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有多枝 枝繁叶茂 ——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德模范秦美兰(下)

发布时间:2019-11-21 22:09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9日 04版 | 查看:1062次

11月16日,周六,乌鲁木齐迎来今冬第一场大雪。

  这一天,秦美兰并不清闲。前些天,她去地处南疆的五团看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新结的维吾尔族亲戚,回乌鲁木齐时带回了一些冰糖心苹果,上午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师二钢养老院老人们送了一些,下午又忙着去建筑工地给工人结工钱。

  忙碌是秦美兰生活的常态,个头不高、当了老总的秦美兰穿着朴素,甚至有点土,吃饭经常凑合,整天跑东跑西。和秦美兰认识20多年的刘连喜这样说:“她吃过的苦不少,作难的时候不少,有时兜里也没有多少钱,但她就是愿意帮人,能从帮人中得到快乐。”

“没有秦美兰,就没有我的今天”

  秦美兰每次回河南,老家院子里都会来不少人。一些人看到秦美兰从家乡带到新疆的人日子越过越好,就慕名找到她。和秦美兰邻村的李玉坤就是其中一位。

  李玉坤跟着秦美兰来疆后,在工地上干了一年多就单干了。他承包的第一个工程就是秦美兰介绍的,秦美兰还派来两个技术骨干,送来一大车材料。李玉坤说:“帮我帮到这个份上,不可能挣不上钱,慢慢也就站稳脚跟了。”

  2010年,李玉坤得知某房产企业在五家渠市的一个工程防水项目招标。这个项目标的额600万元,从投标到开标中间也就几天时间,李玉坤自己都没有信心。

  秦美兰放下自己手里的活,来给李玉坤鼓劲儿,帮他制作标书,连续两个昼夜没怎么休息。

  开标那天,李玉坤的公司在8家投标企业中胜出。这一笔生意他最终挣了100多万元。

  和秦美兰一样,李玉坤在近10年时间里已带动两个妹妹及亲朋好友近百人在新疆就业安家。

  1995年出生的陶然2014年从老家来新疆找到李玉坤。李玉坤觉得他年龄这么小就在工地上干小工可惜了,出钱让他到十一师技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了两年。

  陶然毕业后在李玉坤的公司干技术员,月工资1万元。陶然干得好,也鼓动父亲陶国俊来新疆。陶国俊到李玉坤的工地干了两年后就另立门户了,现在一大家子在乌鲁木齐安居乐业。

  李玉坤说:“这么多年,我从秦美兰那里不仅得到了资金、技术上的帮助,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没有秦美兰,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在尽我所能帮助那些刚来新疆就业创业的人。”

“来时不想来,来了不想走”

  2008年来新疆务工的李昌燃,如今在昌吉开了一个苯板厂,媳妇谢新玲在乌鲁木齐市新华凌市场开了一个防水材料店,家中资产达300余万元。

  李昌燃说,来新疆发展实属偶然。以前,他在青海西宁干活时,认识了一个叫李小伟的同乡。之后,李小伟来到乌鲁木齐秦美兰的工地干活,李昌燃去了天津。

  有一天,李小伟给李昌燃打电话:“兄弟,来新疆吧!我在这儿干了半年,这儿工钱高,这里有个叫秦美兰的老板人非常好,从来不拖欠农民工工资。”

  李昌燃是个干活很细、也爱操心的人。秦美兰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年轻人,后来让他管账也从未出过差错。

  秦美兰不仅关心工人能不能挣上钱,还关心工人的生活:“昌燃,把媳妇和孩子从内地接过来吧。你媳妇来了开个防水材料店,我以后从你们那进货。”

  李昌燃当然愿意,赶紧给媳妇打电话。谢新玲大专毕业后一直在河南省平舆县城建局设计室上班,有事业单位编制。对于辞去工作去新疆,谢新玲有些犹豫。

  犹豫归犹豫,夫妻俩先盘算了一下开店需要多少钱,租房、装修、进货,算下来还差四五万元。这时,秦美兰给李昌燃说:“我借给你10万元钱,不要利息,也不用打欠条,我相信你们能开好店。”

  2012年,谢新玲辞去工作,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新疆。谢新玲看店,李昌燃送货,他懂技术,能给客户提供一条龙的服务,生意越做越大。

  李昌燃说:“新疆是开放包容的,新疆人来自五湖四海,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收获。我喜欢这里的生活,和很多在新疆定居的人交流时,都有一个感受——来时不想来,来了不想走。”

“最难时,她给了我一个家”

  刘连喜和秦美兰是在库尔勒电信大楼项目工地上认识的,算是患难之交。1997年,意气风发的刘连喜带着17万元从河南商丘来到库尔勒市做涂料生意,手下有上百个工人。

  秦美兰说:“防水干的大多是急活,黑压压一大片,有时第二天就得做好防水工程,刘连喜就派人来给我们的技术工人打下手。”

  后来,刘连喜转战乌鲁木齐,生意不顺,最惨的时候房租都交不起。刘连喜打起了退堂鼓:回河南老家吧,还干自己熟悉的榨油生意。

  人在患难时见真情。“新疆这么大的地方,有的是机会,留下来好好干吧!”秦美兰鼓励刘连喜。

  第二天,秦美兰就在乌鲁木齐给刘连喜找住的地方。为了让刘连喜不轻易再说离开,秦美兰自掏腰包在乌鲁木齐给他买了一处平房。

  刘连喜二次创业,稳扎稳打、逐步壮大,现在不仅干工程,还在昌吉建起了种养结合的农业观光园。

  “这些年,我带到新疆就业安家的不下100人。我两个妹妹和她们的6个孩子都在新疆工作。这得感谢秦美兰,最难时,她给了我一个家,对我是个很大的激励。”刘连喜说,“秦美兰就像一棵大树,从她这棵大树上发了很多枝杈,她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枝杈。”

  “党中央的政策好,新疆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土壤肥沃了,大家说的树啊枝啊杈啊才能茁壮成长。”秦美兰开心地说。

  (本报记者 蔡侗辰 本报通讯员 夏振忠)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