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农妇张林英12年替夫还债(图)

发布时间:2010-04-11 07:30 | 来源:山西晚报网 2010-04-07 | 查看:2100次

图为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张林英(中国好人网配图)

  新闻前缀

    山西省潞城市店上镇赤头村张林英,是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她的事迹,是12年替故去的丈夫还债。

    1993年,张林英的丈夫去世,留给她的是3万余元的债务与3个未成年的孩子。此后,还债成了张林英人生的全部。2005年,她还清了所有的外债,包括店上镇信用社已经“暗定”为不良贷款的9800元。

    12年替夫还债,镇信用社深受感动,授予张林英三星级信用客户,给她低息贷款3万元。她买了母猪,又拿出部分钱入股村里的养猪场。去年,养猪生意不好,她年底撤了股,再次还清贷款。

    今年3月23日,记者前往潞城,见到了这位61岁的农村妇人,“我想得很简单:债不还,它永远在那儿呢……”

    丈夫去世时她手里没有一分钱

    张林英长着个笑模样,也爱笑,她说:“地里的活计就是个眼疾手快的事情。学会了就扔不了!”生完孩子后,她每天的活计就是“瞧孩子、下地”。

    张林英个子很低,不到1.5米,满头白发,不掺一根青丝。脸上皱纹很深,皮肤却细白。她穿着一件红袄,站在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小院里。

    院落不大,三间正房,两间偏房。正房是张林英的客厅兼卧室,摆设简陋、寒酸。一件斑驳落漆的大柜子,上着锁。

    19岁那年,张林英从平顺嫁到赤头村。从此,婆家地里多了个好劳力。地里的活儿,张林英“都会干,干得都好”。工分是否能与男人们挣得一样多?张林英笑着摇摇头,“我这个人很简单,就知道干活,不操那么多闲心!”

    张林英生了3个孩子,他们稍大些时,丈夫不种地了,开始给大队烧焦炭,村里大部分乡亲都跟着丈夫干。“他人不孬,带着大家干得挺好。”这时家里的6亩地,张林英全包了,种玉米、谷子。再后来,丈夫开始自己烧焦炭。然而不多久,他就得病了。

    具体得的什么病,张林英说不清楚,只朦胧记得“是没有红血的那种病”。村干部一旁解释,那是白血病。

    丈夫就那样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地过了3年,“狠病了没几天就走了。”丈夫离世的时间是1993年农历四月初二,那时,不当家的张林英手里没一分钱。

    躺了两天,张林英决定去找丈夫的一位老客户,不久前,刚送去两车焦炭,那边一分钱也没给。张林英步行,去了两趟,人家给了800元。她很清楚,这钱,远远不够数儿。“咱的人一走,钱就没了,给多少算多少吧!”埋了丈夫后,日子没挨几天,张林英又回归赤贫。

    “难干啊!”那段日子,她躺在炕上声声哀叹。可真正的艰难,才缓缓揭幕。

  十几年来全家挣来的都还了债

    乡亲们上门讨要时,张林英告诉人家,“回去吧,我攒够了,就给你全送家去。”每次还债,她总是全部还上。“我可不零零碎碎地还,他们也记不住,我也记不住。我只记还清了谁家,没还谁家就行。”

    很快,债主们找上门来了。他们都是本村与邻村的乡亲,有的跟着丈夫干,有的给运料。丈夫不是欠人家的工钱,就是欠着料钱。有的几百,有的几千。大概算算,两万多元。“村里人不会骗人,他们说欠了,就肯定是欠了。”张林英告诉找上门的爷们儿:现在没有,等我们娘仨儿挣下了肯定还!

    张林英从炕上爬起来,指挥着全家人干开了。她与大儿子在家种地;派14岁的二儿子去林业场打工;闺女在家做饭。她规定:粮食与菜吃自己地里种的,不能花钱买;关掉家中所有的电器,电视再不能看了;电灯泡换成15瓦的。全家人开源节流,所有挣来的全部还债。

    那些年,张林英每年冬天攒一窖山药蛋,要坚持吃到春夏之交,接上地里新长出的菜。“吃整整一冬天土豆,我也有馋得顶不住的时候。快夏天时,我就去买回些豆角。再馋了,就买个茄子,给全家改善生活。”

    钱就这样从嘴里往外省。油吃得更少,“哪舍得从油瓶里往外倒,总是蘸着吃。”全家每月电费从不会超过两元,平均1.5元。

    举家还债的日子,过得格外艰苦,张林英甚至不愿意回忆。“过去就过去了,想那些苦日子干吗?”说着说着,她捂着嘴笑了,顺手拭去眼角的泪水。

    至于何时开始归还欠款,张林英记不清。只记得债主是外村人,急着给儿子娶媳妇。有一天,他喝了些酒,找来了。张林英问明娶亲的日期,告诉他:你回吧,我肯定不耽误你给儿子娶媳妇,到时候就给你送钱去!果然,娶亲前一周,张林英将1000多元欠款送了过去。

    就这样,她带领着孩子们,挣着,攒着,还着。2003年前,整整十年,她还清了丈夫欠下乡亲们的债。

    还清了多少户?“不记得了。”还了多少钱?“大概两万左右吧。”面对记者的刨根问底,张林英有些一言以蔽之:“他们说欠多少,我就还多少,我想简单些,可真不想记那么多数字。反正我知道,他们的全还清了。”

    “你想过没有,他们向你多要钱咋办呢?”“人啊,讨便宜是一次,吃亏也是一次。我就想着,还了就清净了;不还,那债烂不了,还在那儿呢。”

    2003年,张林英主动找到信用社,要还丈夫欠镇信用社的9800元贷款。张林英的到来,让信用社从上至下大吃一惊。王冠华时任镇信用社主任,张林英丈夫的这笔贷款是他放出去的。提起这笔贷款的归还,王冠华感慨万千:那家男人去世后,信用社派人前去催款。可一看那摊子,一个女人带着3个未成年的孩子,信贷员没开口,转身回来了。信用社根本没想着欠款能回来。

    当年9月,张林英还了300元。这些钱里,最多的是20元、10元,还有不少5元、1元、5角的,那把钱可真零碎!

    时过境迁,王冠华依然记得张林英此后4次还款数额:700元、500元、4000元、4300元。“面对这么诚信的客户,我们免去了所有的利息。”

    2005年11月5日,张林英还清了信用社的9800元欠债,也还清了丈夫的所有欠债。

  因为还债俩儿子的婚事被耽搁

    “这些年,我没把家里的日子过起来,人丁不兴旺。”说话间,张林英老泪纵横。

    面对这样一位重量级的诚信客户,王冠华带领信用社的工作人员,逢年过节总要去慰问张林英。2008年,信用社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授予张林英三星级信用客户荣誉。如此,张林英可低息贷款。

    评定三星,全国的金融系统都十分“苛刻”,潞城信用社还加入“家庭和谐”“孝敬父母,邻里和睦”等条款。王冠华直接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张林英列为三星,“想让她挣点钱”。

    信用社给张林英低息贷款3万元,她将钱投到了村里的养猪场。可生意不景气,2010年春节前,她执意将钱抽了出来还给信用社,“身上没债,轻松!”

    可没债的日子仍然难挨。这个贫穷的家,始终没为两个儿子娶回媳妇。

    如今,两个儿子都在当地一企业上班,月收入上千元。前年,一个离异带着孩子的女人嫁给了二儿子,但不久就无缘无故地离开了,再也没回来。两个儿子都过了谈婚论嫁最好的年龄,在农村讨房媳妇很困难。“你看我这院里,连个小孩也没有,我感觉可凄凉呢!”张林英说。(记者 康景琳)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