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1 21:4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3月22日 | 查看:1102次
人物故事:
施献荣和妻子朱水银,是吴兴区环渚街道华丰村村民。两人都是1970年出生,一出生便坠入了无声世界。在家人的关爱下,施献荣和朱水银都没有放弃自己,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感恩。施献荣凭借修车的好手艺,在湖城开了家哑巴修车行,至今已有35年。
修车35年 收获群众点赞无数
一边是喧闹的临街商铺,一边是安静的老居民区。沿着湖城高富路向西走,拐进一个弄堂口往里50米,才能看到哑巴车行的招牌。每天早上六点,天蒙蒙亮,哑巴车行就开张了。其实这么早并没有几个生意,但是在施献荣的心里他担心一早上班或上学的孩子半路上车子抛锚,找不到可以修理的地方,35年来这份默默的守候曾经温暖过很多这样“不幸”的人。一张摆满自行车零部件的铁桌,几把靠在墙边的木椅,几辆待修理的自行车轮,组成了这方静悄悄的天地。
35年来,施献荣、朱水银夫妇,不仅靠诚信树立了信誉,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生计,还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回报社会。“哑巴修车”门口,长年放着一个电动充气泵,居民的自行车或电动车轮胎没气了,施献荣和朱水银就会免费帮他们充气。凡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过来修车,只要不更换大配件,就不收钱;能修的零配件尽量不换新的,想方设法为车主省钱;修理小故障只收零件费,不收服务费……夫妻俩诚实做人、诚信经营,收获了街坊邻居的无数点赞。
捏捏车铃铛,再指指耳朵,就是车铃不响了;指指电瓶车瓶,再摇摇手,就是电瓶坏了。在哑巴车行,每个来修车的人都用手势和夫妻俩交流,彼此间也形成了默契,一个动作和手势,施献荣立马心领神会。拧一下车灯,再捏捏车把,确保车灯和刹车都没问题后,来修车的顾客冲施献荣竖了个大拇指,得到肯定的施献荣笑了,又埋头修理起下一辆车。从马路边的车摊,到弄堂里的车行,无论搬到哪里,大家只认哑巴夫妻。
“是应该宣传他们,让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热心肠。”看到有记者采访哑巴夫妻,周边居民都围了上来,打开了话匣。就在上个月的一个清晨,邻居史顺英出门买菜,回家的路上自行车坏了,推着车来到摊位发现没人,敲开施献荣家门后得知他得了重感冒,刚从医院回来。“施师傅身体不舒服还回到摊位帮我修自行车。”令史顺英没想到的是,摊位没有合适的螺丝,施献荣又骑车去其他地方买,总共花了3个多小时才帮她修好车,连午饭都没顾上吃。这样温暖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有位老伯自行车坏在了路上,施献荣骑车20分钟赶到现场,修好后只收了5元零件钱;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修好车子后,施献荣总会免费帮车子加油保养一下;电瓶车电瓶坏了,他会试着用自家摊位上旧电瓶组装,能用就送给车主,不能用才会帮客人换新的,价格也比市场价低上一两百。
恩情记于心 埋头苦学回馈社会
修车本就是小本生意,两人为何要这么做呢?原来,先天患有听障的施献荣,打小起就受到街坊邻里的帮助。16岁那年,酷爱手工的他拜师当了修车行的学徒。手勤、好学,很快,施献荣便从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一年的功夫就出师了。考虑自己打工可能遇阻,1984年夏天,施献荣在母亲的支持下,在老市陌路边靠着树桩,摆起了修车摊。一块用毛笔写着“修车”两字的木板,就是车摊的招牌。
创业本就不易,更何况身有残疾。沟通,就是施献荣遇到的第一大拦路虎。一开始,人们来修车,发现摊主是个哑巴,转头就走。有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留下来,也因沟通不畅摇摇头寻找其他修车铺。比划半天,脸都憋红了的施献荣只能无奈地看着客人背影远去。那时,看着他长大的邻居们主动上门,请他帮忙试着修车。“修不好的话下次再来,免费给大家补。”每修完一辆车,施献荣的母亲施玲娥都会这样补充一句。从那时起,周边的老人来修车,都是免费。白天帮人修车,晚上施献荣就在自家院子里琢磨组装零件。遇到谁家有了新款自行车,他都会跑去人家里仔细研究,一蹲就是一两小时。就这样,施献荣不仅修自行车的手艺愈发精湛,也自学“啃”下了后来的电瓶车、摩托车修理,生意也慢慢好了起来。
周围人曾给予施献荣的温暖,他都记在了心里。35年来,他在能力范围内,回馈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施献荣的妻子朱水银,为丈夫身上善良、感恩而倍感自豪,她用手比划着:自己嫁对了人!两人一起出摊,朱水银打下手,帮忙处理一些小问题。小家庭也经营得很幸福,还培养出了一位在大学担任钢琴教师的女儿。“我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想凭自己的双手,多做善事,奉献爱心。”一旁,施献荣的母亲帮忙翻译,夫妻俩用手语表达了两人的初心。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2019年被评为“吴兴好人”。
特殊志愿者点亮温暖抗疫路
2020年的春节,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了大江南北,吴兴环渚各村社也打响了一场阻击疫情的自我保卫战。正月初四华丰村民要在小区门口设置值守的卡口,帐篷搭起来了,可是最大的难题出现了,没有地方接电源。白天值守卡点的同志还可以对付过去,晚上乌漆嘛黑的可不行,寒冬的夜晚坐在通风的帐篷里冷得要命。正在村干部们一筹莫展之际,施献荣知道了,聪明的他用自己的技术主动把卡点上的电源接到了自己的车行里。当晚,卡点上亮起了温馨的灯光,值班的志愿者们也吹上了热烘烘的取暖机。灯亮了,身暖了,志愿者们站岗值班更带劲了,测量体温、登记资料、询问路径轨迹,家园守护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村书记沈剑锋知道车行的电自己也是从别人那里接过来的,要付电费给施献荣,哪知他头摇得像拨浪鼓,坚决不收费用。他和老婆打着手语告诉沈书记,家国有难,他很想出一份力,但是自己和老婆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不能参加站岗值班。所以他要用这种方式一起参与抗疫志愿工作。
这样说着,善良的夫妻也是这么做着。他还请村干部告知环渚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他们要为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免费修理自行车和电瓶车。疫情期间外卖小哥和快递员不能进小区,物品都放置在小区门后的置物架上,一看天气不对要下雨时,夫妻俩总是把快递包裹拿到自己车行的大阳伞下面,免得物品淋湿。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是不幸的,身患残障,从没有听过欢歌鸟鸣,没有听过家人爱人的细声柔语。但在很多人的心中都很钦佩他们,凭自己的脚踏实地的劳作收获幸福安乐的生活,还竭其所能、大度无私地回报社会,温暖他人!
来源:浙江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