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29 00:00 | 来源:公益时报网 2010-4-27 | 查看:3318次
大爱无边——陈怀德(中国好人网配图)
陈怀德,一位感性的慈善家,把“扶贫济困”作为人生使命来践行。他的目标是要为慈善捐出100个亿。
我也是玉树人
4月21号上午,陈怀德将灾区急需的价值400万元的卫生用品和生活用品送到西宁,并通过青海省妇联捐赠给玉树灾区的妇女和儿童。
在青海省妇联机关办公楼前,这个带着眼镜、略显清瘦的南方汉子,一边整理着满载救灾物资的卡车上的篷布,一边快人快语:我也是玉树人,我要尽快赶到玉树,赶到玉树州怀德儿童福利院,看望那里自己收养和资助的100名孤儿和贫困儿童。
让陈怀德感到十分骄傲的是,在这次夺去2000多条生命的7.1级的大地震中,由他们援建的玉树州怀德儿童福利院的105个孩子一个都没有受伤。
地震中,矗立在巴塘草原废墟的玉树州怀德儿童福利院,三层楼耸立不倒。除了被倒塌的房子砸裂几道缝外,一块大的石头都没有掉下来,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座大楼被网友称作是“最牛福利楼”。
2005年,陈怀德在青海省玉树州收养了100名身带残疾、父母双亡或单亲家庭的困难儿童。此后,救助费用一再追加,目前这一数字已经超过200多万。2006年11月,他又在玉树州捐资85万元修建一所“怀德救助学校”。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儿童救助协会还给他颁了一个头衔——永远名誉会长。
几年来,陈怀德一有时间,就会给这些孩子们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孩子们都亲切的叫他陈爸爸。现在,他给这些孩子提供的救助费用已经达到220万元。
施比受更快乐
“那时侯家里很穷,整天我交学费啊书本费啊或者伙食费的时候,永远都是迟缴的,都是低着头跟老师说,老师,我妈妈说,老师说我知道了,下个月吧,那我说是是是。那时候我就有个想法,等我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去做施的人不做受的人。所以等到我读深圳大学的时候,我第一个星期赚了两万多,第一个月赚了三十多万,第二个月回母校广雅中学,十一月份母校校庆的时候,我就去捐两万,那时候两万都轰动了整个广雅中学,那时候万元户都是稀罕货。”
陈怀德想起自己的第一次捐款仍然唏嘘不已。“第一次捐款让我感觉到原来施比受更快乐,施比受更有福。后来就开始就慢慢地我的捐赠就不限于任何一个地方,就觉得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了,成为企业发展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把慈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一个战略部署的一个结合去发展。”
从20年前的第一次捐款到今天,陈怀德自己都不清楚已经捐出了多少钱,仅仅从2007年到现在,他就已经捐出了数千万元。人们常说“善有善报”,但陈怀德的慈善之举给他带来更多的却是同行的冷嘲暗讽和人们的偏见:有说他是出风头的,有说他是哗众取宠的,也有人说他是借慈善来给自己的产品打广告的。
对此他自己说:“我做慈善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就想把天下的爱作为己爱。从创办的开始我就把一个企业的文化定在一个字“爱”,我希望颠覆这个行业,把一个利字变成一个爱字。起码这个两者是没有相反的意义,为利,怎么样把这个利,有了利你怎么去成为有爱心的人,去有能力去支持社会更多的事情,就是把利变成一种爱心,一种爱心支持应该帮助的人。”
曾经有朋友说他感情太丰富了,对素昧平生的人都那么尽心尽力。陈怀德只用一句话来回答:“没有爱的人生,一定是很可悲的。我只想尽我所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有生之年捐出100个亿
陈怀德带领他的团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他认为爱心并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在他的字典里,捐赠的概念得到外延:“一个人可以捐钱捐物,也可以捐时间。”
陈怀德准备下一步做公益事业,将“慈善”做到社区里去。他已经跟中国志愿者之家达成合作、携手公益,成立富迪志愿者总队,每个省市下设分队,把中国各个省的义工组织起来。“不管怎样,我一定会培养出最有爱心、最和谐、最团结、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志愿者队伍。”陈怀德说。
什么才是最大的慈善?如今他得出了答案:成为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富人,就是最大的慈善。“这种慈善力,是我和我的企业今后将要走的路……在我们的企业,慈善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就是我们发展的战略目标……”二十几年如一日的热衷慈善、参与慈善,陈怀德着实有些与众不同,即使在慈善事业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今天,像他一样把慈善当成终身事业的我们也并不多见。在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定位为“大爱无边”的同时,“非同常道”的陈怀德还给自己的慈善事业制定了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捐出100个亿。(杜志莹)
【慈善档案】
从青海玉树,到大江南北,他始终以大爱行天下:领养孤残儿童,资助贫困学子,捐助白血病患儿,救济特困家庭,捐赠“母亲健康快车”。
南方抗雪灾的捐赠榜上,有他的名字;四川汶川大地震,他亲赴甘肃灾区一线,捐款捐物……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