了3D+AI技术,对动作、姿势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以跳水三米板中难度最高的动作——5156B(难度系数3.9)为例,“3D+AI”跳水训练系统研发工程师飞翔把运动员的关键持续性动作定格在三位空间上,通过各项数据分析,将隐藏在一个动作中的各个细节展现出来。

正是有了高科技手段的助力,教练员就可以针对运动员的相关量化指标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结束后,运动员还可以使用这套系统像复习功课一样及时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这对于运动员赛前的备战和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在游泳项目上揽获3金2银,在欧美国家的强势项目上再获佳绩。这背后,中国航天技术的帮忙会不会让人不敢相信?

早在201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便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发出项目需求,希望利用先进航天技术,研发出精密测量产品,帮助游泳运动员加强训练科学性,提高竞赛成绩。

接下这个任务的是九院13所时代光电公司的运动测量团队。在游泳项目上,传统的影像记录等手段不能定量获取运动员全部运动信息,尤其是无法对关节间转动这样微小的变化进行有效辨识。时代光电公司把应用在天上飞的惯性技术成功嫁接在游泳训练中,利用惯导分系统得到运动员每一秒的姿态、呼吸情况以及在泳池里每一次往返的划频、划幅、划次、转身时间等多项技术参数,实现了对每个动作的精细量化评估。 

实际上,帮助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冠的航天技术不止一项,除了捕获精细动作的惯性技术,还有“既可吹风,也能赛艇”的风洞。

自2019年起,针对四人赛艇风洞试验项目的要求,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低速风洞实验室成功开发了一套基于气浮装置的三维力测量平台,整套测试系统气动力测量分辨率达到0.04牛,静态校准非线性0.08%,完全满足高精度小载荷风洞测试项目的要求。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运动员抓水、驱动、出水、回桨等不同动作姿态的气动力大小,四名运动员不同编队组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为运动员的比赛提供科学的参考。

在东京奥运会的第8个比赛日,中国帆船帆板奥运健儿卢云秀勇夺女子帆板RS:X级奥运金牌,这是时隔13年后,中国代表团再次拿到的帆船帆板项目奥运会金牌。

帆船帆板运动是最为复杂的体育竞技运动项目之一,涉及空气动力学、水动力学、船舶原理等诸多学科,其中尤以“影响帆船帆板推进力的风帆空气动力学和船体阻力的水动力学”最为关键。

为提高帆船帆板的运动速度,航空工业气动院体育科技事业部部长王崇利团队围绕帆船帆板运动开展了系统的CFD计算、风洞试验研究以及帆船帆板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工作。

王崇利团队充分利用航空科技手段,科学准确地获取帆船帆板运动风帆气动力、船体水阻力以及帆船航行姿态、船速等关键信,为教练员对训练效果评估提供了精准的量化数据。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