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8 21:18 | 来源:临沂文明网 2016-05-04 | 查看:3077次
都说母爱是一个摇篮,在轻轻的摇曳中默默培养孩子成长;母爱是一首儿歌,在轻快的节奏中默默传递快乐;母爱是一座丰碑,在岁月的沧桑中默默镌刻过去、启迪未来……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推荐的“好妈妈”们,在尽自己身为人母的责任的同时,也把这种爱无私奉献给了其他的孩子,她们用她们的善良、仁慈、乐观和坚强,爱吾子以及人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
普通农妇几十年照顾残疾孩子 撑起儿女生命的蓝天
周学英
20多年前,一场矿难夺去了周学英丈夫的生命。从此,照顾膝下6个儿女的责任便重重地压在了已年近半百的周学英柔弱的肩上。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一大家子人,在生活给予的种种苦难面前,她用自己的乐观坚强支撑起整个家,默默无闻地为儿女奉献着自己全身的力量,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她经历过不幸,但却最终收获了幸福,她用勤劳善良和乐观坚韧向世人展示了耀眼的道德风采。
风雨无阻当患病孩子“双脚” “坚强妈妈”每天背孩子去上学
刘琼英每天背孩子去上学
一对儿女均患上罕见的“脊肌萎缩症”。面对灾难,坚强的母亲从未放弃,她不断鼓励孩子乐观地面对灾难,并不惜代价、倾尽家财带孩子四处求医。尽管儿子身患重病,不能行走,但仍有强烈的上学读书愿望,为满足儿子的求学梦,她坚持每天背儿子走8公里的路去上学,风雨无阻,从未缺过一天课。刘琼英的善良和仁慈、她的乐观和坚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
悉心照料脑瘫女儿18年 5年全职陪读圆女儿大学梦
黄惠鹂
“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这句话放在好妈妈黄惠鹂身上,再合适不过。她不离不弃照顾脑瘫女儿18年,让女儿像普通的孩子一样成长。为圆女儿的大学梦,2010年,这位母亲辞去护士工作,陪着她到学校上学,五年来,风雨无阻。2015年,母亲的爱帮助女儿创造了奇迹,女儿以526分的优异成绩被大学录取。
28年养育脑瘫儿子照顾多病母亲 笑对苦难坚强活下去
朱秀芳与儿子在一起。
一栋建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老楼里,住着祖孙三代三口人。瘫痪在床、年逾九旬的老人,罹患脑瘫、身残志坚的青年,还有体弱多病、常年捧着药罐子的女主人朱秀芳。帮老母亲做按摩、教儿子在电脑上练习打字……这是朱秀芳现在每天必做的事儿。在她看来,现在做这些事情,远比以前“容易”得多。28年前,儿子出生后就被确诊为脑瘫;10多年前,丈夫、父亲和公公也相继离世,只剩下儿子和年迈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面对不幸与坎坷,她选择了坚强和承受。
回族农妇养育3个孤儿16载 用大爱筑起温暖的家
马国兰
16年前,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马国兰义无反顾地收养了去世小叔子留下的三个孤儿。这16年来,她忙里忙外,努力克服着艰难与贫困,无私照顾着3个侄子和瘫痪公婆,用慈爱和善良为家人筑起了温暖的港湾。6个孩子在她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可马国兰却被无情的病痛折磨着2013年,她罹患宫颈癌。如今,在与癌症坚强斗争的同时,马国兰仍一如既往地照顾着自己的大家庭。她最简单的愿望就是能继续地为家人付出。她用普通的方式展现了母爱的博大与宽容。
五旬普通职工7年抚养重病弃婴 伟大母爱超越血缘关系
田丽
一段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一个被宣告只有十个月的生命,却因为母爱创造了一个奇迹。养母田丽自从7年前捡到感染重病的女婴“时代”后,就一直没有放弃挽救她的生命,辗转多地求医治疗,花掉了全部积蓄,还欠下许多外债,但她不离不弃,给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好妈妈”田丽用自己的博大母爱,撑起了一个孩子的人生,用行动诠释了“母亲”的含义。
知青妈妈40余年抚育瘫痪养子 无私母爱超越血缘
马静珍
这是一个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母亲。40多年来,瘦小的身躯忍受着常人很难承受的艰辛和煎熬,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而两个孩子都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大儿子还因患先天性疾病自小卧病在床。她用自己的那份执着坚强的心换来了那份难得的儿女情,用其瘦弱的躯体承载着亘古的母爱,她就是领养两个孩子的知青老人——马静珍。
四年里收养十名孤儿 朴素母爱谱写民族团结情
卡小花·卡德尔
她在四年间陆续收养了10名孤儿,再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她需要抚养12个孩子长大,这些孩子中即有汉族、也有维吾尔族。为了让孩子们“有衣穿、有饭吃、有书念”,她卖过废品、摆过小摊。如今,这些孩子有的还在上大学,有的已经成家立业。在他们身后,有个默默付出20多年的女性,她就是他们共同的母亲卡小花·卡德尔。
含辛茹苦养育四个孤儿 慷慨捐赠是多年生活常态
刘国娟
刘国娟是一位抚育四个养女和两个亲生女儿的伟大母亲;也是一名从五十元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的商场女强人。从出身贫寒的农村妇女,到拥有百万资产的成功企业家,50多年来,刘国娟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好事,秉持着“勤俭持家、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优良家风,以博爱之心回报社会。多年来,连刘国娟自己都记不清到底捐赠了多少金钱和物品,对于她来说,做这些事情就是生活的常态。
为了爱照顾22个维汉脑瘫孩子 坚守10年不言弃
早热古丽
10年前,新疆库尔勒维吾尔族妇女早热古丽收养了一名汉族女婴。这只是一个开始。10年时间里,早热古丽和丈夫卖掉新房四处筹措资金共收留了22个维汉脑瘫孩子,为他们筑起一个充满爱的家。在早热古丽心里没有维吾尔族和汉族之分,她说,“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妈妈的爱。”“我要让这些孩子有尊严的活着。”
维吾尔族大妈23年抚养汉族脑瘫弃婴 母爱无民族界限
塞满汗·达吾提
维吾尔族好妈妈塞满汗·达吾提23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照顾收养来的汉族脑瘫弃婴。医生断定孩子只能活7年,她却悉心照顾创造了孩子的生命奇迹。为了这个素不相识的汉族孩子,她和丈夫放弃了再要自己的亲骨肉,更倾尽家财为娃治病,努力和生活抗争。23年来,尽管女儿没有叫过一声“妈”,但她把全部的爱无怨无悔地倾注在了这个汉族弃婴身上。她的故事感动社会各界,民族爱心接力也在不断传递。
开办爱心商店助学拥军 “兵妈妈”20年爱洒边关
王秀兰
作为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二十年如一日用满腔热情拥军,用全部真爱帮助贫困学生,她与“黑河好八连”一同进步,与莘莘学子一起成长,她用行动谱写了一曲真情满天下、大爱洒边关的温馨之歌。王秀兰用纯朴言行诠释着真善美,她的浓浓爱心尽显着拥军情,她所做的一切很平凡,可正是这份平凡中的伟大,谱写出新时期军民一家亲的真情颂歌。
舍小家为大家饭店改鞋店 30年倾情服务子弟兵
赵秀梅
她是一位普通的老百姓,开着一间小店,却常年拥军不间断。她为部队做了好事一串串,爱心播撒军营,滋润战士心田,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兵妈妈”的陕西省铜川市全国拥军模范赵秀梅。今年72岁的赵秀梅老人从小患小儿麻痹,但她自食其力,和同样身体有残疾的丈夫一起开了一家鞋店。30年来,她们不但诚信经营,还坚持约法三章倾情服务子弟兵,送出万双鞋垫。
仁义老人收肇事司机为义子 一场意外收获特殊"母子情"
蒲学芳
2012年11月6日,蒲学芳的老伴李光全在街头被小伙王冬的电瓶车撞倒,王冬坚持在医院一直守护,寸步不离。李光全因为车祸受到很大影响,2014年1月不幸去世。蒲学芳却没有为难王冬,而是本着相互谅解的态度,原谅了王冬并认他作干儿子。在蒲学芳看来,自己虽然失去了老伴,但又多了一个儿子。因为包容和诚信,仁厚的蒲学芳和善良的王冬演绎了一对“特殊母子”的人间真情。
七旬老人拥军56年慰问6000余军人 无私大爱似慈母
毛成秀
17岁开始拥军,从“拥军小妹”到“拥军奶奶”,毛成秀一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坚持了整整56年。56年来,她与27个省市的6000多名干部战士建立了联系;走访慰问过4000多个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和32名老山前线战士家属;为30多名军人找到终身伴侣;为85个部队和2300多名指战员、军烈属解决过具体困难,花费现金和物资合计30多万元。
27年坎坷寻子路 投身公益帮19个孩子“回家”
李静芝
27年前,李静芝当时年仅两岁半的儿子走失了,从此她踏上了漫长的寻子路。27年来她印了数十万份寻人启事,走过了20个省市,加入了“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参加过全国多家电视台20余档节目。凭着自己对儿子的爱和执着打拐的精神,不辞辛苦,为19名孩子找到亲生父母。她的行动影响了很多人,他们通过网络、微博互动起来,纷纷安慰支持并加入到志愿者队伍。李静芝也由此成为闻名全国的“打拐妈妈”。
8年风雨兼程帮5千多名贫困儿童 让爱心"N次方"传播
和西梅
和西梅是山东泰安的一名志愿者,一步一步从一个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公益组织负责人。她和她的团队8年来实施了10个高品质公益项目,有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彩虹村”项目,有针对留守儿童的“微爱助学”项目,有针对白化病患者的“月亮家园”项目……10个项目几乎倾尽了这个新生的公益组织的所有能量。就这么坚持着,风雨兼程,她说,她要带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把爱心“N次方”地复制与传播。
“兵妈妈”退休后仍情系军营 数十年如一日发挥余热
韩瑞芬
几十年来,她为一批又一批的新老战士做心理辅导,帮助战士们迈过许多思想上的坎,她走访军人家庭4500多户,帮助30多名军嫂、复转军人找到工作,资助530名失学女童,让她们重返了课堂……在北京军区,“兵妈妈”韩瑞芬本着“退休不退志,爱心不下岗”的信念,始终心系部队,情牵公益,退休后仍继续饱含深情地为部队建设、为社会和谐倾注心力,无怨无悔奉献余热。
八旬老人接力离世女儿助学 20余年捐款46万元
刘文珍
海长宁区八旬老人刘文珍22年前痛失爱女。为延续女儿的梦想,她用抚恤金资助了34名失学儿童,并和丈夫徐峰用积攒的血汗钱,在湖南芷江捐建起了以女儿名字命名的希望学校。2006年丈夫去世,她的爱心行动却一直在继续,累计捐款46万余元。然而她除了经营一家小餐馆外,其实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她说:钱留着没什么用,还是多用在有用的地方吧。失去女儿是不幸的,她却用善举收获了更多的爱。
带着回头“浪子”谋生路 600多个“儿女”喊妈妈
韩雅琴
韩雅琴是太原市英辉建筑安装公司经理。30多年来,她先后投资两百余万元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100多名,帮教大墙内外浪子3万多名,被亲切地唤为 "妈妈"。经她安置的刑释解教人员无一重新犯罪,许多人都成了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有的还成了"优秀青年企业家"、"先进工作者"、"致富能手"。英辉建安公司1999年被命名为区里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 (临沂文明网综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