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孝心女子同时照顾生父母、养父母和婆婆 用行动诠释"孝"的传统美德(图)

发布时间:2021-05-04 18:3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04月21日 | 查看:740次


人物故事:

  刘华,女,1974年8月出生,广饶县大王镇崔寨村村民。年幼时,刘华的父母将她过继给了二娘二爷,养父母将她抚养长大。这些年,刘华的养父母、婆婆、生父母接连生病。生活的磨难和重担并没有把刘华压垮,她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孝”的赞歌。

  奔波辗转照顾五位老人

  时间倒拨四十年,当时年幼的刘华长得十分惹人怜爱,她的家庭有着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她五口人。因为体谅到二哥二嫂膝下无子女,刘华的父母便将她过继了过去。从那时起,刘华便跟着养父母一起生活。

  在新的家庭中,刘华的养父母用心照顾着这个“得来不易”的女儿。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但刘华的养父母从未亏待过她。“好吃的都先给我,好看的衣服也都是比别人先有。”养父母的好,刘华一直记在心里。

  1997年,刘华结婚嫁人,和崔寨村贾荣兴组建了家庭。幸福喜悦的日子没过多久,沉重的打击便接踵而来。早在1989年,刘华的养母就被查出乳腺癌,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术后没有跟进化疗。1999年,癌细胞多发性扩散,养母治疗一年后不幸离世。养母的离世,让刘华意识到尽孝要趁早,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2007年,刘华的婆婆因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手脚不听使唤;2015年,刘华的养父突发脑溢血,后因继发脑梗导致患上老年痴呆;2016年,刘华的亲生母亲在集市上又突发脑溢血,治疗无果后也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2019年,生父两度手术……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刘华有些手足无措,她所有的时间都辗转奔波在对五位老人的照顾料理中。

  多年来,她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如果老人家心情烦躁有闷气,她就聊天开导。老人想吃什么,她第一时间购买制作。母亲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感慨自己生了一个好女儿。

  养父痴呆后悉心照料

  2015年,刘华的养父住院治疗长达一个月,刘华就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放在邻居家,与丈夫每天吃住在医院里轮流照看老人。“有时候,我把孩子锁在家里,孩子要到院子里上厕所,因为打不开门急得尿裤子,哇哇大哭。”

  养父因继发脑梗导致患上老年痴呆,丧失了基本自理能力,心情不好的时候对身边人恶语相向。“虽然知道他是因为患病,但是他骂我时,特别是在医院的时候骂我,让我内心很委屈。”说起这里,刘华眼里泛起了泪光,“知道是这个病引起的,不停地宽慰自己。”

  后来,刘华把养父接回了老家,刘华的哥哥帮忙照料。“开始很不放心啊,我哥一晚上过去看他好几次,有的时候,凌晨两三点给我打电话,我就得赶回去。”

  刘华在养父的房间里安装了监控,24小时关注着老人的情况。“有的时候,他晚上不睡觉,就在那里剪衣服。”刘华称,养父的这个病,有时看上去和没事人一样,但是做出的行为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由于养父生活不能自理,刘华实在不放心,2020年3月,她干脆把养父安置在自己家里,每天为养父端水喂饭、换尿裤倒尿袋、擦拭身体、做康复锻炼,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落在了刘华身上,日复一日,这些琐碎的事情成为刘华生活的主要内容。

  负重前行家庭事业两头忙

  生活总要继续下去,刘华暗下决心要给老人们更好的生活。 2015年,刘华和丈夫开始经营食用菌农场,因为勤学苦干,技术过硬,夫妻俩成了远近闻名的“蘑菇专家”,经营的30亩食用菌农场被评为“山东省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大姐工坊”“东营市新型农民(市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东营市家庭农场示范场”。2020年4月,刘华家庭农场挂牌开业,点燃开业鞭炮的前一刻,刘华接到电话——养父大便失禁,屎尿涂了满床。心急如焚的刘华顾不上其他,赶回家给老人擦洗身子,收拾床铺……

  家庭事业和照顾老人到底怎样取舍,成了堵在刘华心口的又一个疙瘩,“镇上领导开导我说,孝老不一定要守在跟前,给老人创造好的生活条件才是最重要的。”5月,在考察了多家养老机构后,刘华把养父送到了镇上的爱心之家护老院,每周都带上蘑菇、西红柿等蔬菜到护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按摩身体,陪老人聊天散心,看到养父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在护老院越来越好,刘华牵挂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养母去世,婆婆、养父、生父、生母相继患病,三家老人,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农场的经营,这些并没有把刘华压垮。提及未来,刘华笑着说:“我就想把农场搞好,多挣钱,多给老人们买几件好衣服,买些好吃的。”只有初中文化的刘华没有什么华丽的言语,只是牢记“老人养我们小,我们养老人老”这句刻在骨子里的话,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中华传统美德。

来源: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