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阳:林业博士后放弃百万年薪 扎根五峰十余载辟出林间经济路(图)

发布时间:2021-04-13 22:3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22日 | 查看:549次


人物故事:

  桑子阳,男,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宜昌市五峰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自2002年大学毕业到五峰工作,他扎根深山,克服重重困难,边工作边学习,先后考上北京林业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15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红花玉兰,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培育出21个红花玉兰新品种,繁育技术获得2项发明专利,带动3000余农户建立大苗培育基地1.5万亩,培育红花玉兰绿化苗150万株,产值达10亿元以上,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花样扶贫”路。

  “认准的路,再难都要走下去”

  2002年7月,热爱林业工作的桑子阳,大学毕业后被选调至五峰林业局工作。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履一带着研究团队在五峰考察木兰科种质资源,首次发现红色玉兰。据马履一教授介绍,发现内外全红的玉兰品种在国内尚属首次,世界稀有,五峰独有。这一发现不仅在木兰属的分类、系统进化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在园林景观、城乡绿化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前景。红花玉兰的发现,让一同参加考察的桑子阳眼前一亮。但是野生红花玉兰只长在五峰高山上,母种只有一棵;作为景观树,不仅要适应各种海拔,还要培育成千上万棵树苗。人工繁育野生树,这种难度,相当于把狼驯化成宠物狗。经过反复思索,桑子阳决定投身红花玉兰研究。“我也知道前路很难,但是认准的路,再难都要走下去!”桑子阳暗暗下定决心,并利用工作之余挑灯夜战。2006年,桑子阳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开始专攻红花玉兰的驯化和繁育。

  百万年薪请不走  刻苦钻研硕果累累

  为了培育出最好的种苗,5年多的时间里,桑子阳寻遍了全县2000多棵野生红花玉兰。每年三月到四月间,红花玉兰的盛花期,他就住在山上,时常就近在山上农户家借宿,十天半月不回家,农户们都亲切地叫他“花博士”。翻看桑子阳的科研笔记,可以清晰看到:一棵树长在什么地方,海拔多高,有多少朵花,花有几种形态,每种形态是什么颜色、什么香味、有几片花瓣……大量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研究,为红花玉兰苗木繁育技术打下扎实基础。导师马履一评价桑子阳的毕业论文,一半来自学校,一半来自深山,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是成百上千次的实验。

  2013年,在马履一团队的帮助下,最后一道难关被突破--一项名为“带木质腹接”的创新技术,让红花玉兰的嫁接存活率提高到95%,市场应用之路由此开启。东南沿海的企业、研究机构等纷纷找来,有的开出百万年薪,有的给房给车,邀桑子阳前去工作,均被他婉言谢绝。15年来,他已记不清拒绝过多少次这样的“高薪聘请”,“搞科研要有定力,不能冲着名利去。”桑子阳说。在他的协调下,五峰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让红花玉兰不仅有了“娇兰”“娇红”等品种,还有了适应不同海拔的“北京版”“上海版”“深圳版”等多套培育种植方案。

  既是宣传员又是技术员  带着乡亲走出“花”样脱贫路

  作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如何把红花玉兰产业做大做强,造福山里乡亲,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一直是桑子阳的奋斗目标。

  为了把产业做大,他既当宣传员又当技术员,四处奔走推广。有村民想种植红花玉兰,他不仅几十棵、几百棵免费提供树苗,还跟踪指导服务。为了增强村民信心,他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参观考察红花玉兰苗木基地,召开群众大会,介绍市场前景,由公司与农户签订苗木合作培育协议,提供技术支持。

  在桑子阳的带动下,如今五峰已建立两个大规模红花玉兰种植基地,全县种植面积400多亩,为全国各地提供1000多万棵幼苗。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3000余农户建立大苗培育基地1.5万亩,培育红花玉兰绿化苗150万株,产值达10亿元以上,有效促进农民增收。2017年5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专题播出五峰在红花玉兰产业化推广过程中创立的脱贫致富惠农产业化模式。桑子阳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中新网、湖北卫视、湖北日报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优秀博士后”“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湖北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来源:湖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