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上的轻工“大国工匠”: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行当(4图)

发布时间:2021-01-05 11:2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年01月03日 13:47 | 查看:642次

杨松源在制笔 千金镇提供

  中新网湖州1月3日电(记者 施紫楠)一张矮凳、一副眼镜、一把择笔刀……湖笔大师杨松源左手执笔头,右手拿择笔刀。笔头的毛刷被一层层快速翻起,不到几秒钟就剔除了不合格的杂毛。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杨松源,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人,中国制笔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018年被命名为轻工“大国工匠”。

杨松源记录的笔记 千金镇提供

  从15岁开始学习制笔技术算起,杨松源从事湖笔行业已有近50载春秋。“年轻的时候以为制笔很容易,学艺时我还带了书和乐器,准备打发空余的时间。”杨松源说,没想到一个星期过去,他却连最简单的制笔动作都没学会一个。

  “制笔师傅说,学艺要静心,还想着干别的事情就分心了,手艺自然学不好。”此后,杨松源沉下心来专心学艺,后来又跟随几位制笔大师学习,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

  改革开放后,制笔这样的传统手工产业受到较大冲击,许多工人转行,杨松源却一直坚持下来。与别的制笔大师不同,他一直保持着记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是师傅教的还是自己琢磨的,所有的心得体会,我都会一一记录下来。”在杨松源看来,任何产品都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合市场的需求,湖笔也不例外。

杨松源在制笔 千金镇提供

  “湖笔的传承需要创新,无论在原料选择,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有创新空间。”杨松源说,譬如过去湖笔羊毫脱脂采用石灰水和硫磺熏,容易造成毛毫脱脂过头而松脆断毫,改为高温和草木灰脱脂,能使毛毫保持既能蓄墨又有弹性的最佳状态。

  “湖笔质量好不好,书画家说了算。”在创新路上,杨松源与书画名家频繁交流,并根据需求分类批量制作个性化湖笔推向市场,为湖笔创新提供了可操作思路。

  近年来,杨松源创新的湖笔品种已有上百款。其中,手作湖笔《金盖出云》《凌云健笔》两款作品被上海世博会选定,永久陈列于中国国家馆“九洲清晏”书房;“唐韵鸡距”“汉唐风韵”等传统仿古系列大师笔,在香港市场引起强烈反响。

杨松源制作的湖笔 千金镇提供

  “湖笔是国之瑰宝,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好。”“湖笔工艺后继乏人,如何才能世代相传?”近年来,杨松源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湖笔文化的传承上。

  摄制纪录片宣传湖笔非物质文化遗产,撰写发表湖笔论文,赴各地走访挖掘湖笔传承脉络及制作技艺流传,建立湖笔研究、传承、创新团队……杨松源最终得出“带学徒、宣传讲课、汇编资料”三方面经验。

  “一个人从事一个行当,静心做一辈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今的杨松源,仍在坚持制作湖笔。他说,“制笔真的是一件枯燥又严格的活,但因为喜欢,所以可以把一辈子都花在这一件事情上。”(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