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慈善者杨海(图)

发布时间:2008-10-30 08:00 | 来源:红网 2006-11-24 13:45:00 | 查看:3237次

 

  11月22日,长沙市第一福利院颐乐园,目光显得有些呆滞的杨海在小黑板上写下了2007年的工作计划。记者 杨抒怀摄 

  他曾供职于美国驻华大使馆,却毅然辞职投身慈善事业,甘当“慈善个体户”;

  他每年从国外募集善款数十万美元,自己常年栖身于一间月租200元的出租屋;

  他十年来助人无数,如今自己脑梗偏瘫并丧失了语言功能,因无力背负巨额医疗费,住进了长沙市第一福利院。

  采访杨海之前,记者心中很是忐忑,因为之前杨海在面对媒体时一直非常低调,不太愿意接受采访,而他现在甚至话都不能说了。11月22日下午,在长沙市第一福利院颐乐园康复中心见到杨海后,记者的担忧消失了,但心情更为沉重。

  现在能用笔交流

  由于大面积脑梗死造成的意识不清、混合性失语和肢体偏瘫给杨海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昔日那个朝气蓬勃的男子汉此时的目光显得如此空洞和呆滞。据颐乐园主任、杨海的主治医生刘桂霞回忆道,今年8月,杨海才到福利院时,不仅口水狂流不止,说不出话来,而且身体右边偏瘫,直接影响到智力。经过康复治疗,现在虽然不能讲话,思维不太连贯,但心里还是很明白,并能逐渐用笔跟大家交流。

  看到有人来看他,杨海显得很高兴,径直将记者拉到他的电脑前,用不太灵活地右手操作手鼠一一打开文件,里面记录了杨海10年来踏遍的每个地方的慈善项目,大江南北、高原边陲,到处都有他帮助过的人。“没事的时候,杨海总会浏览他的这些‘宝贝’,有朋友来了,也都会拉他们过来看看。大家都知道,他对这份事业仍然放不下。”刘桂霞悄悄地对记者说。

   反复写着07年工作计划

  由于不能说话,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块小黑板给杨海写字。他拿起笔在上面写下“07年,赠Hunan乡医院50万美元美国医疗机”,怕大家不能理解,杨海又继续写道“美国公司(约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合作者(杨海)→个人-福利院-乡医院”。杨海听着大家对这些文字的解释,可能我们没有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他有点急了,开始挥舞着手臂,嘴里一直不停地“嗯、嗯、嗯”着,用擦板狠狠地将写下的东西一擦而光。

  接着,杨海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东西,试图想找到以前的一些资料来解释他的想法。无果,杨海再次拿起笔,在黑板前写了擦,擦了写……

  “不要急,慢慢来,你是最棒的!”刘桂霞在一旁鼓舞道。经过多次修改,杨海似乎对自己的表达已感到满意,示意大家再来看。黑板第一行写着大大的“07年工作计划”几个字,下面分了两小点:“1、新加坡基金会(合作者)为湖南麻风村道县捐赠10万元人民币;2、美国公司为湖南的个人-福利院-乡医院捐赠50万美元”。听到大家能正确读懂他的心意,杨海像个孩子般开心地笑了。

  始终不忘为乞丐送饭

  当初因无力背负巨额医疗费用,出院后的杨海经朋友介绍,来到了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刘桂霞说:“本来杨海不属于三无人员,是不能安置在福利院的,但看他当时的情况,我们也想为这个帮助过无数人的大善人做点事。院里特意将他安置在养老专用的颐乐园,并专门在办公室里面腾出一间小房子给杨海住宿。他的朋友把他的家当、电脑都搬了过来。”

  两个多月的相处,杨海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新环境,和楼上楼下的病人逐渐熟络起来。“楼上有个孤儿,是‘明天计划’的一个救助者,做完手术后脚上打满了钢针,杨海经常上去给这个小朋友搞搞卫生,铺铺床。杨海的朋友多,经常带点水果什么的来看他,他就把这些好吃的全分给左邻右舍的病友们……”谈起杨海生活的点滴,刘桂霞的话语中由衷地流露出对这个热心人的赞扬。

  更让刘桂霞钦佩的是,杨海吃饭仍不忘为乞丐去送饭。杨海的很多长沙朋友都知道,他有个极其特殊的习惯:无论在哪里吃饭,他总要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如果吃盒饭则总是多要一两份),然后专程坐公交车到五一广场,将饭菜送给那里的乞丐和流浪儿。“现在他这样了,这个习惯还是没有改。”记得有一次,杨海的朋友请他们出去吃饭,吃完后,杨海又把剩下的的饭菜打包,拖着刘桂霞往五一广场那个方向走。“我当时跟他走得双脚都起泡了,好说歹说后,两人坐了个公交车到五一广场为乞丐去送了饭。”

  □杨海•档案

  杨海,男,37岁,湖南会同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系,曾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供过职,10年前开始专职从事慈善事业,现在的身份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国际合作主任、驻湖南办事处主任,但没有任何工资、津贴和预算拨款,杨海被称为“中国慈善个体户”。依靠个人力量向国外募捐,每年募得的慈善捐款都有数十万美元。他在湖南开展慈善项目的同时,还在云南、四川、贵州、内蒙古等省(区)支持着几个国际组织的慈善项目。

  □杨海•传奇

  不做外交官甘当“个体户”

  1969年出生的杨海,自小善良而要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他,因家境贫寒而一直无钱治疗。1989年,杨海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英语系。在大学里,他摆烟摊,做各种小生意,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大学毕业后,杨海做过外贸生意,在德国留过一年学,在大学教过书,在外企供过职,还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做了将近一年的参赞助理。在这些经历中,他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结交了大量的外国友人,并在他们的资助下,于1996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在北京接受心脏手术。就在人们对他所拥有的一切钦羡不已的时候,杨海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待遇优厚、前景良好的工作,专职投身慈善事业。他对父亲说:我这条命是国际友人救的,我要用我一辈子的时间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早在1997年,为了方便开展慈善事业,杨海就挂靠在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卫生部和农工民主党中央合作成立的一个慈善组织),担任初保会国际合作主任、湖南办事处主任。但按照协议,基金会不向他提供任何工资、福利和预算拨款。每做一个慈善项目,杨海都需要自筹资金,或许这便是“慈善个体户”之称的由来。

  十年慈善助人无数

  十几年来,杨海不知疲倦的身影给一批又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带去希望的亮光。

  他在内蒙古开展草原卫生院援建,一次性募集了23万美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全部捐给呼伦贝尔卫生局;他在西藏和四川援建希望小学,三番五次地陪同外国慈善家上高原、进盆地,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他在云南开展乡村医生培训,邀请到第一位外籍中医学博士、非洲人迪亚拉“坐镇设坛”。至今他还在云南拥有一间办公室;他在湖南组织志愿者医疗队,仅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的一年间,就筹得国际善款12万元,使得9000名贫困患者受益,其中20人得到手术资助;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先后使湘西3名兔唇儿童拥有灿烂的笑脸,若干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与死神角力两天两夜

  “杨海!杨海!”2月10日早上,长沙市解放四村居民小区某租住房外,李晋涛一边用力敲门,一边焦急地叫唤。

  李晋涛是杨海最好的朋友之一,杨海曾将租住房的钥匙交给了他一片。2月9日晚,李晋涛接到杨海的家人和朋友辗转打来的电话:从8日早上开始,杨海便“失踪”了,房门紧锁,手机总是没人接,谁也找不到他……

  敲了一会儿门,屋里没有任何反应,李晋涛果断地掏出钥匙开门。简陋的单间寒气逼人,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杨海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见到李晋涛,他失神的双眼睁大了一下,瞬息又黯淡下来,嘴角动了动,却什么声音也没发出。李晋涛情知不妙,伸手一摸,发现杨海的床单湿了一大片,连身上的牛仔裤也是湿的,显然是大小便失禁!几分钟后,杨海的助手小余火速赶到,和李晋涛一起为杨海简单地擦了擦身子,换了一套衣裤,丝毫不敢耽搁地把他送到了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

  诊断结果很快出来了:突发性脑梗塞!医院立即下了病危通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三,年味犹酣。迄今为止,谁也不知道从2月8日至10日那两天两夜的时间里,杨海是怎样独自一人在租住房里与死神角力的。李晋涛说:“回想起来,我进屋后,杨海的双眼明显地睁大了一下,那是他求生的渴望啊……”

(责任编辑:贺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