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9 08:05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09-09-26 | 查看:8050次
王进喜
在油城玉门的壁戈公园里矗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丰碑:4米高的“铁人”王进喜青铜塑像,塑像后是一座1米多高的碑石。碑石正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的题词:“王进喜同志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来玉门戈壁公园的游人,总要到王进喜丰碑前留影纪念,缅怀这位我国石油事业的英雄。
中国人一提到“铁人”王进喜,都会联想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并与王进喜握手的那张历史性照片,都会想到那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
王进喜的“铁人”称号是怎么来的呢?
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时,各地调来职工数万人,一下汇集到松辽平原。天寒地冻,荒野一片,吃、住、穿、都十分困难。怎么开发和建设油田,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
作为钻井队长的王进喜,1959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他当时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他在北京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个庞大的煤气包,深感作为一个石油工人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石油,心里很难过,当时就蹩足了一肚子气,要拼命为国家多找石油,多生产石油。
1960年,他奉命从玉门油田带领1205钻井队千里迢迢来到大庆油田 。他一下车,先不问吃、不问住,只问了三句话:“钻机运到没有?”“钻井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
当钻机运到后,由于当时缺少吊车和拖拉机,王进喜不顾乘坐7天7夜火车的疲劳,一下车就和工人用撬杠撬,用绳子拉,一寸一寸,一尺一尺,硬是靠人拉肩扛把60多吨的钻机,从火车上卸下,又拉到现场。接着,又靠人拉肩扛,苦战3昼夜,安装好钻机。开钻后,没有水,王进喜组织全队同志排成一线,用脸盆、头盔、灭火机外壳,从水泡子里舀水传递到井场,争取了开钻时间。后来,他又连续7天7夜吃住在现场,带领全队创造了5天钻完一口井的纪录。
在一次钻进中,突然发现井喷迹象,一旦井喷,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防止井喷,必须加大泥浆比重,而现场又没有搅拌设备。怎么办?在紧要关头,王进喜和几个工人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避免了,可王进喜和工人们身上都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许多大泡。
当时附近的村民,经常见到王进喜这种超常的干劲,非凡的吃苦精神,深受感动。有个老大娘说:“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呀!”
村民们称赞王进喜是“铁人”,后来被油田党委树立为典型,号召会战职工以王进喜为榜样,学习这种“铁人”精神。“铁人”王进喜很快就传遍中国大江南北,成为一种大庆油田精神,成为中国石油工人的典型代表,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的象征。
在“铁人”精神鼓舞下,大庆职工为战胜当时各种困难而艰苦拼搏、无私奉献,形成了许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像“干打垒”精神、“回收队”精神、“缝补丁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这些光荣传统,一代代在石油行业传递下去,在祖国各个油田扎根开花,为祖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