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4 15:21 |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0-09-12 11:47 | 查看:792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兰琳宗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其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才使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老一辈科学家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做出了模范。钱学森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离开美国,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用7年时间实现了中国导弹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飞跃。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院士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隐姓埋名28年,连妻子都不知道他从事的是“这么高级的保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正是一代代科学家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投身民族复兴洪流,才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伟大跨越,标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砺奋进的精神坐标。
时代在前进发展,精神的力量永恒。我们或许告别了老一辈科学家筚路蓝缕的创业环境,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不能丢。我们或许有更好的科研条件、科研设备,但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传统不能丢。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清醒认识到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不可能靠化缘要来核心技术;一个14亿人口大国迈向现代化,更不可能靠“搭便车”改变命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卓越之才写下新答卷。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毫无疑问,科学进步是为了全人类的事业,需要凝聚全人类智慧。在全球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更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当前,无论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还是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天文望远镜)项目,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都离不开中国人的参与。但同时,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必须旗帜鲜明维护国家利益,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业中去,尽力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