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8 21:3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08日 05 版 | 查看:12406次
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青年志愿者学总书记贺信谈心得
现代志愿服务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的精髓就是奉献精神。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奉献精神却是现代志愿服务的文化基因,一直在人民心中孕育,在实践中生根发芽。特别是在共青团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志愿服务发挥了引领作用,志愿服务事业获得飞速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被凝练为中国志愿服务精神。
奉献意味着无偿,不计报酬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具有奉献精神的人通常也自发自愿地参加服务。奉献精神和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每个党员的要求。在社区中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志愿服务中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既是党员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党章对党员的内在要求。
作为志愿服务文化内核的奉献精神不仅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而且在实践中落地生根。1957年5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乌兰牧骑工作条例(草案)》和“乌兰牧骑试点计划”。条例指出,乌兰牧骑以机动灵活、富有民族风格的文化宣传形式,在牧区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巡回服务与辅导活动,根据牧区民族的特点,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进行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令及时事的宣传,提高牧民的政治觉悟,发展牧区群众文化事业。此后,乌兰牧骑的队员们顶风雪、冒严寒、披星戴月前往牧区提供文艺演出、理论和政策宣讲、义务理发、诊疗等服务,把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中。1957年9月底对乌兰牧骑试点工作的总结肯定了乌兰牧骑的重要性。2017年11月21日,习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强调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赤峰市,为乌兰牧骑点赞,称赞乌兰牧骑很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乌兰牧骑这种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艺活动永远不会过时,要继续大力提倡、支持、扶持和推广。
除了内蒙古的乌兰牧骑,还有一个地方的爱心服务坚持了60年,这就是山东荣成市人和镇院夼村的“拥军船”。从1960年秋开始,该村村民选用村里最好的船为驻扎在苏山岛上的部队义务接送官兵和亲属上下岛、运输物资。59年来,薪火相传,从未间断,群众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感染了一代代官兵和当地人民。在荣成,“拥军船”精神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荣成模式。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是当代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内容。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融入了群众的血液之中,激励着一代代人忠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滋养了今天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响亮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肯定了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成效,表扬他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今天我们要以习总书记贺信精神为指引,进一步高扬主流价值、厚植主流文化,设计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培养志愿服务骨干力量,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张祖平 作者系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