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育讲好中国故事” ——记一本体育学术期刊的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08 12:00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8日 04版 | 查看:571次

这个夏天,奥运健儿赛场拼搏,展现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让全世界看到了自信、快乐的中国青年一代。赛场之外,在全球体育学术期刊行列,有一本来自上海的全英文刊物,正以开放的办刊方式和具有世界价值的“中国话题”,赢得国际学术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这是《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的故事——2012年创刊之初,影响因子只有1.5,创刊一年半即被SCI(科学引文索引)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同时收录。2020年影响因子跃升至7.179,在体育类期刊中排名第三,跻身全球体育学术顶尖期刊行列。新近公布的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上,它摘得了期刊奖提名奖。

  “坚持内容为王,坚持精品化、国际化办刊,它将成为用体育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载体。”在《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主编、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教授看来,一本期刊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体育科研实力的充分展现,更是“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立体展示。

开放办刊,打造全球学术标杆

  “最开始是为了救活一本校管杂志,没想到办成了高品质的英文学术期刊,成了面向全球发声的标杆。”讲起当年的办刊故事,陈佩杰难掩兴奋。

  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主办的《环球体育》杂志举步维艰,每年靠学校贴钱才能维持生存。经过筹备,2011年,一纸报告递交上去。2012年5月,《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第一期出版。

  当时定下的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力争进入世界著名文献检索系统。结果,创刊一年半就被收录,2018年挺进体育科学SCI期刊“世界前十”,2019年晋升“前五”。回过头看,陈佩杰认为,这依托于上海海纳百川的区位优势,以及高水平的国际编委会。

  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主任吴坚告诉记者,《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期刊一直坚持编委国际化、稿源国际化、审稿国际化、出版国际化。国际编委占比78%,国际审稿人占比95%,这样的阵容,对于期刊的学术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期刊的国际来稿占比87%,其中,欧美作者占六成。实行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国际读者全文下载超过100万次/年。2012年至2020年,《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共收到来稿7402篇,其中2018年突破1000篇,2020年突破2000篇,作者分布在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7.2%来自欧洲,33.2%来自亚洲,21.4%来自美洲,来稿量前十名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中国、西班牙、巴西、伊朗、澳大利亚、英国、土耳其、波兰、意大利。

立足中国,讲好运动和健康故事

  “用体育讲好中国故事”,这是《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始终坚持的办刊理念。

  “体育是竞技,也是文化。虽然是一本英文期刊,但我们坚持讲好中国故事,希望将体育里的中国智慧推介给更多人。”陈佩杰说。

  “中国传统医学与运动”“太极拳:从传统应用到现代实践”“中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质”……在上海体育学院期刊中心,记者看到,这些都已作为主题出版特刊。这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对话,切实提升了中国体育学科的国际话语权。

  面对大事要情,期刊及时发声,释疑解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期刊迅速推出《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合理进行身体活动》,该文是国际体育界较早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文章。

  太极拳在心血管疾病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糖尿病患者能否从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中受益?陈佩杰发现,这些“中国话题”具有世界价值,全球学者持续关注并参与其中。通过国际化期刊的平台,期刊既介绍了欧美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运动健康理念,也展示了国内学者关于慢病运动干预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等研究进展,吸引国外同行关注我国公共健康和全民健身的开展,以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应用。

  “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深耕基础研究,瞄准前沿领域,才能赢得更多学术话语权。”陈佩杰期待,这本期刊能够越老越“香”,和中国体育一起成长,与“健康中国”一路同行。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