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原东方市委书记黄成模:永做人民好公仆

发布时间:2010-05-17 08:30 | 来源:央视国际 2006年08月04日 15:40 | 查看:5749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是,近年来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市委书记职责的几点深切体会。

    我的领导观是,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我是2001年底从海口市振东区委书记调任东方市委书记的。东方由于受戚火贵贪污受贿案件的冲击,加上近十年的折腾,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农村贫困面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政府负债多,大量土地被抵押,干部工资严重拖欠,党群、干群关系非常紧张,隔三差五就有几十、上百人到市委市政府上访,机关干部上下班都不敢走正门。

    面对此情此景,我深感担子重、责任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决定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水利问题入手,大力转变机关作风,重塑市委市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重塑东方市在全省的形象。

    2002年5月,东方市水利大会战的序幕拉开了。除值班人员外,市委动员116个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及驻地官兵浩浩荡荡开上水利工地。

    一直以来,我坚持“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兴修水利的全过程,我既担任总指挥,又是普通劳动者,天天准时上工地。20天下来,我的脸晒黑了,两手磨出几层老茧。水利大会战成了一堂活生生的作风教育课,长年蹲机关的干部们看到市领导身先士卒,都不再叫苦喊累,纷纷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之中。

    四年多来,市委共组织13次南征北战式的水利大会战,硬化水利渠道308公里。在修复路途遥远的渠道时,我3次9天和其他班子成员用稻草打地铺在工地过夜。目睹这种场面,老百姓动情地说:“水来了,共产党的好作风也回来了!”

    2004年以来,全省连遭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和强台风,东方市却在大旱大灾之年夺丰收。兴修水利不仅为东方市铸就了一座物质丰碑,而且铸就了一座像红旗渠精神一样催人奋进的巨大精神丰碑。

    我的发展观是,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农业的水利瓶颈问题解决了,还必须抢抓工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中海油是我市工业的“龙头老大”。我引导全市上下全力服务好中海油,吸引更多的大企业来东方安家落户。

    一次我偶然听说,中海油3年里有40多名技术骨干因找不到老婆而离开东方。为此,我专门主持会议制定了本地居民与中海油业务骨干结婚的九条奖励措施,包括在市直单位工作的奖励一级工资;在乡镇工作的调进城区;待分配的大学生安排就业等等。这个被企业员工称为“黄九条”的政策出台当年,就为中海油解决了15对夫妻的婚配和调动,成为吸引投资者最有魅力的法宝。省委书记汪啸风对这一别开生面的举措给予较高评价,他说:“这是党管人才、拴心留人、转变政府职能、一心一意谋发展、‘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具体体现”。随后,我们又分期建设“企业职工公寓社区”,解决外来企业员工住房难;还引进两家大型超市解决员工购物难。

    正确的决策产生了巨大的效应。短短几年间,东方市出现了有史以来招商引资的最好势头,我市成为亚洲最大的大颗粒尿素生产基地。2002年至2005年四年间,全市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工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干部工资都翻了一番,东方市一举实现了由农业市向工业市的阶段性跨跃。

    我反复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东方市是海南省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鉴于浆纸林好种好管好卖的特点,我力主推进浆纸林工程,每次大规模的植树活动我都参加,四年间全市造林32万亩,治理沙漠化4万多亩,森林覆盖率一举提高4个百分点,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今年我市又筹措五千万元资金,其中1000万元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100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1000万元用于解决4万多农民的饮水问题;10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教育设施;1000万元用于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和提高村干部生活补贴,这五个1000万元是我市先进性教育“让群众得实惠”的具体举措,是我市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投入。

    我的政绩观是,先顾肚皮,后顾脸皮

    上届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兴建了一大堆华而不实的“九龙文化”项目,干部群众对此怨声载道。我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指出:“东方不是作秀的舞台。老百姓的肚皮比领导干部的脸皮重要得多! ”市委市政府根据群众建议,果断停建“九龙广场”及“九龙塔”、“生态龙”等“形象工程”项目;取消了一年一度的“九龙烟花节”,将节省的大量资金投入23个村庄解决群众用水难;划拨645万元补发干部职工的工资;划拨304万元用于救助弱势群体。这一连串省财力、顺民心的举措让广大干部群众拍手叫好。

    我上任时计划生育工作名列全省倒数第一。要扭转被动局面,只能靠实干苦干。2002年,我组织开展市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百天访百户”活动。一百天里我走访了10个乡镇22个村庄的132户计生对象,使116户走访对象当月落实了节育措施。

    到板桥镇抱利村走访时,一名妇女见到我大哭起来。原来这个叫陈四娇的村民生过一孩后主动做了绝育手术,没想到2001年孩子意外夭折。我连续3次向省人口计生局求援。陈四娇在免费实施试管婴儿手术后生下一个健康的小孩,还叫我给小孩起个吉利的名字。陈四娇一家喜获爱子,逢人便说:“是黄书记给我们找回了一生的幸福!”

    2002年我市当年摘掉计生工作落后帽子,2004年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受到国家计生委的赞扬。

    我的群众观是,只有不到位的干部,没有不讲理的群众

    我刚到东方时,告状的、讨债的、请求照顾的纷至沓来。有人说,东方的老百姓不讲理,芝麻大的事都上访。我不这样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只有不到位的干部,没有不讲理的群众。”我提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精心打造市委与群众的“连心桥”。

    在第一次信访工作会上,我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宣布不设秘书挡驾,任何人随时可以向我反映情况。第二天,一位叫符天有的老人找我哭诉。1997年修建高速公路时,市政府征用他一亩多土地,应给的4500元土地补偿款至今没有给他,已连续上访5年,脚板都磨平了。我听后立即督促有关部门办理,不到一个月就还了老人一个公道。

    八所镇小岭村是东方市最有名的“问题村”。村民为反映原村干部腐败问题5年中8次到省会和京城集体上访,小岭村的上访问题成了影响全市稳定的一大隐患。我带着干部深入小岭村了解情况。在第一次与村民座谈时,一个脾气暴躁的村民把水杯砸在桌子上,溅得我满脸和衣服都是水,随行的同志一时惊呆了。我挥挥手:“没关系,请继续讲。”这杯水浇醒了我,小岭村的群众不是不买我这个市委书记的帐,而是他们对市委市政府积怨太深了,也失去信心了。我并没有灰心,在3个月时间里,一连13次走进这个村寻找机会化解民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的艰苦努力下,村民强烈的对立情绪慢慢化解了,看我们的眼神也变得亲切了。

    经过调查摸底后,市委派出工作组进驻小岭村,果断调整了镇领导班子,全力指导陷入僵局的村“两委”顺利换届,追究了3名原村干部的法律责任。如今,小岭村的村风民风和顺了,正齐心协力地建设文明生态村。近几年,东方群体性上访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倒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建议的多了。

    多年来,在县市区摸爬滚打、没日没夜地干,有时也会觉得很苦很累。但当我看到与班子成员亲手规划的蓝图实现了,看到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改善了,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眼含热泪,一迭连声地感谢党和政府时,洋溢在身心的那种被人需要的自豪感,那种对党和人民有所贡献的成就感,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的权力观是,权为民用是公仆,权为己用是公敌

    说实在的,我历经多个重要岗位,深知一个市委书记在管事、用人上有很大的“含金量”,况且我们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只要你一到任,七大姑八大姨都找上门来要沾光。因此,在党性和人情之间能否做到廉洁自律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

    我经常拿“权为民用是公仆,权为己用是公敌”这句话作为响鼓重锤敲打自己,永远做人民的公仆,绝不做人民的公敌,绝不让一丝一毫见不得人的交易玷污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圣洁的称号。

    前些年,东方市一度出现老板当地下组织部长的歪风,每逢人事调整,总有一些老板插手人事安排,把党政机关搞得乌烟瘴气。对此,我提出“不要老板举荐的干部,只要老百姓拥护的公仆”。从上任到现在,我市调整科级以上干部200多名,从未有过临时动议、从未搞过暗箱操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我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市委近年在全省率先制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党员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行为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制约。2004年,东方市委和我本人被省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优秀等次。4年多来,正是由于市委“一班人”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带动全市党风正了,民风顺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健康协调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回顾这些年来,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履行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所取得的微薄成绩都应归功于人民,归功于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其实,我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三个代表”的要求、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将以焦裕禄、孔繁森为榜样,一如既往地贯彻“三个代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再立新功!

(责任编辑:袁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