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一生积蓄 庄稼汉一年培养17个大学生

发布时间:2010-05-27 02:01 | 来源:江西浮梁教育网 2006-09-06 16:09:22 | 查看:8990次

    3日清晨,河南襄城县以670分考入北京大学的仲书芬和“爷爷”牛志远赶到北大报到。仲书芬是59岁的农民牛志远开办的阳光福利院里的一个孩子。仲书芬表示,虽然自己在福利院只有一年多,却使命运发生变化。“爷爷资助我们读书生活。我考上北大,最感谢的人是爷爷。”在今年的高考中,牛志远培养的孩子中有17个考上了大学。

  苦难童年立志助人

  刚领着仲书芬办完报到手续,牛志远还处在兴奋中,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是他最大的骄傲。“我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一人带着。那时生活很艰苦,母亲经常要出去修水渠,有时一去就是半年。后来我因为家里穷退了学。我尝够了没有家庭温暖的痛苦,于是看到家里穷读不起书的孩子就想帮。”在北大南门的大树下,牛志远动情地告诉记者。

  从1998年领第一个孤儿回家开始,牛志远资助贫困孩子读书的计划便一发不可收。2002年,牛志远在襄城十里铺乡开办了阳光福利院,收养了48个孩子。

  牛志远收养的大多是父母双亡的孤儿,收养时间最长的已有8年。“穷的、没爹没娘的孩子我都要。”这是牛志远的口头禅。许多孩子都是在牛志远这里才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第一次喝到了饮料。一个男孩从没睡过褥子,到了阳光福利院才知道睡觉可以不发抖。而牛志远却已经4年没给家人买过新衣服。“孩子们的苦难太多了,讲到明天早上也说不完。”牛志远的眼睛红了,“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了,谁愿意到福利院来?”

  一一送别17个大学生

  19岁的仲书芬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只能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她的弟弟妹妹也辍学打工,但即使如此,襄城高中每年600元的学费还是让她负担不起。“2005年4月,爷爷来到学校,对老师说,今后由他来管我的学习花费,我心里很感动,当时正是高考前的紧张时期,爷爷让我感受到一种支撑的力量。”牛志远告诉记者,书芬的遭遇跟他很类似,而且书芬的成绩在年级前十名,他不能看着这个孩子因为缺钱错过大学。

  “爷爷经常会教育我们,考试没考好他就安慰我们,要经历得起大风大浪。除了学习之外,爷爷喜欢讲雷锋的故事给我们听,告诉我们做人的原则。”仲书芬告诉记者,她高中寄宿,每3周回家一次,有时回来得晚,爷爷会一直坐在门口等着。

    今年,福利院里有17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仲书芬以襄城县第二名的成绩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第一反应是送到爷爷牛志远的面前。对于孩子们的成绩,牛志远如数家珍:“仲书芬,670分,北京大学;苗晓伟,614分,郑州大学;郭京克,628分,南京大学……”

  牛志远把孩子们一个个亲自送到学校。在昨天送仲书芬来北大之前,他先到郑州送了考上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的孩子们,“送每个孩子我都恋恋不舍,但送他们进大学是我的心愿,他们可以有新的人生了。”

  资助孩子用尽一生积蓄

  牛志远从1978年开始做铜像铸造,这让他成了先富起来的人。他告诉记者,开始资助孩子们时,家里人都很不理解,但随着与收养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家人也由不理解变成了支持。

    48个孩子年龄不一,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除了学杂费,还有生活费、服装费、看病费、零花钱,一年下来没有七八万元根本不够。仲书芬说,阳光福利院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20多间瓦房中,客厅、卧室、厨房、餐厅齐全,院子里绿树成阴,他们遵循着高年级孩子帮低年级孩子学习的传统。“除了学习,爷爷不让我们考虑生活问题,我们的压力小了很多。但我们知道爷爷是做大事的人,他要让贫穷的孩子、孤儿都上大学。”仲书芬告诉记者。

    牛志远已经用完了所有积蓄,目前他担心的是如何筹集资金让孩子们安心上大学,并收留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我只能自己劳动挣钱。无论再怎么困难,我都会把孤儿院办下去,有办法让孩子们上学!”牛志远说。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