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方凯:反劫机勇士突击,不负生命重托(图)

发布时间:2020-10-06 17:02 | 来源:解放军报 2014-04-08 11:36 | 查看:8065次

作者:袁学杰 阴东升 陈 宇

勇士突击,不负生命重托

——记武警辽宁省总队第二支队反劫机中队中队长白方凯

白方凯(右二)在组织训练 张 扬摄

跳出机舱,武警上尉白方凯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坐在地上望着飞机若有所思。

阳春三月里的这场反劫机作战演练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东北某机场,一架客机被一伙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劫持,武警辽宁省总队第二支队反劫机中队特战队员们迅速出击!快速封控、抵近侦察、武装突击,转瞬间,危机解除,人质安全……

身为反劫机中队的中队长,白方凯早已养成了事后复盘的习惯。“属于我的机会也许只有一次,必须万无一失!”白方凯说:“我们希望自己永远没有用武之地,可一旦遇上任务来临,我们值得老百姓生命相托吗?”

这个问号,就像一把张满的弓,随时把白方凯弹射出去,突击、突击、再突击!

突击在勇士的竞技场上

倘若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眼前这一幕:在一场反劫持战斗比武中,“恐怖分子”投掷的爆震弹碎片,穿透迷彩服扎入白方凯的左肋。谁知白方凯杀得红了眼,忘了血与痛。一小时后,他才发现鲜血顺着肋部流到了膝盖。大家劝他放弃比赛,白方凯却把碎片拔出,往伤口塞了块纱布就投入到下一个课目。此后,他找来止血消炎的榆树叶,用嘴嚼碎,糊在伤口处,硬是坚持到了比武结束!

70米索降,38米攀岩,27公里河滩水道强行军……在全国反恐精英齐聚的“魔鬼训练周”里,凭着一股子拼命的劲头,白方凯一次次挑战极限,自豪地将名字写进勇士史册,戴上了武警部队颁发的“勇士勋章”。

突击在反劫机基本功上

“飞机型号:波音777-200;机长63.7米,高度18.5米;机舱宽度5.86米;最大座位数量440座……”当不同机型的性能参数从白方凯的口中飞快地蹦出来时,笔者着实有些惊讶。

更让笔者惊讶的是,在武警辽宁省总队第二支队反劫机中队,每一名特战队员都能对东北地区机场位置、周边环境,塔台、停机坪构造,跑道距离、方向,停靠客机架次、机型等倒背如流。

“我们干的是反劫机的工作,熟悉飞机参数性能是基本功。”官兵平时坐飞机少,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飞机和机场环境,白方凯把机场和飞机按照比例制成图表、沙盘和模型,并实地勘察、实时更新资料,时刻刷新官兵头脑里那张作战图。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世界共发生影响较大的劫机事件300余起,作为反劫机特战队员,我们必须清楚每一次劫机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便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研究战法。”说起世界各地发生的劫机事件,每一个触目惊心的战斗场景仿佛都刻在白方凯脑海中。他从这些场景里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人命关天,任何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细节的养成来自平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

突击在实战化练兵场上

反劫机作战重在一击致命。当犯罪分子心脏受到枪击后,医学上仍有几秒的理论存活可能,仍能威胁人质安全。而一旦眉心被击中,瞬间就会死亡。为了练就击中眉心这个硬功夫,白方凯带领官兵研究不同枪种的弹道高和不同距离、不同部位的瞄准点,由单纯追求环数向实战转变。

白方凯注意到,官兵们猛扣扳机时会造成枪口“点头”现象。为了解决手枪射击时食指与其他手指用力不均的问题,他借鉴医学康复握力器的原理,自制皮套用于训练。

采访中,白方凯伸出布满铜钱大小老茧的大手,向远处做了一个瞄准的动作。他坚信,在未来的某个日子里,在子弹破膛而出之时,便注定了犯罪分子自取灭亡的命运。

突击,不仅让白方凯“收获”了身上10多处伤疤,更让他收获了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被武警部队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基层带兵干部”,荣获武警部队首届“勇士勋章”,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说起这些荣誉,白方凯并不看重。他指着身后的荣誉墙说:“荣誉属于这个集体。”那面墙上,除了白方凯之外,还有4人荣立二等功,47人荣立三等功!

一个始终在突击的勇士带出了一群勇士。这是一个不负生命重托的勇士群体!

《解放军报》(2014年4月8日05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