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1 21:21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1日 06版 | 查看:626次
颈肩痛、腰痛、肌肉疼痛……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疼痛。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由于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原因,身体出现小毛病,甚至引起大疼痛——
武汉市汉口江滩,市民在慢跑锻炼。梅涛摄/光明图片
宅在家里不动,小心肌筋膜疼痛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通过开展花样跳绳等特色体育项目,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复工复产后,很多人正要抖擞精神加油干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好像不听使唤了。颈肩痛和腰背痛相继找上门来。其实,不管是颈肩痛还是腰背痛,原因可能都与假期居家防疫期间我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刷新闻、看视频、听音乐、追剧、发呆……它们的共性在于——静止多于运动。
从医学角度分析,看似“静止”状态的我们,身体上的肌肉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长期居家后的肉体疼痛表现,很可能就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静止”不动为何会引起疼痛
人体的每个动作都是在肌肉的收缩或舒张的帮助下完成的。比如,人体最简单的动作——站立,就是在伸肌和屈肌的共同平衡下实现的。竖脊肌是强有力的躯干肌,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后伸,并可仰头,对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臀大肌可以维持身体平衡,防止躯体前倾。站立的时候,人体看似处于静止状态,但是肌肉仍处于激活、发力状态。
肌肉在静止状态持续发力,就会通过上述机制引起疼痛,这就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因此,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如长期从事文案或设计工作、长期从事驾驶工作的人,易出现颈肩痛或腰痛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了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助于理解该疾病引发的疼痛有何特点。肌肉及骨骼的结合处是关键点,因为人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牵拉骨骼实现的。肌肉接触点受到持续的收缩活动刺激,从而导致疼痛感受器局部缺血、缺氧和神经生理学改变,引起疼痛敏感,最终将疼痛感受引向到接触点的深部。因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点多位于骨骼的肌肉附着点附近。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生与很多生活中的因素有关,包括:提拉重物、反复弯腰、扭转身体、重复运动和长时间持续的姿势,如头部倾斜或低头以及心理压力因素等。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避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出现。
除疼痛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活动受限。原因在于,患者因惧怕疼痛而在进行一些活动时有所受限,比如转头受限、弯腰受限、屈腿受限等。
肌肉疼痛常常被许多人误解
由于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认识不够,很多人患病后以为是其他疾病,或者仅仅以为是肌肉疼痛而已。
我们接触到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有这样几种情况:骨科门诊有1/3的患者是因肌肉骨骼疼痛前来就诊的;年轻人群中大多患者因为颈肩痛或腰背痛就诊;很多患者自己误认为患有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资料显示,有85%的人至少出现过1次这样的疼痛。因此,肌肉疼痛常常被大多数患者误解,其实多数情况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根据就诊中遇到的情况,作为颈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颈肩痛,常被误诊为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常有疼痛表现,但多为上肢远端、双手的疼痛或麻木,伴有指尖感觉异常等。而颈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多位于颈项部两侧的肌肉,多表现为疼痛伴酸胀感。
作为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表的腰背痛,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疼痛多在下肢,常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背外侧等,腰部症状不明显。而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多位于腰部脊柱两旁的肌肉。
了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特点,有助于将其与其他疾病区别开来。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有这样的特点:局部疼痛,不会出现远处的放射痛;局部按压时疼痛明显;休息,尤其是改变姿势时,疼痛可能缓解;疼痛有时可以找到明显的触发点。
原发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发病部位包括:颈部,上、中或下背部,肩部,髋部,盆底,胸壁等。当然,还有一类继发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与使用其他药物有关,比如免疫抑制剂等,其可能表现为全身多处疼痛。
缓解疼痛需做缓慢的肌肉牵拉运动
既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不容易识别,那是否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其实,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不依靠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X线、CT、MR、超声等)也有必要,它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如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性肌炎等。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的基础是非药物治疗。建议平时保持常规运动,以持续、缓慢的肌肉牵拉运动为主,以轻缓、有限为原则,逐渐恢复肢体的活动范围。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疼痛加重,建议继续缓慢轻柔拉伸肌肉,避免增加紧张心理。不建议进行力量训练,因为力量训练可能加重肌肉与骨骼附着点的应力,从而加重病情。此外,热敷也有助于炎症的消散和疼痛的缓解。
必要的时候,筋膜疼痛综合征还需要药物镇痛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例,给药方式包括外用和口服两种。外用药物不通过消化道给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而口服NSAIDs在肌肉骨骼系统疼痛的治疗中也占据核心地位,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NSAIDs主要包括传统的NSAIDs和COX-2抑制剂。NSAIDs对于各类骨骼肌肉疼痛均有效,且镇痛效果要强于对乙酰氨基酚。但传统NSAIDs需要注意胃肠道、心血管风险等。相反,COX-2抑制剂的胃肠道风险明显降低,具有比传统NSAIDs更好的安全性。此外,其他类型镇痛药物还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药物、曲马多等,具体药物使用问题建议遵医嘱。
总之,疫情防控期间,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居家隔离期间的久坐或休息。我们需要认识到:“静止”是导致肌肉疲劳的原因,多一分运动,少一分疼痛。
(作者:邢丹,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
【延伸阅读】
坐久了腰痛怎么办
许多人腰痛时不太重视,第一反应是希望可以自愈。这种做法有一定道理,因为除了一些外伤或者中重度的腰痛之外,偶尔出现的轻度腰痛大多数是肌肉、韧带这些软组织劳损造成的,很容易恢复。然而,腰痛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要避免腰痛反复出现或者日渐加重,你可能需要在某些生活习惯方面做出改变,特别是对于久坐和肥胖人群。
如果你是长时间在办公桌前工作的人,仅仅是在吃饭或者开会时才离开座位,那么这种习惯也许就是引发腰痛的罪魁祸首。因为久坐会引起腰背部肌肉力量的减弱,对脊柱的稳定和支撑作用降低,使得腰椎间盘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坐姿不正确(例如“葛优躺”或弯腰身体前倾),会进一步加重椎间盘的损伤。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增加每天的活动量来强健腰背部肌肉。有三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可推荐:
1.用手机或者智能手表设置久坐提醒,每隔20~30分钟离开座位走1~2分钟,或者做做拉伸运动。
2.如果有高度合适的桌子,可以尝试时不时地站立办公,并做一些屈膝或者下蹲等锻炼。
3.打电话时记得不要呆坐座位上,要起来走走。
除了久坐,肥胖人群也容易出现腰痛,或者是其他肌肉、关节疼痛。原因可能是腹部额外的重量会向前牵拉骨盆,使腰椎承受更大的应力。肥胖和腰痛同时出现,意味着你该将减肥纳入日程了。
锻炼固然是减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要注意不能超量。尤其是在刚开始的阶段,可以尝试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步行或慢跑。腰痛可能会影响锻炼,但是缺乏锻炼很有可能使腰痛进一步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腰痛长时间得不到缓解,那可能意味着腰椎已经出现结构性的损伤,需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慢性腰痛可能是睡姿不对引起的
正确的睡姿。作者供图
习惯了侧卧的人,可采取此睡姿,把手臂和屈曲的腿部垫高。作者供图
慢性腰痛是困扰人们的常见病症之一,我们在平日的诊疗中发现,不良的睡姿往往会成为慢性腰痛的主要病因。甚至,一晚错误姿态的睡眠,可以让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
大多数腰痛患者的睡姿,通常是以下两种:
首先是被人们称最舒服的姿势,也就是不正确的“侧卧”:一只手放在枕头下面,另一只手撑住脸;一条腿伸直微微弯曲,另一条腿抬起弯曲到舒适的程度。在与患者交流中得知,这个姿势是最常见的,有一些患者不采用这个姿势就睡不着。殊不知,这样的“侧卧”会让腰椎、脊柱长时间处于旋转状态。扭转会导致椎间盘内相邻的环状胶原纤维之间产生压力,椎间盘内压力增大导致髓核向一定方向突出,从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这个睡姿使得腰部肌肉不能得到放松,长时间的紧张会导致疲劳,进而深层的小肌肉也会失去弹性,导致腰椎结构上的变化,最终引发疼痛。这个睡姿还会使骶髂关节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骶髂关节紊乱,而骶髂关节紊乱也是造成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俯卧位。这个姿势中,头颈偏向一侧,肌肉会很紧张,时常会引发颈椎病。很多人以为,腰椎与颈椎离得很远,没啥关联。事实上,颈腰的肌肉有着密切联系,会间接引发腰部疼痛。临床中就有患者的脊柱因为该姿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侧弯,引发腰痛。
那么,正确的睡姿是什么样呢?正确的侧卧和仰卧,这两个姿势是目前公认的可以做到全面放松的睡姿。
侧卧时,枕头要选择合适的高度,使颈部不发生侧曲。双腿夹一个枕头,同时屈髋、屈膝130°左右,这样脊柱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肌肉可以充分得到放松。
仰卧时,膝关节下方,腘窝处垫一个枕头,头部枕头高低适中,颈部充分支撑。这样骨盆不会过度前倾,腰背部肌肉得以放松休息。这两个姿态的主要特点就是脊柱不发生扭曲。
那么,对于习惯了不正确“侧卧”,且要一腿屈曲,一腿伸直的人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可以把手臂和屈曲的腿部垫高就好了。
需要强调的是,人的一生中,睡眠占了近1/3的时间,它的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与否有密切关系。正确的睡姿可以充分缓解身体的疲劳,使身体放松,更容易入睡。而且,重视睡眠,正确健康的睡眠,会带给您更美好的人生。
(作者:刘淳,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中医康复中心推拿科)
肩痛不宜轻举妄动
起床发现肩膀疼痛,痛得刷牙、洗脸、梳头都做不了,出门伸肩背包仿佛背着一座山……几乎所有要用到上肢的动作都离不开肩膀的协调运动,肩周炎虽然不会威胁人的生命,但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民间盛传得了肩周炎一定要坚持活动,多做“爬墙”运动,动得多了就不痛了。这种说法对吗?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被动活动受限。该病主要是由于肩关节的不当使用或慢性劳损,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产生炎症反应,伴随着肩关节囊的纤维化、增厚和挛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肩关节的疼痛可持续加重,在夜间尤其显著,肩关节周围的三角肌、冈上肌、肩峰下、喙突均可出现压痛,此阶段称急性期,可持续两周到一个月。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相对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患者不能完成梳头、挠背穿衣等日常活动,症状可持续一年,此为慢性期。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肩周炎?肩周炎的发病年龄通常为40至60岁,高发年龄为56岁左右,因此又被称为五十肩。肩周炎患者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病,糖尿病患者的肩周炎发病率为29%,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内分泌紊乱,更易导致肌肉、肌腱、滑膜的软组织病变,加重炎症反应和纤维滑囊增生。除此之外,肩周炎与甲状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目前,肩周炎的临床治疗原则主要是减轻局部软组织张力,减轻炎症、解除粘连,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则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前者如关节囊内注射、针刀松解、麻醉下手法或手术松解等;后者如推拿、针灸、理疗等。
那么,肩痛需要多运动吗?“爬墙”到底有用吗?
许多人得了肩周炎后,经常会忍受剧烈疼痛练习“爬墙”。肩关节功能锻炼确实可以有效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受限,但常常伴随疼痛。根据研究表明,疼痛耐受范围内的锻炼更有助于改善肩周炎的症状及预后。因此,在肩周炎急性疼痛期往往不适宜运动。过度的运动会加重肩部炎症,患者应在疼痛缓解期进行适量的疼痛耐受范围内的运动。
肩周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可以试试这两个康复动作:
1.钟摆运动。患者站于桌旁,健侧手撑桌面,弯腰,头略高于桌面,患侧肢自然下垂,摆动上半身,使患肢随上身摆动,可逐渐加大摆动幅度。
2.被动牵拉。患者直立,患肢小臂在腹部高度,置于一垂直于地面的障碍物面上固定,身体向健侧转动,使得患侧肩关节被动外旋。随后逐次提高小臂高度,转动身体,使患侧肩关节被动外旋,活动幅度以患者能够耐受疼痛为度。
肩周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科学的“蛮干”。那样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使病情迁延,延误治愈的时机。因此,了解肩周炎的科学知识,采取科学的治疗及康复锻炼方法至关重要。
(作者:石翀 李石良,单位: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