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王小芬:大爱无涯(图)

发布时间:2008-10-24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2 | 查看:3655次

王小芬(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卢亚飞配图)

  哪里有了爱 哪里就会涌现生命的绿色

  安平县安平镇兴贤村是安平县的一个城中村,王小芬和她的“孩子们”就生活在这个村庄里。与周围的宽房大屋相比,她家三间低矮的旧房子显得有些寒酸。我们去采访时,天空飘起了丝丝细雨,叩响门环后,只见一位瘦弱的妇女手拿针线和一条小孩裤子迎了出来,她就是王小芬。孩子的裤子坏了,她正准备缝一缝,由于光线不好,她眼睛又不好使,连针都纫不上,记者赶忙帮她纫上针,并说明来意。王小芬面带歉意地说:“这几天连阴雨,孩子们的尿布都干不了,天气凉,又不敢开窗户,屋里特别味儿,你们城里来的肯定受不了,还是别进屋了。”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她才同意让我们进屋。

  刚进门,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走进东侧的小卧室,我们一下子惊呆了:三辆婴儿车并排放着,紧挨门的车上躺着一个脸色苍白、目光呆滞的男孩,旁边车上一个瘦小的孩子正在睡觉,王小芬告诉记者,睡觉的这个孩子患有心脏病和脊椎裂。另一辆车里,一个小女孩正坐着吃饼干,女孩看上去两三岁的样子,但两条腿特别细,两只脚向内侧弯曲着。在炕上,一个穿桔黄色背心的男孩坐在床边,旁边躺着两个看起来还不满周岁、唇腭裂的孩子。看有生人来,几个大一些的孩子从别的屋里跑过来看热闹。顿时,不足十平方米的屋子里挤满了孩子。

  因为身患残疾,孩子们很少出门,跟外面世界接触少,见到记者,他们一会儿摸摸我们的包,一会儿拉拉我们的衣服,表现得异常兴奋。尤其炕上那两个患唇腭裂的孩子,一直乐个不停。“这个最大的叫石头,今年14岁了,患有脊椎裂,虽然没上过学,但非常聪明,认识好多字;这个最欢实的叫石东,非常机灵,这个穿白裙子的叫石可,刚做了唇腭裂修复手术,你看我们可可多漂亮……”王小芬把这些孩子一一做了介绍,脸上挂着微笑。这些身患残疾的孩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看得出,王小芬对这些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孩子身患残疾,亲生父母把他们抛弃,王小芬却把他们捡回来,24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这么多年来,她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持着她在这条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随着大家渐渐熟识,王小芬打开了话匣子……

  王小芬的抚养之路开始于1984年的冬天,那一幕她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个寒风凛冽的夜晚,王小芬的丈夫崔俊起骑着自行车出城办事,在马路边发现一包东西。因为天黑看不清,崔俊起便用手碰了一下,不料,包里传来了婴儿的哭声,他低下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用黑色制服包着的刚出生的婴儿。他赶忙骑上车子,将这个婴儿抱回家中,这个孩子就是老两口现在的女儿——金凤。

  “孩子刚抱回来时,脐带拖得很长,上面只捂着一张白纸,浑身冻得发紫,我赶紧把她揣到怀里,原以为孩子不行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孩子又缓过来了。”当晚,王小芬敲开村里小卖部的门,买来奶粉、奶瓶,当她将奶嘴塞到孩子嘴里时,孩子用力地吸吮着,小眼睛一直盯着她看。此时,王小芬的母爱之心油然而生,她萌生了领养这个孩子的念头。这一年,她的两个亲生儿子,一个13岁,一个12岁。

  第二天,大儿子跑过来逗这个捡来的小妹妹,看着看着,他突然喊道:“妈,快来看,妹妹的手是怎么了?”王小芬跑过来一看,小金凤的右手向里勾着,拇指紧紧贴在手腕内侧。此时,正来家里串门的邻居走过来,看了看孩子的小手说:“这孩子是不是残疾呀,还是把她送民政部门吧!”王小芬却毅然地说:“她的父母嫌弃她不要她,我不能嫌弃她,她就是有残疾我也要养着她。”她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拽,孩子也没哭,小手竟然恢复了正常,这个意外让王小芬高兴极了。

  那时候,王小芬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一家人没有别的收入,就靠几亩地维持生活,自己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为了给小金凤买奶粉,王小芬不得不到村里一家糕点厂打工,挣点儿钱补贴家用。孩子一天一天长高变胖了,可王小芬却明显地消瘦了。当小金凤开口叫第一声妈妈时,王小芬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跑着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同村的每一个人……

  1994年春天的一天,王小芬出去买东西时在街上看见许多人围在一起,她走近一看,原来地上搁着一个用小被子包着的婴儿。围观的人们都在嘀咕着:“这是个男孩,后背有一个大窟窿,可能是脊椎裂,活不了的。”围观的看客很多,可没一个有要“拯救”这条生命的意思。这时,孩子哇哇地哭了起来,王小芬想都没想抱起孩子就回了家。

  到了家,还没等把包裹婴儿的小被子完全打开,就闻到了一股恶臭味。把孩子侧过去,王小芬看到在孩子后腰部有个直径5厘米的大口子,露着骨头,从里面流出很多脓水,散发着臭味,她赶忙找来盐水和花椒水为孩子擦拭伤口。随后,她抱着孩子来到医院,医生也证实:孩子患的是先天性脊椎裂,一般情况确实活不长。村里有人知道王小芬抚养了一个先天性脊椎裂的孩子,也来劝她:“得这病的孩子活不了,你别白费劲儿了。”可倔强的王小芬却说:“这孩子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伺候他一天。”为了让孩子坚强地活下去,王小芬给他起了个非常硬气的名字——石头,从那天起她成了石头的“奶奶”。

  随后,石进、石静、石可、石东陆陆续续地都加入到这个家庭里,至今,他共抚养过19个残疾弃婴。在她抚养的这些孩子中,多数都是生下来就病魔缠身,有患唇腭裂的、脑瘫的、软骨病的、肢体残疾的……王小芬的家就是孩子们避风的港湾。

   有爱的日子 再苦再累心也甜

  和正常孩子不同,残疾孩子需要更多照顾,这些年来,王小芬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小石头刚进门时,流脓流得非常厉害,王小芬每天不停地为他用盐水和花椒水清洗背后的伤口,每次清洗时看到流出的血,她的心就像刀绞一样的痛……也许是爱心创造了奇迹,一年以后,小石头后背的伤口竟神奇地愈合了。石头因为先天性疾病的原因,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下地行走,而且大小便失禁。王小芬就抱着小石头大小便,有时来不及,孩子屙尿在炕上,她便不厌其烦地为他清洗。如今,石头14岁了,已经是个60多斤的大孩子了,但在王小芬的家中依然可以看到她抱着石头出出入入的身影……

  不久前的一天,王小芬把孩子打理好后,就去地里看了看庄稼。回来后发现石头不见了,她的心“咯噔”一下没了着落。她发疯似地四处寻找,终于在自家闲置的一个小屋内找到了弓着身子趴在地上的石头。年近60岁的她拖着蹒跚的脚步把石头抱上炕,不断地呼唤石头。当时石头脸色发紫,两眼紧闭,没有一点儿知觉。她赶紧叫来石进去找医生,自己则抱着石头,寸步不离。“石头,奶奶养了你14年,你可不能就这么走了呀,我的宝贝孙子,奶奶不能没有你呀……”等待的时间是那么漫长,王小芬抱着石头失声痛哭。最后,经过紧急抢救,石头慢慢苏醒,王小芬破涕为笑,在石头脸上狠狠亲了两口。

  小石静是前年4月被抱回来的。当时她的体重还不到两公斤,不但两条腿严重畸形,而且还不爱吃东西,不停地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王小芬抱着孩子走遍了当地大小医院,也没有查出是什么病。有两天,孩子不哭也不闹了,脸色苍白,东西一点儿也吃不进去,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王小芬的心头:孩子可能快不行了。那两天,王小芬吃不下睡不着,晚上她把小石静搂在怀里睡觉,半夜要醒好几次,看着怀里熟睡的小石静,她多么希望小石静能够闯过这一关呀。爱真的能创造奇迹。几天后,石静开始进食,脸也逐渐有了血色,慢慢恢复了正常,这时的王小芬却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把小石静搂在怀里放声大哭……

  床上躺着的两个唇腭裂的孩子,一个叫石森,一个叫石林,是去年12月份民政局送过来的。“再过两个月,我就去给他们做手术。这个小石森,特别爱笑,多可爱。孩子有什么错,父母怎么就忍心抛弃他们呢,这可都是一个个生命呀。”王小芬叹了口气,接着说:“这些孩子全都随我老伴儿的姓,之所以让他们都姓崔,并不是要让他们长大了报答我们,而是要让这个家更像一个家,让他们和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自信地活着。”

  残疾孩子和正常孩子有着同样的尊严,为每个孩子起名字她都反复琢磨,每个名字都有特殊的意义。在石头以后进入这个家庭的孩子都排在石字辈,石头、石雨、石进,她说,这3个孩子名字的意思就是下雨天背着石头向前进,象征着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往直前,永不停息。有个女孩患唇腭裂,通过做手术已经康复,孩子长得白皙可爱,她便给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石可,平时就叫可可。叫小石东的孩子最机灵,也最调皮,经常搞一些小破坏,王小芬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她高声问小石东:“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石东!”“还叫什么?” “欠揍!”孩子奶声奶气的回答引得在场人笑了起来。王小芬抚摸着小石东的脸蛋儿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爽朗的笑声中透出无比爱怜。

  事实上,这些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生命会非常短暂。于是,王小芬为了这些孩子们四处奔走,找相关部门寻求救助,在民政等部门的帮助下,她先后给3个患有唇腭裂的孩子做了手术。再过两个月,新加入这个家庭的小石森和小石林也将被送到河北省优抚医院去接受救治。在王小芬心里,只要有一分的希望,她就会付出十分的努力。

  不仅是想尽办法给孩子们看病,在照顾孩子上,王小芬也特别有耐心,她从不发脾气,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她就买来小狗、小猫。孩子还小,只图一时新鲜,逗着玩,谁也不惦记着喂,这样,每天除了打理孩子吃饭、睡觉,王小芬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给这些小动物喂食,年近六旬的她,一天下来,总是腰酸背疼。

  “这些孩子就是我的命根子,没有了他们我也活不下去。”王小芬告诉记者,这些年,虽然苦、累,但看着一个个小生命在延续,她这心里就特别舒坦。

  播下爱的种子 就会长出爱的果实

  王小芬的义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人的观念,她身上的闪光点,在家人身上得到延续……

  这么多年来,给予王小芬帮助最多的当属她的老伴儿崔俊起。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和王小芬一样,崔俊起同样有一颗博爱的心。从捡回第一个孩子金凤到24年如一日支持帮助王小芬抚养残疾弃婴,夫妻俩同心协力,非常有默契。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小又有疾病,这个要喝水,那个要吃药,夫妻俩总有做不完的事儿。不管春夏秋冬,王小芬每天早晨4时30分准时起床,做饭、打理孩子,从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丈夫崔俊起也闲不住,他也要早早起来,收拾屋子、端饭倒水,不停地给妻子打下手。白天忙碌一天,晚上也不得轻闲,半夜里,他们还要起来给孩子喂奶。通常都是崔俊起起来倒水冲奶粉,王小芬负责挨个喂孩子。老两口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这些孩子健康地活着,可对于这些身患残疾的孩子来说,能坚持活下来并不容易。在王小芬抚养的残疾孩子中,有6个因先天性疾病相继夭折。每送走一个孩子,对于王小芬夫妻俩来说,就像脱了层皮。“眼看着一个个孩子就这么没了,心里真的跟刀绞一样,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的命呀!”提起这些,崔俊起这个坚强的男人眼里也禁不住噙满了泪花。

  王小芬的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平时为了照顾这些残疾孩子,王小芬很少管自己的孙子、孙女。对此,儿子、儿媳毫无怨言,而且还经常抽时间来家里,给钱、买东西并帮忙照顾这些孩子。被拉一身、尿一身是经常的事儿,可他们没有过丝毫抱怨。“小石头一进这个家门,就一直喊我‘妈妈’,那时我还没有做母亲,开始觉得不好意思,可后来也就习惯了,我们也把他当亲儿子看。”王小芬的大儿媳赵燕娟说。王小芬每天为孩子们忙里忙外,看着婆婆日渐消瘦的身影,赵燕娟和丈夫商量着给婆婆雇个帮手,可这个想法被王小芬一口拒绝,她说:“让别人照顾这些孩子,我还真不放心,我虽然累,可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心里愉快。”赵燕娟总想为婆婆分担一些,思来想去,最后她从婆婆抚养的孩子中抱了一个回自己家养了起来……

  赵燕娟的儿子比石头小一岁,和石头关系特别好,有了什么好东西,都忘不了给哥哥一份。家里买了烧鸡,孩子撕个鸡腿就赶紧给石头拿过来;每次跟爸爸出去买东西,他总是忘不了买一瓶可乐,因为石头哥哥喜欢喝;外面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他像一个小喇叭,总是及时地向石头“汇报”。“哥哥不会走路,我要给哥哥更多的关心。”孩子的懂事让人欣慰。

  记者采访时,正巧王小芬的孙女崔璐瑶拎着一兜梨过来。“奶奶,这是妈妈刚买的梨,我洗好了给石东他们拿过来些,来来来,快吃。”小璐瑶一边说,一边拿出梨挨个给大家分。王小芬说,小璐瑶非常喜欢这些孩子,平时几天不来就想得慌,这不,放了假天天往这边跑,孩子长大了,有什么事能帮着打打下手,她也觉得轻松了不少。

  也许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王小芬收养的这些孩子都特别懂事,特别有爱心,他们把王小芬的爱心延续了下去。金凤是王小芬收养的第一个孩子,如今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妈妈给了她伟大的母爱,改变了她的人生,获得了幸福的她也被妈妈的无私所感染。初中毕业后,金凤就一直在家帮助王小芬照顾家里的这些孩子们。她婚后生活很幸福,但却很少在婆家待着,总是回来守着王小芬,她说:“妈妈是世上最伟大的人,心眼好,看着她整天这么累,我心疼,所以总想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她照顾这些孩子们,让这些孩子能够像我一样有个家。”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这个特殊成员组成的大家庭里,孩子们表现出了特有的成熟,他们非常懂得彼此关心、互相照顾。这么多孩子仅靠一两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照顾不过来的,通常都是大一点儿的照顾小的,大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在和王小芬谈话过程中,记者发现这样一个细节:盖在小石森身上的小毛巾被被他踹开,石可看到后赶紧爬上床,把毛巾被给他抻平重新盖上,嘴里还振振有词:“今天下雨天气凉,不盖被子容易闹肚子。”我们不知道只有几个月大的石森是否能听得懂这些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王小芬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们,她在孩子们身上播下的爱的种子正在慢慢发芽……

  现在,王小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些孩子养大成人,能读书的一定要让他们读书,将来也好找个工作。不能上学的,长大了就让孩子们到她儿子的金属制品厂去工作。王小芬说,再过些年,自己就要动弹不了了。她盼望着孩子们到时候能够自食其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到那时,她也就放心了……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