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军:农业专家扎根农村科技扶贫 让江淮分水岭“风吹草低见牛羊”(图)

发布时间:2021-06-30 08:4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6月24日 | 查看:708次



人物故事:

  张子军,男,1971年5月出生,诚实守信类好人,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

  “我是来干实事的,我要搭好学校和当地的桥梁,帮助县里农业产业发展,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请大家放心!”作为一名高校教授、安徽农业大学绵山羊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专家,为兑现承诺,他甘愿前往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做一名试验站站长,举家搬至定远,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他先后带领团队实地调研,足迹遍布定远县22个乡镇,从畜牧业着手,推广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做大羊产业,以羊带富。着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为定远县农业量身定做出产业发展规划,并成立9个产业联盟。一项又一项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移植到田间地头,直接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效益,如今定远县已形成草、菌、虾、鹅、猪五大特色产业。5年多来,张子军和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共为当地引进农业新品种376个,应用农业新技术92项,示范推广面积10万余亩,服务农业企业100多家。

  2019年本已结束聘期的张子军,下定决心再干5年,他计划探索开展多产业循环经济,带着乡亲共同致富,解决定远县水土流失困境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张子军曾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安徽好人”“合肥市科技进步奖”“滁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历史上,江淮分水岭地区,缺水易旱,土壤贫瘠,气候灾害频繁。但在安徽农业大学绵山羊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专家张子军眼里,这里却蕴藏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无论是气候特点还是地形地貌,这里都十分适宜发展农区草牧业,完全能够建成跟欧洲、新西兰一样的美丽牧场。”

  “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一定要在定远这片土地上带领村民奔小康!”带着这个承诺,5年来,张子军主动担任安农大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站长,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郑重承诺:带领百姓脱贫

  “张子军要去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当站长!”5年前,这个消息一传出,着实让不少同事吃惊。

  1971年出生于甘肃武威的张子军,是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的农业专家。从事养羊教学和产业服务20余载,张子军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等重点任务,牵头开展“南方农区现代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研究,取得“南方草地移动羊舍及附属设施研发”和“安徽白山羊高繁殖率新品系培育”2项科研成果,获得“肉羊自动化饲喂系统”等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出版 《中国肉用型羊》等5部相关专著。

  2008年,作为引进人才,张子军来到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工作。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与定远县人民政府签约共建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并有效转化人才优势和科研成果,服务于定远乃至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

  问题是,谁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试验站处于初创时期,大量的协调工作可能会影响科研,甚至吃力不讨好。但张子军坚信只有走出实验室,来到一线,才能直面生产实际。创造出真正有益于农业、有助于农民的科研成果。

  “我读博士时就自己养羊搞实践,现在当了教授,总不能在黑板上养羊、电脑上种草吧。”张子军笑着说。初到定远,对于这个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很多人还是有些质疑的。

  “我是来干实事的,我要搭好学校和当地的桥梁,帮助县里农业产业发展,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不教会村民养羊种草,我坚决不回城市。”张子军郑重承诺。

  为了更好地扎根基层,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张子军做通同是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的爱人的思想工作,举家搬到定远,并把正在合肥读高中的儿子转到县里的学校。四年时间未曾回家乡甘肃,他早就将这里当成了心中的另一个“家”。“起初,以为张教授不过是来挂个名、镀个金,偶尔过来指导指导,谁知道他后来干脆就住在了站里,一直到现在。”时任定远县科技局局长柏传永说。

  践行承诺:让村民、企业树立创新农村产业的信心

  张子军带领他的团队,每天行进在定远的荒坡野岭,山梁洼地,全面调研梳理,制定发展规划。大家从开始的怀疑、观望到信任、支持。“张教授黝黑的脸庞,和善的语气,没有架子,干事实在,老百姓都信任他。”当地企业家陈守美说。

  心中有了规划,张子军开始一步步兑现他的承诺。起初,定远县养羊规模仅3万只,出栏5万只。张子军带领团队,连续跑了当地多家养殖企业、大户,终于摸清了症结:品种退化严重,良种化程度低;养殖不规范,设施落后;饲草资源不够,利用率不高;防控意识差,疫病风险突出……随后,张子军团队开始在当地推广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一个标准生产单元占地30亩,包括10栋移动式羊舍、2栋草料棚、2栋废弃物处理棚,就能饲养2000多只肉羊;根据气候以及草场长势,所有设施可拆装,3辆重装卡车就能全部拉走。“在这套标准化生产单元里,占地、用工、投入、产出都是确定且能复制的,一人能管千头羊。”张子军说。

  然而就在2016年,张子军第一次组织召开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会时,当地的农企却“并不买账”,定远县参会的20多家农企代表不是摇头,就是直接打起了退堂鼓。

  “江淮地区还能大规模养羊?”

  “这套标准化生产体系到底行不行?”

  面对质疑,张子军说:“我的办法是,带着企业看,领着企业干!”

  于是,张子军带领农企代表前往亳州涡阳、阜阳颍上等已采用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大型肉羊饲养企业参观调研,看到实效的企业经营者彻底打消了顾虑,纷纷向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申请技术支持。

  定远皇竹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张子军团队提供的技术路线,引进2000只种羊,每年能够出栏8000多只,纯利润达到100多万元。随着先进生产模式不断推广扩大,定远当地农区草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肉羊产羔率由原来的100%增加到210%,羔羊成活率从50%增加到95%。

  “养羊就找张子军”成了当地养殖户的口头禅。2018年5月,张子军团队分别与二龙回族乡中汤村、西卅店镇高潮村等9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协助建立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推广,农区草牧业标准化生产的效益日益显现。目前,9个贫困村在张子军团队的结对帮扶下已经全部脱贫摘帽,但张子军团队仍然与它们继续结对共建。

  从推广肉羊养殖技术到研发推广移动式新型羊舍,从开发肉羊自动化饲喂系统到羊粪还田修复土壤生态试验、肉羊冷冻精液优质产品开发……张子军用科技支撑定远肉羊全产业链发展。2020年,张子军团队为定远县编制草牧业产业规划,并通过“定远县种草养羊技术应用与示范”省科技扶贫项目,免费为贫困户发放种羊,多次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做大羊产业,以羊带富,开展扶贫工作。

  近两年,张子军带领团队先后在安徽、贵州、河南等地建立草牧业示范基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累计种植多年生混播草地等各类型人工草地面积1万亩以上,建造新型移动羊舍50多栋,纯效益增加2000多万元。

  兑现承诺:打造产业示范点逐步推广

  长期的脱贫帮扶经验让张子军意识到,单纯教养殖户科学养殖,解决不了农民脱贫、乡村振兴的根本问题,必须从构建产业体系着手,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整体致富。

  为了给当地产业发展“把好脉”,张子军带着团队成员走遍了定远县的22个乡镇,对当地畜牧业、种植业等做了调研梳理,陆续为定远县农业量身定做出包括肉羊养殖、水稻、蔬菜、杂粮、水产养殖等在内的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9个产业联盟,提供技术指导。

  水稻曾是定远当地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品种单一,管理跟不上,产值逐年下降。张子军会同安农大水稻专家通过试验,打造个示范点,树立农民信心。如今,他还发起成立了定远县稻虾绿色种养协会,在定远全县设立了4个万亩集中连片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多个5000亩集中连片稻虾共作基地,大力推广全产业链稻虾共作模式。目前,定远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3.3万吨,稻虾米年产量11万吨,年综合效益突破18亿元,全产业链从业人数突破5万人。

  一项又一项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移植到田间地头,直接转化为农民的经济效益。如今,定远县已形成草、菌、虾、猪、鹅五大特色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年来,张子军和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共为当地引进农业新品种376个,应用农业新技术92项,示范推广面积10万余亩,服务农业企业100多家。

  延续承诺:再干五年

  2019年5月,结束了一个聘期的张子军原本可以卸下重担返回学校了,可是他没有走。为了实现当初的承诺,带着乡亲们共同富裕,决定留下来再干5年,让江淮分水岭地区能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未来,张子军计划通过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坡”,探索开展羊产业、瓜果、蔬菜等多产业循环经济。“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困境,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张子军信心十足。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