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想兰:圆梦渴盼科技特派员

发布时间:2010-05-29 09:15 |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2010-03-03 09:29:58 | 查看:1086次

  “我这里有土地、有资源、有劳动力,能不能选派个林业科技特派员到我这儿?”从中国绿色时报上看到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启动的消息,河北省永年县永和会镇台口村村民武想兰就打电话到报社编辑部,急切地希望了解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更多具体内容,“能不能选派个科技特派员来我这里,我将荒滩改造成了绿洲,下一步发展太需要科技助我一臂之力了。”

       农家少女荒滩铺绿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台口村,只见这里绿树成荫、花果飘香,不时有成群的飞鸟憩于枝头,野鸡、野兔在林间安家觅食,要不是看到河对岸未开发的荒滩,很难想像这里曾是乱石遍地、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这片台口村祖祖辈辈的禁区,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源自武想兰在1986年的一个“惊人”设想——改造荒滩。那一年,武想兰只有18岁。

       “千百年都这么荒着,凭她能种出庄稼淘出金子?”当时,乡亲们都觉得这个未经世事的年轻姑娘在说大话。武想兰不是异想天开,她偷偷地做过试验,改造后的荒滩确能种植作物。她把偷偷在河滩上种植的红薯拿给家人品尝,终于说服了全家。说干就干,武想兰一家转让出居住的房屋,变卖掉跑运输的汽车,全村有名的“万元户”从此在洺河滩上支起了窝棚、架起了炉灶。

       每天,全家人靠手背、肩扛、牛车拉,将河滩上鹅卵石一块块搬走,再推平地面,从两公里外的河床上运土、垫地,就这样,1个月终于改造了5亩地。

       “过年的时候别的姑娘都穿上了新衣服,而我们一家却忙着在河滩上担石头,连饺子都顾不上包。看到全家人裂着血口子的手,我偷偷地哭了,甚至怀疑起自己的决定,但最后还是不知不觉地坚持了下来。那时候我相信,只要付出了,没有什么做不到。”武想兰揉搓着自己黑红而布满老茧的双手说。

       就这样移山填海般干了20多年,武想兰改造了2800亩荒滩,其中1700亩已种上树,长成了纵横交错的防风林带,贫瘠的洺河滩绿意盎然。

       科技为盾守护财富

       改造荒滩可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和一身蛮力就能完成的。

       1996年,洺河泛滥成灾,武想兰10年的辛劳付之东流,沉痛过后自我反思:“开创事业不能只用蛮力,要靠巧劲儿,那就是科技。”在专家的指导下,武想兰在适当的位置重新建造房屋,按地理条件划分种植区域,在园区周边栽种防护林……经过科学规划后的园区像一块绿色的防护毯覆盖在洺河岸上,守护着武想兰和这片土地的财富。

       1998年,武想兰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栽种了1000多亩速生杨,但因为不懂技术,苗木未成活,造成了上万元的经济损失。武想兰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育苗造林技术。她再次建起苗木基地,苦学技术,培训职工,从插枝、培土、浇水到移栽,每一道工序都亲自把关,20万棵树苗终于在第二年全部成活。

       多年来,武想兰不断学习,开阔眼界,白天在地里劳动,晚上挑灯夜读。她经常参加县里的林业技术培训班,还报考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前两年又学会了使用电脑。此外,她还自费订阅了中国绿色时报等报刊,了解政策走向,学习先进经验。

       在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同时,她聘请专家当技术顾问,请林业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有了科学技术作保证,武想兰大胆引进新品种,把自己学到的林业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边思考边实践,反复验证,进行了20多项科学试验,成功总结出了10多项实用新技术。县里的速生杨树苗嫁接扦插试验、薄皮核桃树种植研究等项目都是从她这里开始示范推广的。此后,她又成立了种养公司,按照科技+生态的模式使企业走上了正轨。

       谋求发展独辟蹊径

       如今,武想兰种植了200多万株速生杨、1万多株果树,她在林间散养土鸡,在林下种植板兰根、草红花、甜叶菊等作物,又建立了50多亩育苗场,培育绿化树苗20多万株,并修筑了鱼塘,形成了以林为主,农牧渔一体的发展模式,她还获得了2009年的河北省绿化奖章。

       然而武想兰并不就此满足,她打算将这片绿洲打造成生态旅游观光园区,除果园采摘、鱼塘垂钓、绿色种植这些传统的项目外,还不断琢磨着突破与创新。

       武想兰和家人曾沿着园区外围用卵石垒砌了一条高近2米、长1.5公里的拦水坝,这是全家在改造荒滩的过程中耗时10年完成的。大坝最初仅是为了防洪,后来却渐渐成了游人观光的景点。无心插柳柳成荫,武想兰受到启发,洺河滩上最多的就是卵石,能不能利用这个条件开发一些特色项目,于是,建造真人CS模拟训练基地+野外生存训练营的想法应运而生。现在,一座占地500亩的基地已经基本开发完成,不久就能对外营业了。

       发展生态、旅游一体的观光林业是武想兰的目标,然而她也有很多困惑:传统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出路何在?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怎样规划改善?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生态观光模式?对于武想兰而言,这些问题是新的“荒滩”,在等待她开拓。

       “以前创业主要凭着吃苦耐劳,而如今二度创业,还缺乏宏观规划和科技的投入。自己能学习的科技知识毕竟有限,视野也有局限,如果能有科技特派员来一同合作创业,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相信洺河滩上的事业将发展得更好。”武想兰说。(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贡佳萍)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