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9 09:35 | 来源:新华网 2007年06月17日 08:38:37 | 查看:5532次
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朱继东)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就是“忠诚”,而“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铸就了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忠诚”。他能赢得那么多老百姓的爱戴,生前被称为“泥脚书记”、“田坎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病逝后竟有数千名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护送他的灵车回家,靠的正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一位镇党委书记,在病逝4个多月后仍被人民深深怀念,全县那么多干部几个月来一直在学习他,那么多普通的村民直到今天提起他的名字还泪流满面,一些和他相识不久的外来投资者至今仍觉得他的离去就像“失去了一位自己的亲人”……“泥脚书记”邓平寿劳碌、为民的一生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都会受到人民的爱戴,这样的好干部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最需要的。
“邓书记倒下那天还把我们老百姓装在心里!”
“泥脚书记”邓平寿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2007年1月14日,星期天,群山之中的虎城镇飘着细雨,显得异常寒冷,谁都没有想到这是邓平寿在工作岗位上最后的一天。早上7时,虎城镇党委组织委员廖铭的手机按时响起,他不用看就知道是邓平寿打来的。
“书记啊,今天是星期天,又下雨,你就让我睡一次懒觉吧?”廖铭缩在被窝里迷迷糊糊。
“桑苗昨天就到了,我们不管,苗啷个办?”电话那头,邓平寿着急的声音唤醒了半梦半醒的廖铭。
8时,廖铭来到镇政府,一辆破旧的面包车早已等候在院内。“你去虎聂公路看看,哪里定桩,哪里定弯,你一定得给我把好关,还有能减的坡度尽量减下来……”邓平寿一一分配着这个休息日的工作。
分配完各项工作,邓平寿带着廖铭等干部去千丘村查看桑苗栽种情况。那天遇见他的村民很多,赵洪利、刘明国、杨嗣才、孙泽寿……他们绝没想到,那是他们见邓书记的最后一面。
不论是当镇长还是党委书记,邓平寿都亲自驻村,而且多年驻千丘村。这村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他的心血。
“这么多年,他没在我们任何一家吃过饭。”66岁的唐连友说。
“他走了,我们心里痛啊!”赵洪利说。
刚到千丘村地界,邓平寿就让车靠边,拉开车门下车。廖铭要去借伞,邓平寿大手一挥:“这么点雨,打啥子伞?”养蚕大户赵明权正在雨中栽桑,看见邓平寿来了,他扯着嗓子喊:“老邓,这些桑苗短得像筷子,不晓得栽不栽得活哦?”
“你莫嫌它短,它比你走的路还远,是从浙江买来的高级货哟。”邓平寿跳下田坎,从那个常年背在身上的黄挎包中,掏出桑剪一边帮着修整一边笑着说:“就像养你的娃娃一样细心招呼,啷个长不大?”
“泥脚书记”邓平寿劳碌、为民的一生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都会受到人民的爱戴,这样的好干部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最需要的。(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整整一个上午,邓平寿就在千丘村的田间地头忙碌着。直到今天,千丘村的村民逢人便说,邓书记是累倒在他们村里的,“邓书记倒下那天还把我们老百姓装在心里!”
中午12时,雨渐渐大起来,邓平寿打电话给邻近的黄庭乡和南岳镇的党委书记,约他们一起聊聊。最后约定在黄庭乡党委书记黄勇家。一进门,邓平寿就呵呵笑着问:虎聂路和长沙路都修到你们门口了,只差一公里,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连起来?黄勇说,确实缺资金。
“虎城给你们支援两万,你修不修?”邓平寿将了一军。当场,3个乡镇的村级公路对接“联席会议”达成一致。
邓平寿回到办公室时,已是下午2时10分左右。“今天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头哦,人没得精神。”疲惫不堪的邓平寿轻声说。
下午3时10分,邓平寿给廖铭来电,声音已经变了:“给我叫个医生来。”在邓平寿身边工作了18年的廖铭,从来没有听过邓平寿要他去找医生。当镇中心医院的门诊医生赶到邓平寿寝室时,他已脸色蜡黄,满头大汗。
下午4时,邓平寿被送到了镇中心医院,见到已经虚脱的他,医生立即打了一支杜冷丁。
“好了,没事了。”止住疼的邓平寿掀开被子,站了起来。还没等众人开口阻拦,邓平寿已经捂着肚子重新歪倒在病床上。这一次,他再也没有能站来起来。
18天后的2月1日凌晨,邓平寿永远地走了,尽管他是那么不舍得,虎城的人民是那么不舍得!
“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
“虎城的事一天没做好,我就一天不离开虎城!”邓平寿的这句话,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了。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用生命践行了对人民的承诺!
虎城的老百姓见证了邓平寿的忠诚!“要想富,先修路。”要让肩挑背磨的虎城农民富起来,首先要修通公路。虎峨路是虎城镇境内最长的一条路。硬化这条路,对虎城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刚开始修建,就碰了钉子……大热天,邓平寿和镇里的干部一次又一次地从这家赶到那家去做工作,碑垭村四组包括组长在内的村民都两扇门“哐啷”一关,死活不打照面。吃了闭门羹的邓平寿回到镇里连夜召集干部开会。通过认真分析,邓平寿对大家说:“现在镇里交通已初步改善,群众得到实惠已是大家看到的事。可这个组的村民为什么都反对,他们有想法!这个组所在位置偏僻,村民居住分散,虎峨路如果没有别的支路和他们连接,他们受得到什么益?”于是,邓平寿及时调整修路计划。几天后,这个组的组长就把各家各户的修路费收起送来了。通过这件事,邓平寿深深地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贴近群众的心,把准群众的脉,做好群众想办的事,群众才会拥护。
村民唐春艺做报告时,想到邓平寿对自己的无私帮助,激动地失声痛哭。(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没有邓书记,就没有我这个家!”谈起邓书记,封存的记忆在千丘村村民唐春艺悲伤的情绪中打开。13年前,唐春艺嫁给村里一位残疾青年。刚结婚的她为了贴补家用,在家里养起了蚕。一次,邓平寿到她家里了解情况,看到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只有20平方米的房子里,养的蚕都快爬到床上去了,顿时皱起了眉头:“你得盖一座蚕房。”
“盖一座蚕房,对我这个已快揭不开锅的家庭来说,谈何容易啊?”唐春艺为难地说。邓平寿当即表示:“我想办法帮你去贷款吧。”后来,邓平寿又帮他她开起了一家小卖铺,并经常会过来坐一坐。就这样,慢慢地,唐春艺的家在邓平寿的长期关心下有了起色。
村民洪品强说:“邓书记真是把我们老百姓装在心里,有时候,都超出我们的预料。”洪品强说的“超出预料”是指5年前发生的一件事。2002年5月的一天深夜,村民周汉富的房子突然垮塌,天蒙蒙亮时,早起的洪品强发现后立即给邓书记打电话。邓书记说:“伤人没有?我马上来!”洪品强看了看时间,6点半。他说:“3里多路,加上起床穿衣,邓书记至少要半小时才能到。”然而,仅仅12分钟,邓平寿就到了,跑到垮塌的房屋前才停住。见没有伤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跟村组干部一道,忙这忙那。离开的时候,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我活了这么多年,只有邓平寿让我心服口服!”在花甲之年被组织上任命为虎城镇陈家村党支部书记的罗吉辉第一句话就对记者这么说。那是1998年,虎城镇的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比较落后。10月的一天,邓平寿把当时在梁平县东方建筑集团公司当包工头的罗吉辉叫了回去,想让他来当陈家村村支书。罗吉辉说自己当时就懵了,一是自己已是花甲之年,干不了几年就得休息;二是当村支书工作难度大待遇又低。于是罗吉辉拒绝了邓平寿。
没过几天,邓平寿又邀罗吉辉到他的办公室,并让罗吉辉和自己一起背入党誓词。背完后邓平寿说:“咱们入党的时候怎么说的,现在就该怎么做。”邓平寿的言行终于感动了罗吉辉。就这样,罗吉辉当上了陈家村的支部书记。他把自己在外搞建筑的经验带回了陈家村,与村民一起为村里修起了第一条公路。
虎城镇随处可见的桑树是邓平寿和村民共同栽下的,他在村民心里已经成为他们好书记的纪念碑!(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邓平寿永远把我们老百姓装在心里,大家也在他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在致富路上奋力前行。“他喊做的事,我们都知道是为我们好,都保质保量地做。”千丘村村民杨嗣才说,“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栽桑树一株补三角,修栏杆一户补100元,从没打过折扣。他说话从不放空炮,我们也从不让他失望。村子就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了。”
“我们从来没有把邓书记看成什么官!”
在虎城镇,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邓平寿的几个绰号——“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这是他生前走乡串村穿过的鞋。(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在虎城镇,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邓平寿的几个绰号--“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这是他下乡经常用的挎包,里面装的是他为村民服务菜单工具——桑剪、嫁接刀和蚕药等。(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现在的虎城镇党委书记赵洪越是2005年12月31日到虎城镇任镇长。刚来时,邓平寿的工作作风让赵洪越很不理解:除了开会,邓平寿长期泡在村里,不坐车,每天走十几里路,老百姓甚至说虎城7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棵桑树树干没刷白,哪条路垮了块石头,他都晓得。
来后不久,邓平寿带他下村,到的第一个村便是最远的八林村,来去走了5个小时。第二天,腰酸背痛的赵洪越起不了床,邓平寿却又下村去了。在下村的路途中,赵洪越逐渐发现,邓平寿的路没有白跑,百姓喜笑颜开地端杯水出来,他递一支烟过去,那样融洽的干群关系,绝不是在办公室里坐得出来的,“邓平寿硬是用脚踏平了办公室与田间地头之间的那道坎。”
在虎城镇老百姓眼中,邓平寿一点不像个当官的,他们也没有把他当成什么官。虎城镇得很多干部都记得,每逢二、五、八是虎城的赶场天,只要邓平寿办公室的门开着,赶场的百姓,就会一溜一串地欢欢喜喜往里钻,挑担的,背筐的,叼着烟杆的,一屋笑语欢声。邓平寿办公室那套足以挤下10来个人的棕色人造革沙发,坐垫早已发白了。赵洪越有次开玩笑说:“这都是村民的屁股磨的。”
“农民的问题在地里,我坐在小车里,农民不会来找我说话办事”在虎城镇,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邓平寿的三个绰号——“泥脚书记”、“草鞋书记”、“挎包书记”、“田坎书记”,熟悉他的“四子歌谣”——不坐车子、不拿扇子、不戴(草)帽子,手里有块汗帕子。“绰号”、“歌谣”无疑是邓平寿在民众中的口碑,挂在他办公室墙上那幅“位不在高,勤政则名。官不在大,为民则灵”座右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
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但带领虎城人致富的邓平寿却永远走了。他就像一滴水,献身于群众的汪洋,得到了永生。(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邓平寿下村时,黄挎包里常常背着桑剪、嫁接刀和蚕药,也常常手把手地教农民修枝和嫁接。在路上,看到哪个农民挑一挑担子,他会接过来帮他挑一肩;看到哪个农民在给果树修剪枝条,他会摸出剪刀来帮他一阵。有一次,他下村到千丘村,听说养蚕大户罗立德养的三张蚕子忽然不吃桑叶。他及时赶到他家里,仔细询问和观察,发现是农药中毒,立即教罗立德配上药方及时喷洒。半天后,蚕子恢复了正常。以后罗立德每次遇到邓平寿都会拉着我说:“如果不是你老邓啊,我那三张蚕子就完了。”
“我们村以前吃水就靠两个牛滚凼,争水吃是常有的事。后来,邓书记就动员我们打水井。去年夏天,我们村就靠水井躲过了旱灾。”千丘村村民孙泽寿说,“开始学养蚕的时候,有一次,我拿把砍刀到桑树田里,该修枝的就摸出来砍一下。邓书记看见了,就喊‘老孙老孙你上来!’我一上去,他就递支烟给我,然后从他随身背的包里掏出专用剪刀,钻进桑树田里,边剪枝边说:‘你那样砍会影响树的发育,我剪给你看,你一定要看好。’那一溜30多株桑树,他一口气修剪了一半,边剪边教,一个多小时,我基本学会了修枝。”
如今,虎城这个距离梁平县城67公里的偏远小镇不仅村村铺上了致富路,家家用上了电,适龄儿童100%入学,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县名列前茅……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但带领虎城人致富的邓平寿却永远走了。他就像一滴水,献身于群众的汪洋,得到了永生。
“想请邓书记吃顿饭却成了永远的遗憾!”
洪泰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陈刚一直邓平寿为“师傅”,因为邓书记不仅帮他干事业,更教会了他如何做人。但遗憾的是,邓平寿帮了陈刚那么多,他连想请邓书记吃顿饭的心愿也没有实现,“我想邓书记能听到我的鞭炮声和哭声!”(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2月5日,邓平寿的灵车开进虎城的那天,洪泰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陈刚一直走在队伍中。尽管那天一直保持着一种奇怪的姿势——右臂被铁架和石膏撑得与肩平齐,但陈刚却一刻也没闲着,他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一边不断擦着悲伤的眼泪,一边不断用沙哑的声音提醒放鞭炮的人。那天燃放的鞭炮都是洪泰自愿提供的,从进入虎城境内就响起,响彻七八里路,一直响到邓平寿的家里。他告诉记者,他一直邓平寿为“师傅”,因为邓书记不仅帮他干事业,更教会了他如何做人。但遗憾的是,邓平寿帮了陈刚那么多,他连想请邓书记吃顿饭的心愿也没有实现,“我想邓书记能听到我的鞭炮声和哭声!”
2006年3月,陈刚冲着邓平寿的名声来虎城考察,他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邓平寿的情景,他迎在镇党委办公楼前的坝子口,洪亮地说:“欢迎平津来的客人!”邓平寿的承诺是:“别人给的方便和优惠政策,我们给;别人不给的,只要法律和政策允许,我们也给。”
一个多月后破土建厂时,陈刚才完全掂量出邓平寿这话的底气:这里的各种优惠政策,或许别的地方都可以给,但有一点是很多地方难以做到的,那就是一位亲人般的领导。邓平寿这个党委书记不但为他们上下协调土地租赁、公路调整等事宜,还亲自抬杆、拉尺。6月的一天,因土地补偿问题,五六十个村民涌到厂里,不准施工。邓平寿闻讯赶到后,往人群中一站,群众就安静了。邓平寿说:“企业来到这里,是大家的福,大家今后看得到。现在有什么问题,我们政府帮助解决。散了吧,别影响施工。”话音落地,围了两个小时、吵得一塌糊涂的人群,立刻安静地散了。走南闯北的陈刚在诧异之余对邓平寿顿生钦敬。
在虎城,很容易遇见邓平寿,他不是去这个村就是去那个村,走着去。在路上碰到邓书记的时候,陈刚总会停下车,要送他一程,而他从没上过车,只大声问问企业的情况。陈刚几次提出要请邓平寿吃顿饭,表示一下感谢,都被邓平寿拒绝了,“只要你把企业搞好了,比请我吃一百顿饭都强!”
从广西桂林来到梁平投资的重庆市梁平鸿丞竹木公司总经理何漓荔有着和陈刚一样的遗憾。2006年3月,到梁平考察的何漓荔和同伴漫无目的地登上从梁平县城开往虎城镇的班车,车上就有虎城镇副镇长蒋铭号。通过蒋铭号见到了邓平寿,“当时我觉得能认识地方的领导很不容易,就提出想起他吃饭。他不仅没有吃我们的,反而请我们在镇里的食堂吃饭,并为我们安排了住宿!”第二天,邓平寿又放下手头工作,亲自陪同考察。短短三天时间,邓书记为民办事的风格就折服了何漓荔。他们迅速回家,筹备资金。一个月后,公司落户虎城。
经过近5个月的筹建,公司进入试产阶段。这期间,邓平寿为何漓荔解决了从用电、原材料到自来水安装、工人招聘等很多困难……没让他们花一分钱,没让他们请吃一顿饭。后来,邓平寿怕何漓荔他们远离家乡感觉孤单,逢年过节都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饭,让他们感觉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我到过很多地方,见过不少领导干部,像邓书记这样的好干部是第一次见到。他帮了我们那么多,请我们到家里吃了那么多次饭,却拒绝了我请他吃顿饭这样简单的请求……他走了,我感觉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很多天沉浸在悲痛里!”
平寿在虎城群众中如鱼得水。(资料图片)
有这种遗憾的不止这些外来投资者。村民唐书权原来在虎城镇做五金生意,在邓平寿的鼓励下开办了一家砖厂,生产红砖。可虎城镇的群众以前都是用的青砖,对于红砖比较陌生,砖厂生意很差。得知这个消息后,邓平寿跑到唐书权的砖厂拿了一块红砖放在自己随身背着的帆布口袋里,逢人便介绍红砖好。由于虎城镇群众十分信任邓平寿,所以都去唐书全那去买砖了,砖厂的生意也红火起来。
唐书权好几次想感谢邓平寿请他去吃饭,都被邓平寿拒绝了。唐书权说:“有一次我拉着邓书记,非要他去吃饭。他笑着对我说:‘你的饭,我是肯定要吃的,不过我要等你的砖厂规模大了,去你砖厂的食堂吃。’现在砖厂规模大了,可是却没有机会请邓书记去吃饭了!”唐书权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
“没有邓书记这位好班长就没有我们这个好班子!”
5月21日,重庆人民大礼堂,优秀共产党员邓平寿的先进事迹感动现场所有人,汪洋等重庆市领导流下热泪。(资料图片)
清贫,不是共产党所追求的目标,但对于一个手中握有权力的共产党人来说,这份清贫却让人们更透彻地看到了他圣洁的心底。虎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乃至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省吃俭用上的,而这又是邓平寿带的头。并且,作为“班长”的邓平寿时刻注意为大家树立好榜样,不仅虎城镇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还在孝敬父母、扶危济贫邓方面走在最前面。
“要讲待遇,横向比,虎城镇的干部应该是最低的,很多该发的奖金都用于搞建设了。”虎城镇党委组织委员廖铭说。一些镇干部不是没意见,但邓平寿的态度十分明确:“虎城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干部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他经常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父母大多还在农村种田,他们一个月能刨出几个钱来?大家为什么不和乡亲们比比?”
这些话,虎城干部听得多了,多年来,虎城的干部习惯了与农民而不是与其他乡镇干部比待遇,还习惯了捐款。镇里有个“永不消失的光荣榜”,榜上公布的都是捐款人员及数目,邓平寿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他家里并不宽裕,每次为年迈的母亲买些好吃的,买些肉改善家里的生活,他都精打细算。但每次捐款他却是那么“大方”,每年捐款不少于5000元。在他的带动下,虎城镇一般干部每年的捐款也在一两千元左右。
每到开学时间,虎城镇就要组织为贫困学生捐一次款。邓平寿总是第一个捐款,而且每次都捐得最多。1997年,集中村一组六年级学生邓广春的母亲外出下落不明,父亲严重残疾,无钱上学,被迫停学,邓平寿得知消息后,主动找到他,每学期给他解决400到500元的生活、学习杂费,逢年过节还给他买新衣服、新文具。邓广春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家住虎城镇河口村7组的王虎南家里极其贫困,刚出生8个月时父亲因病去世,11岁时母亲改嫁,留下孤苦伶仃的他和70多岁的瘫痪爷爷相依为命,一家人就只能靠他柔弱的双肩支撑着家庭生活。1999年9月1日,同村的孩子都上学了,可王虎南却不能读书。邓平寿下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回到镇里就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开会,决定由镇计生办、民政办、教办等三家单位轮流负责王虎南每学期向学校缴的一切费用,他自己则一直悄悄资助王虎南一直到今年春天。如今,女儿邓巧娟已经接过了父亲的担子,继续帮助王虎南。
待遇低不说,虎城的干部很少有周末和节假日。“书记都不休息,我们也跟着跑习惯了。”这是一些干部说的。邓平寿不止一次地私下对好友说:“我对不起这些干部啊!但虎城穷,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只能艰苦奋斗啊!”邓平寿遗体火化的前一天,是他51岁生日,那天夜里,这些邓平寿自认对不起的干部们,除了值班的,几乎都聚集在他的灵前,包括调离了虎城的人。
梁平县虎城镇党委组织委员廖铭把邓平寿看作是自己一生的知己和榜样。(摄影 新华网记者朱继东)
在梁平县,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每一位县级领导,说起邓平寿,无不动容,无不交口称赞。梁平县纪委副书记毛大春说,这些年来,没有一件关于虎城的立案调查,没有一件关于他个人的检举材料。一个干部一生能将三分之二的精力放在工作中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而邓平寿是把一生的精力全部放在了百姓身上,他真的是我们干部的楷模。
看了记者采访邓平寿期间写下的几篇博客文章,一位新华网网民这样写道:“有一种永恒,哪怕逝去,也会烙刻在世人心间;有一种伟大,即使平凡,却能感动你我一生。您劳碌一生,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您身后,留下一座丰碑。”读着这些话,我似乎也看到了这座丰碑,上面刻着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忠诚”。
(责任编辑:灯)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