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民:关中“鼓痴”坚守传统文化 让秦汉战鼓响彻神州(图)

发布时间:2021-04-13 21: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22日 | 查看:805次

人物故事:

  黄建民,男,1954年8月生,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办同仁村人,省级非遗项目——秦汉战鼓代表性传承人。

  多年来,他呕心沥血,坚持不懈传承秦汉战鼓,为挖掘、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不惧艰难,坚持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他热爱锣鼓,从小跟随师父学德、学艺,接受传统文化醺陶,立志传承秦汉战鼓,做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十八大以来,他继续挖掘整理秦汉战鼓相关资料,四处走访,多方搜集,和本村两位90多岁的老人结为“忘年之交”,聆听老人讲述有关村史和秦汉战鼓的故事,并详细记载、拍摄、录像,整理出秦汉战鼓曲谱,2012年他被命名为“陕西省非遗项目秦汉战鼓代表性传承人”。

  他背着家人用为孩子筹办婚事的钱、买保险的钱、卖粮的钱等,筹取资金20多万元,购制锣鼓、服装,到处“招兵买马”,组织200余名锣鼓爱好者成立“咸阳秦汉民俗传承有限公司”和秦汉战鼓表演团队。2012年以来,先后建立“西安经发中学”、“泾渭中学”、“咸阳石桥学区”等3个学校传习基地,编写校园教材1套,成立校园秦汉战鼓表演团队3支,义务培养学生传承人150人,爱好者1800人,率先将非遗项目引进校园进行传承;并建立“秦汉战鼓家庭传习所”和“渭城区正阳传习基地”,在传习基地义务举办培训班6期、在西咸多个县区举办培训班8期,每期10天,组建秦汉战鼓表演队伍13支,培养群众传承人1500人。他常年走村串乡,为守护传统文化奔波在三秦大地。

  不计得失,坚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他热爱锣鼓,不计得失,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展示秦汉战鼓,立志弘扬、光大传统文化。

  为了传习秦汉战鼓,68岁的鼓友刘兴福因突发心脏病牺牲在表演现场,他果断担当,克服困难,顶着舆论压力,卖掉家中4000斤玉米,和其儿子一起安葬了牺牲的鼓友,又和时年75岁的鼓友刘兴贵立下“生死状”继续传承秦汉战鼓,事迹被小戏之乡——礼泉县文化部门编排为“生死状”小戏,在全省巡演。

  2013年,他自筹资金61万元,在咸阳帝都酒店举办了“大秦战鼓暨秦军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集国内外60多名专家对秦汉战鼓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讨论,使大家共同认识到:秦汉战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秦军事文化活标本。考古界泰斗,90多岁的石兴邦先生为秦汉战鼓题词“祖龙战鼓、国之魂宝”。

  他率领秦汉战鼓表演团队,参加以秦汉战鼓为主线的电影“城市门”和“大秦直道”的拍摄,并正在进行以他传习秦汉战鼓为原型的电影《鼓疯子》的拍摄。他还配合咸阳师范学院为秦汉战鼓出版了《秦汉战鼓艺术研究》一书。

  他率领秦汉战鼓表演团队,先后参加“中国杨凌农高会”、“中国首届花馍艺术节”、“第三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擂台赛”、“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开馆仪式”、“航天部航天博览展”、“全国冲锋艇大赛”、“全国锣鼓大赛”等多项国家级重大活动,他每年还参与各种传习演出活动180余场。先后荣登中央电视台四频道“长城内外”、七频道“军事农业”、十频道“文明密码”等栏目,宣传、展示秦汉战鼓。

  不辱使命,坚持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他热爱锣鼓,群众高兴,政府认可,立志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012年,他联合全省多名锣鼓爱好者发起成立“陕西省锣鼓协会”,并出版杂志《锣鼓视界》12期,他还协助相关单位,对全省进入非遗保护项目的锣鼓进行宣传,协助未进入的申报非遗;2017年10月,他主持礼泉烽火“中华好玩城”成功举办了陕西非遗文化展示月活动,组织全省8个非遗项目进行展演。

  2015年,他给村图书馆捐赠了价值1.7万元的文化、科普相关书籍;坚持每年邀请书法家给群众义务写春联;邀请文艺团队义务送文化到当地;利用暑期义务在“家庭传习所”举办少儿“传战鼓、学国学”培训班等,深受群众欢迎。他的事迹在西咸广为流传,2017年他获得“咸阳好人”称号。

  2012年他被评为陕西省锣鼓艺术家,还先后荣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先进个人”、第二届中国韩城“司马迁”杯全国锣鼓大赛铜奖;他的家庭被咸阳市渭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十星级文明户”。

  2016年3月11日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桂在调研秦汉战鼓时,伸出大拇指称赞:秦汉战鼓是陕西的骄傲,是陕西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一定要发扬光大。

  他是一名锣鼓艺术家,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传播者,用自己的毕生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来源:陕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