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曙光:供电公司扶贫干部 抗疫扶贫两手抓冲在前顶得上(图)

发布时间:2021-05-06 17: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04月21日 | 查看:933次


人物故事:

  杨曙光,男,49岁,中共党员,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室主管、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驻村第一书记。他五年如一日,虽为“外乡人”,忧心“本村事”。他与驻村队员筹集80多万元,建起了近500平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帮助村建设通组公路6.6公里,解决村民出行难;积极争取供电公司投入505万元改造电网,电量增幅达216%;整修堰塘,安装路灯,改造危房,建起光伏电站。2019年猫子湖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新冠疫情来袭,他驻村坚守60天,入户登记、宣传防疫、采购物资,守护了一方平安;全力推动复工复产,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将受疫情影响滞销的4500斤大蒜全部卖空。

  《中国扶贫》杂志先后两次报道杨曙光扶贫事迹,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他的事迹。杨曙光先后被授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功勋个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荆楚楷模、湖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优秀共产党员”、随州市“第六届道德模范”、“随州楷模”、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不忘军人本色,倾心扎根贫困村

  1986年,杨曙光入伍参军。在部队,他从新兵训练中的业务尖子成长为班长,受到两次嘉奖,并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他复员到地方。

  2015年起,杨曙光被组织选派到猫子湖村开展扶贫工作。村里条件艰苦,没有自来水,就在山上做了个蓄水池,用管子把山沟水引下来。水是浑浊的,他笑言这是纯天然山泉。没有地方住,村里找到一处废弃的旧平房,他简单收拾下就住进去。农村夏季蚊虫多,冬季温度低,风里来雨里去,他说这点苦不算什么,当过兵的人没有什么苦是吃不了的。

  2018年,考虑到村里工作条件艰苦,组织安排对所有的工作队员进行轮换。单位领导找杨曙光谈话,征询他的意见。他说,还是我留在村里吧!一是,所在部门很多女同志家有孩子,如果去驻村就无法照顾家庭;二是,村里的集体产业刚刚起步,还有很多贫困户未脱贫,而他对村里情况熟,换了人就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就这样,杨曙光继续留在了村里,和另两个单位的新队员组成了新一届扶贫工作队。

  猫子湖村由原青山村和绿水村合并而成,面积二十五平方公里,属于丘陵地貌,土地贫瘠,是广水市重点贫困村。过去,群众调侃该村“青山山不绿、绿水水不清,南北十五里、落雨路难行”。全村共有127户贫困户共378名贫困人口,杨曙光和驻村队员们深入全村22个自然湾走访了解真实情况,逐表逐项核实完善建档立卡资料,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易等,研究提出帮扶措施,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帮扶计划。

  全力驻村帮扶,“三真”书记赢民心

  和杨曙光一起开展驻村帮扶的,还有工作队队员王文龙和储黎明,他们分别来自随州市交通局和民防办。

  并肩战斗的日子,让王文龙对杨曙光多了份真切的感受。在大家眼里,杨曙光就是“三真”书记:真心爱学习、真情去帮扶,真正在行动。中央高度重视精准脱贫工作,杨曙光常常带着工作队员一起学习扶贫政策,交流扶贫经验,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猫子湖村。村容村貌变得干净整洁,村集体产业有了新的起色,村民文化生活得到提升。

  工作队刚到村里时,村集体没有收入,村民们心气也不顺,经常有上访的情况。杨曙光和队员们一起商量,得首先帮村里建立稳定的集体收入。瞅着村里的日照时间长,杨曙光寻思着可以建个小型光伏电站。他和队员们一起商量、考察学习相关资料,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大家分头向各单位作了专题汇报。

  在杨曙光的沟通协调下,2015年12月,三家帮扶单位共同出资的100千瓦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目前,光伏电站累计收入已达50.2万元。从此,村里有了稳定的收入。工作队又指导村“两委”用集体收入,发展特色养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困救助。

  贫困户张保国女儿刚出生就患上了重症肺炎,杨曙光通过“轻松筹”,转发朋友圈号召身边人捐款,共筹集善款8000余元;黄春武养牛想扩大规模需要贷款,他连续半月跑银行为他贷款2万元;祝申巍和17户有小龙虾养殖意愿的贫困户想通过小龙虾养殖脱贫致富,他三下潜江,六进农户,引来专家授课;村里常年遭遇旱情,他联系供电所上门服务,利用农村电网改造之机,在临水电杆上设置了23个取电口,方便群众抽水。

  杨曙光以心换心,用真正的实干赢得了人心。村里的乡亲也愈发信任他,大事小事都愿意请杨书记帮忙,他也成了村民们的“知心人”。

  主动返村抗疫,平安守护六十天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杨曙光始终牵挂着村民的安危,正月初三就赶回了村里。一到村,他就逐户走访,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外地返乡人员信息,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在得知村民缺口罩和消毒水、家里婴儿没有奶喝时,杨曙光刚好接市里通知回去补给,他一刻也不耽搁,办理相关手续就去市里找单位协调。杨曙光当机立断,和村委会主任立即分头行动。第二天,两人克服路远难行,拖着奶粉、泡面、单位支援的口罩、消毒液、体温仪等防疫物资匆匆赶回村里。

  对村里不能出门,需要采购的村民,杨曙光逐一进行统计记录,定期外出帮大家采购,并送到各户门口。2月14日,随州地区普降大雪,汽车无法通行。村民眼见雪太大,正在着急无米下锅。没想到,杨曙光冒着大雪,扛着村民需要的粮食和蔬菜,一步一步踩着深深的积雪,送到村民手中,让村民们都感动不已。

  整整坚守60天,杨曙光一刻不离猫子湖村,与村民同心战“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留住平台人才,建好产业奔小康

  2019年年底,猫子湖村整村脱贫出列了!但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后续的爬坡可不能停歇松劲。杨曙光想要为村里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壮大村里集体产业,将村里的农特产品拿到互联网上卖。

  猫子湖村的扶贫专干李鹏宇,33岁,武汉软件工程学院毕业,曾在浙江针织行业从事研发设计,因为要结婚,回到了村里。李鹏宇见过世面,回村就张罗着和父亲一起养鸡养猪。杨曙光一直帮助和支持李鹏宇立足村里创业发展。

  如今,李鹏宇家养鸡一年10000多只,养鸭1500多只。头脑灵活的他,利用微信朋友圈当起了“微商”,把家里的土鸡蛋放在了网上卖。杨曙光又鼓励李鹏宇和村民一起发展,以村的名义在淘宝上申请了店铺,收集贫困户的农土特产,把它们打造成绿色品牌!

  如何让村民能稳定致富?杨曙光觉得必须结合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猫子湖村所在的太平镇是“吉阳大蒜”的主产地,村里采取“农户+基地”的模式,建立了200亩的大蒜种植园。为做大做强大蒜产业,杨曙光积极联系武汉轻工大学博士团队,研究建立大蒜产业链,希望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入到村里来,就地对大蒜进行深加工。“吉阳墨宝,好得很!”2020年11月13日,在“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全省百姓宣讲大赛决赛现场,杨曙光举起手中的黑蒜饮料,为村里的扶贫产品代言,尽其所能拓宽乡亲们的致富路。

  工作队来后的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工作队把城里规范的管理经验,带到了村子来。“三重一大”的事情,都是商量着办;如何发展新产业,也都是先征求村民的意见。氛围越来越和谐,工作也越来越好开展了!

  杨曙光认为工作队既要把产业、技术、平台留给村里,更要把优秀的人才、宝贵的经验留在村里。他看好并相信猫子湖的村干部们一定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

  走在今天猫子湖村的田埂上,你可以看到:电网改造到了家家户户、湾湾通了水泥路、新居搬来贫困户、文化广场跳起舞……

  又是一个崭新的日子。迎着朝霞,杨曙光和往常一样,整理工装,提着文件袋,从猫子湖的山头走过。眺望远方,村头升起袅袅炊烟,霞光映射在他的身上,显得那么坚定。那分明就是村里的一缕曙光,映照在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路上。  

来源:湖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