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5 13:59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5日 04版 | 查看:953次
【爱国情 奋斗者】
产后抑郁的小张经过“老杨”多次心理帮助,终于慢慢走出了困境;施工现场工人与管理方发生纠纷,“老杨”赶到调解使事态很快平息;天鹅堡小区常年无人管理,业主都希望成立业委会,但意见却很难统一。“老杨”居中沟通协调,业委会没用多久就组织起来了。
“有事找老杨,老杨帮您忙。”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有事找老杨”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这个“老杨”很热心,似乎“神通广大”。那么“老杨”到底是谁?
“老杨”原本是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综治办主任杨永根,只是如今的“老杨”已经成了九龙坡区一个群体共同的称号。
“老杨”就是调解“领头杨”
杨永根并非天生就是一个调解“好手”。1984年,他在金凤乡镇企业办公室工作,偶尔也会配合同事处理一些企业纠纷。当时他也没想到,自己3年后会将所有精力都放到矛盾纠纷调解上来。
“那时候征租地矛盾、劳资纠纷等问题比较多,每年要处理200多件矛盾纠纷。这要求社会给当事人提供多元化解决矛盾的手段和程序,满足公民救济权利的多途径和多层次需要。”杨永根常常不经意间就会说出一长串专业术语,但是他对当初“入行”的艰难仍记忆犹新,“当时镇里新引进了很多企业,人员流动大,群众诉求多了。我不是学法律的,做起调解来有点力不从心。”
杨永根一边抓紧自学,一边琢磨摸索,一点点积累调解经验。只要有空,他就看各类法制节目、法制新闻,一个案例刚介绍完,他就给自己出考题:当事人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调解时要抓住哪些要点?丰富了法律知识,积累了心得经验,一般的法律纠纷难不倒杨永根了。
今年6月,一家科技公司搬迁后,对不愿继续签合同的员工给予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200多名员工不认可这个补偿方案,先是堵住公司管理人员“讨说法”,进而开始集体上访。电话打到老杨群工站,“老杨”杨永根赶往现场。他不断给公司和员工两头做工作,调解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最终,公司让了步,同意提高补偿标准;员工也让步,同意签订调解协议书。
“老杨群工站的有效调解,给基层法院减轻了不少负担。”九龙坡区法院白市驿法庭法官助理龚长松说,“现在我们在群工站联动处置,各方都觉得更方便。”
1997年至今,杨永根在30多年间牵头调解矛盾纠纷近2500件次,其中涉及农民工工资1095件次,通过调解兑现2.03亿元,解决工伤意外伤害赔偿396件次,涉及金额3397.3万元。成功的调解让一个个矛盾得到化解,一次次可能升级的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老杨”成了“一群杨”
2019年年初,杨永根站上九龙坡区委党校的讲台,给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讲课。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九龙坡区进一步提炼形成了化解矛盾的“人、法、德、理、事”“老杨工作法”在全区推广,“老杨”也从一个人变成了包括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志愿者、社工、社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内的“群杨”。“老杨群工”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践行服务承诺,形成了“我们都姓‘杨’,专帮百姓忙”的局面。
黄桷坪街道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老杨群工”体系,成立了公益性的“小蕾花开”工作室,心理咨询师赵蕾就是这里的“老杨”。“小蕾花开”厚厚的服务档案里,记录着包括疏导亲子关系、邻里关系、青少年问题等各方面问题,服务对象从六七岁到七八十岁都有。“‘人’在‘老杨工作法’中排第一位。”赵蕾说,将心理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是以“心安工程”促进社会稳定的探索。
有位父亲发现儿子受父母离婚影响,有了自杀的念头,非常着急地找到“小蕾花开”。赵蕾通过沙盘游戏了解到孩子的心结后,制订了完整的心理治疗方案,密切跟踪了解他的状态。经过多次沙盘治疗后,孩子的心结被解开,与父母的关系明显改善,人也变得开朗自信。离开时,这位父亲一再感叹“一家人都得救了”。
“老杨工作法”成为一种基层治理模式
“谁家漏水了、哪里侵占公共绿地了、哪里想修无障碍通道了,有事了大家就会来老杨工作室聊一聊。”杨家坪街道天宝路社区老杨工作室的“老杨”刘汉远说。
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往往细碎复杂,意见很难统一,处理起来很容易“打死结”。刘汉远专门牵头设立了居民议事厅,将居民关心的问题提到明面,由社区的“老杨”们主持会议,让居民自己来议自己的事,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办法。
天宝路社区星河世家小区的5栋居民楼中,只有1栋没有无障碍通道。住在这一栋的老年人一直呼吁修无障碍通道方便出行。但修无障碍通道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费用从哪里来,二是修建通道将破坏部分小区绿化。这件事被安排到居民议事厅,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讨论,小区居民达成自筹资金意见,业主均签字同意,物管公司赞助1000元,很快便修好了无障碍通道。
在杨永根带动下,一个“老杨”已经变成了活跃在九龙坡城乡的一群群“老杨”。九龙坡区建立了区级“老杨群工中心”、19个镇街“老杨群工站”、206个村社“老杨群工室”、3000多个网格的“老杨群工点”,将“老杨群工”触角延伸到了基层的每个“神经末梢”,“老杨工作法”在九龙坡已经拓展成为一种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效的模式。“用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和合力办事的方法处理问题,让基层矛盾少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了。”刘汉远说。
(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周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