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2017-2018)感动内蒙古人物候选人事迹公示和投票方式(组图)

发布时间:2019-06-28 22:35 | 来源:北方新报 2019-06-26 07版 | 查看:3581次

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投票)

正北方网手机客户端(链接)

感动内蒙古人物官方网站(投票)

  第七届(2017-2018)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目前已进入公示和投票阶段。评选活动组委会经过认真审核,确定了41名候选人(含群体、集体)名单。按照评选活动方案的安排和要求,为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意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决定在《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和感动内蒙古人物网发布候选人事迹简介和投票方式。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发布投票消息,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公示和投票时间为2019年6月27日至7月11日。请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投票。投票方式如下:

  投票人可以通过报纸、网站、微信三种方式进行投票,每位投票人可以选择1~20位候选人进行投票。

  1.报纸投票:由《内蒙古日报》和《北方新报》两家平面媒体刊登评选表格,投票人按照要求填写,然后将填好的选票邮寄至评选活动办公室(评选表格复印有效)。

  2. 网络投票:登录正北方网(www.northnews.cn)、进入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页面进行投票。登录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官方网站(http://gd.nmgshfp.com)点击进入“候选人投票”栏目进行投票; 

  3. 微信投票:扫描“内蒙古日报”二维码,登录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进行投票。

  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

  张 维 吉雅萍

  咨询热线:0471-4615634

  投诉举报电话:0471-4615221

  邮编:010020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南路70号中国农机院呼和哈特分院科研楼一楼东115室

  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19年6月25日

  感动内蒙古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

  1.白雅日吐,男,蒙古族,1973年12月生,内蒙古众谊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小就梦想让草原上的盐碱地长出粮食来,让人民群众吃上健康的食品。盐碱地被称为癌症土地,治理盐碱地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约有盐碱地2亿亩,内蒙古就有4700万亩。2017年以来,他用自己多年研究的微生物、辅以水生动植物整套生物链技术,改良通辽市等3个盟市3旗县1550亩重度盐碱地。他带领员工插秧种水稻,投放河蟹、泥鳅鱼等水生物,严格实施田间管理。10天后,盐碱地的PH值由10.6逐步下降,盐份也随之减少,到秋天亩产水稻1380斤。为解决环境难题,他十年来做过千百次实验,用微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地,使水稻产量增加两成以上,达到绿色有机水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他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行业)十佳非常领导者”,被聘请为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2019年,他参与自治区乌梁素海环境治理方案设计,不计报酬、无私奉献。被评选为“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2018年度网络人物。

  2.白晶莹,女,蒙古族,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白晶莹以当地非遗项目“王府刺绣”文化产业为抓手,自任产业推进组组长,协调组织开办刺绣培训班,利用早晚和节假日义务教学,将自己从小积累的经验和技艺耐心地教给农牧民,经常一上午一口水都来不及喝,还经常起早贪晚到周边乡镇、嘎查举办培训班。两年来,培训班遍布全旗12个苏木镇,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32期,共培训绣工5782人,通过绣工们传帮带,分别培养一、二、三级绣工1300人、5000人和8000人。为使产业打出品牌、延长产业链,她探索实施“企业+协会+基地”模式,成立刺绣协会和祥瑞刺绣扶贫服务公司以及刺绣基地。共带动全旗2.1万名妇女从事刺绣产业,形成51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嘎查,实现收入825万元,并与海内外签订了2200万元购销合同,使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809元。为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拓出了脱贫致富新路子。她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3.毕书杰,男,汉族,1985年4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淳点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创业创新、追求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以生态瓜子、沙棘产业、乳制品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农业全产业链。旗下共有乳制品、瓜子、沙棘产品等3大类48种产品,拥有自主品牌“淳点”商标,还注册了滋漾、慢嗑等系列产品,全线产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覆盖全国47个城市及马来西亚等国家。淳点产品成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APEC未来之声官方合作伙伴指定供应商,并入选全国“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进驻上海世博会永久展区。他积极回报社会,主动帮扶贫困县折家梁村,每年定点采购贫困村折家梁村近100万元的高粱和肉类等农畜产品,每年春节为家乡村民送去米面油,还资助3名困难家庭学生上学,3年累计捐款达到900多万元。毕书杰被授予“APEC未来之声青年创业导师”荣誉称号 ,当选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理事会理事。

  5.李治冈,男,汉族,1981年7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路政总队直属支队兴和治超大队路政员,乌兰察布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副会长,共青团集宁区委常委。2013年参与组建乌兰察布志愿者协会,发展了千余人的志愿者队伍,组织了百次志愿者公益活动。从留守儿童到孤寡老人,从大型赛事到各种会议,李治冈把爱心洒满了乌兰察布大地。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多元,2005年-2017年12年间,他每年都会花费千余元来卓资县王家卜子村看望老人们。李林枝老人说:“小李这孩子心善,村里谁家有困难他就去看望谁。他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似的,一到年节他就来了”。他常年帮扶困难户吴耀华 。李治冈说,自己能力有限,力量微薄,但是只要自己的生活还过得去,就会继续帮助这些老人,这样自己心里才安心。2018年2月,他在呼和浩特举办的阿里巴巴寻找正能量志愿者评选中获得“全自治区十佳正能量志愿者”殊荣,2018年4月被授予“集宁区道德模范”称号。

  4.邢岗,男,汉族,1976年1月生,中共党员,包头钢铁集团公司焦化厂段长。他曾因家境贫寒主动放弃大学梦,在技工学校毕业后分配当炼焦工。他走进职工大学追逐电气梦。转岗电工后,半年吃透翻车机系统,攻克110多本专业书,笔记超过百万字。其论文《翻车机控制系统的改造研究》在“全国创新杯”教科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其创造的《电磁振动给料机及配料系统》获得国家专利,年创效益30余万元。2016年6月,作业区2套制冷机组不能正常使用而停机。邢岗带团队自主编程,完成系统整体改造,创效300万元,而他对焦化厂制冷机控制核心技术的掌握,意义远远超过经济效益。他先后完成自主改善620条、技术攻关23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800余万元。2012年,他创建“邢岗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出了10名岗位技术骨干。他荣获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金牌工人、北疆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模范等称号。

  6.那顺,男,蒙古族,1960年10月生,中共党员,通辽市扎鲁特旗人民法院巴雅尔图胡硕法庭庭长。他扎根基层35年,深耕基层审判事业27年,提出了“坚持巡回办案,以案划线,排队划片,集中人力携卷下乡,深入牧区、铺点,走一路审一线,采取就地收案就地开庭”的收结案办法,使便民诉讼驶入了快车道。这种模式被总结成“巡、立、审、执、教”人民法庭巡回办案模式,在通辽市基层法院中推广。他先后审结案件3500余件,无一件超审限、无一件违法违纪、无一名当事人缠诉上访。他所审结的案件调撤率在95%以上、巡回办案比重超过60%、群众满意度高达99%。他针对蒙古族当事人使用汉语言诉讼不便的实际,开发配置了蒙古语诉讼软件。法庭采取“蒙汉双语诉讼、突出蒙古语”的亲民工作方式。他曾荣获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被评为自治区十大法治人物,全区优秀法官、办案标兵,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7.李金泉,男,汉族,1957年1月生,中共党员,农学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科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0多年来,他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繁殖科研,主持国家、自治区级重大科研项目12项,深入绒山羊主产区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阿拉善、锡林郭勒、通辽、赤峰等地,开展绒山羊育种绒毛生长研究,其创新成果使内蒙古白绒山羊个体平均产绒量体重分别提升了450g和14kg,羊绒直径保持在14.5um以下。研发山羊皮肤表达基因芯片,为绒山羊育种改良提供技术支撑。成果在绒山羊产区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他在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巴美肉羊、昭乌达肉羊、察哈尔肉羊新品种培育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动物遗传育种繁殖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部肉羊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8.安恩达,男,蒙古族, 1973年12月生,民进阿拉善盟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金沙苑生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经的能源产业老板,关闭苦心经营多年的焦化厂重新创业,发展绿色环保循环产业,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乌兰布和沙漠是内蒙古五大沙漠之一,每年携带2亿多立方米泥沙进入黄河,危害波及"三北"和京津地区。2005年,他承包15.8万亩沙地,开始了艰难的移沙造田、产业化综合治理。按照种、养加生态循环模式,种植优质牧草,以牧草饲养牛羊、牛羊粪便用作葡萄种植有机肥料,葡萄加工的下脚料和葡萄枝条经过加工又成为优质的牛羊饲料。现在,8万亩葡萄种植和加工基地,3万亩农业种植基地,3万只肉羊饲养殖基地,3万亩梭梭林嫁接苁蓉和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以及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基地,将乌兰布和沙漠北滩地区改造成了生态旅游秘境。他还回报社会捐款百万元,荣获生态治理先进个人、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

  9.李峻屹,男,汉族,1975年12月生,呼铁局托克托东站副站长。为实现已故妻子孙奇(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再为旅客服务一次”的心愿,他成立“峻屹爱心服务队”。放弃休息时间替班顶岗,累计帮扶旅客近万人次。总结出了“责任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的服务理念、7项服务措施及“6S”服务品牌等一套服务“秘诀”,收到锦旗30余面,表扬信上百封。2018年4月,东胜东站开通运营,他主动请缨,在东胜东站也拉起了一支“峻屹爱心服务队”。每当看到旅客行李多、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努力让每一位旅客满意出行。同年9月,李峻屹又来到呼鄂线新开通运营的托克托东站,组建“峻屹爱心服务队”。如今,“峻屹爱心服务队”遍布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准格尔站、东胜东站和托克托东站5个客运站,队员由最初的19人扩大到110人。先后获得全国铁路十大榜样、自治区道德模范。“峻屹爱心服务队”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10.邢野,男,汉族,1950年12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编辑部原主任,内蒙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协会会长,正高级编审。50年来,他走遍内蒙古自治区103个旗县市区和晋、冀、陕、甘、宁等省区,行程约15万公里,骑坏7辆自行车、3辆电瓶车,采访600余位专家、学者、旧社会的馆员、30多位乞丐。收集到“红色文化”“草根文化”“乡土教材”等文史资料、志书、大事记、年鉴、传记、家谱等12万册。被评为“内蒙古十大藏书家”“地方文献收藏大家”。他多次把收藏的资料捐给内蒙古文史馆和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接待慕名前来索取、借阅的国内外来访者达千余人次。组织编修了《内蒙古自治区简志》《内蒙古通志》《内蒙古地域文化通览》等40余部地方志、文史类书籍,还在撰写《中国乌兰牧骑通典》《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内蒙古方志通要》等长篇巨帙。过度劳累使他的“室上速”心脏病多次复发,三次手术,但仍然坚持创作。作品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级奖。

  11.阿拉腾图雅,女,蒙古族,1954年8月生,中共党员,阿拉善盟阿拉腾蒙医专科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6年内蒙古医学院毕业放弃留城的机会,毅然回到偏远的阿拉善盟从事医疗卫生事业40多年,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探索用蒙药治疗疑难杂症,不断总结治疗经验,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挽救了好多绝望的生命,凡低保、残疾、贫困患者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费用的减免。在科研环境和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她到呼和浩特市学习动物实验,住学生宿舍,自费买实验动物。经过17年不懈努力,她成功研发的蒙药“小儿石蒄散(爱克泻)”获国家专利并获准生产,填补了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无专药的空白。她自筹资金开办了阿拉善盟首家“师承教育基地”,培养高素质蒙医药人才。她的业绩被收入《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她是该书收集的360年间涌现出来的70名中外蒙医学著名专家中的唯一女专家。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2.杨山旺,男,蒙古族,196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从警19年,他勤学钻研,潜心研究侦破技巧,仔细揣摩犯罪心理,将一桩桩大案、难案办成“铁案”。他先后参与侦办20余起涉黑案,特别是侦破了涉案资金达1.9亿元的韩国斗山被骗案。他在侦办韩某某涉黑案抓捕多名重要犯罪嫌疑人时挺身而出,将犯罪分子扑倒在地,其他犯罪分子一拥而上,对他进行拳打脚踢,他死死压住犯罪嫌疑人,在其他增援民警帮助下,一举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在侦办王某某涉黑案抓捕主犯时,他率先冲入其住宅,当场将其抓获,在其枕头下发现已上膛的六四手枪一支。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他对当地称霸一方的冯某涉黑案重点攻坚,连续攻克了高永泉被砍掉手指等一批关键性案件,获得了大量的证据,为该案的侦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案件侦办的四个半月中,他仅回过一次家。先后荣获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嘉奖3次。

  13.武兴和,男,汉族,1960年11月生,乌海市兴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12年为包头军分区捐款人民币200万元、北京军区陆军预备役第30师89团捐款人民币200万元、《永远的红军》摄制组捐款人民币100万元。被包头军分区、包头市委政府评为“爱国拥军模范”。2012年为乌海市委宣传部和统战部主办的两岸书法、奇石交流活动援助500万元活动经费,为乌海创办书法城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多年资助贫困生,2012年为乌海市二十三中学捐赠价值30万元校车一辆。2012年为“两岸同根传播文化”活动爱心捐助台湾原住民族华联小学100万元。2015年起,他每年出资1.6万元人民币资助3个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有十多名学生受到了他的资助。2016年起,他每年为6个贫困家庭买猪崽、饲料投资1.8万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生活。2016年他被乌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乌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关心下一代爱心企业和先进个人”。

  14.金花,女,蒙古族,1963年1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草原勘察规划院监测科科长、研究员、博士。她全程参与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以及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治理工程项目。跑遍全区牧业和半农半牧旗县实地测算,制订了一系列执行标准。帮助鄂尔多斯市建立了“鄂托克前旗数字草原中心”,使该旗成为全国基层科学管理草原的典范。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平台。她受农业部委派几度进藏,圆满完成了西藏自治区草原资源调查任务,填补了西藏自治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乌审旗开展草原调查时,她看到当地牧民把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烧火甚至丢掉,感到非常可惜,当即决定给牧民推广玉米黄贮技术。2014年她被命名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得中国草业科技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以及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等多个奖项。

  15.杨岭,男,汉族,1969年3月生,内蒙古昕海铭悦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冷链物流30强企业”的同时,他不忘初心,为公益、教育事业奉献爱心。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调用自有车辆为灾区运送物资;多次给呼和浩特市福利院,巴彦镇中心校、黄合少中心校等村镇学校送去“爱心酸奶”;他带领公司团队走进农牧区、看到学校仅有一台电子琴和一名音乐老师,当即捐赠了20台电子琴。他还出资100多万元捐建了“蒙牛优益C”和“蒙牛冠益乳”两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出资50万元捐建了以蒙牛“大果粒”命名的古琴教室、名为“蒙牛特仑苏”的古筝教室,以及室内音乐设施等等。又先后为呼和浩特第九中学捐建了3栋公寓楼的文化墙,为九中校园中的空白墙面做了装饰,出资20万元赞助了内蒙古“好家风好家训”大赛,出资15万元为赛罕区的学校购买了FEG智能车。他被评为中宣部岗位学雷锋标兵、自治区道德模范、“最美青城人”。

  16.岳萍,女,汉族,1990年6月生。因两年中两次为同一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受聘担任内蒙古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并从呼伦贝尔市调到内蒙古红十字会"三献"工作部就职,专门从事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09年岳萍上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5年2月当她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患者血样配型相合,她在做通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工作后,毅然赶赴北京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她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只要能够帮助别人摆脱病痛,挽救一个生命,自己做出再大的牺牲都值得。2016年9月,当之前接受捐献的患者病情反复,希望她再次捐献淋巴细胞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再次捐献。一个人两年时间里为同一名患者两次无偿捐献干细胞,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数字背后是一份大写的爱。她先后荣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特别奖,2019年被评为 “全区岗位学雷锋标兵”。

  17.郑朝阳,男,汉族,1966年 7月生,航天科工六院三五九厂四分厂钳工组组长。投身航天事业30年,他一直从事工艺装备加工,用手工打造的工艺装备加工连自动化机床都无法满足精度要求的零部件。他瞄准金牌的标准,在产品上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出色地攻克难关。他设计制作的联结套筒刻线工艺装备,特别是某零件倒棱机的应用,使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设计制作的导线固定环工艺装备,使某型产品合格率由不足50%提升到100%;设计制作的电感固定环工艺装备,使某型产品加工效率提高了10倍。2014年,他参与了我国首台三维辊弯成型样机的研发装配工作。作为项目技能操作带头人,他的工匠手艺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个个在其他企业无法攻克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产品成功通过验收,得到客户的高度肯定。他以敬业奉献精神和精湛高超技艺先后获评“自治区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航天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

  18.单增,男,蒙古族,1937年8月生,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锡尼布拉嘎查关工小组副组长。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始终心系教育。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出资30元帮助牧民子弟完成学业,为3位贫困牧民缴纳5200元养老保险。2007年以来,国家征用草场,他得到一笔补偿金。看到本旗办学条件差,他先后无偿给本旗和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的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捐款共51.2万元。在他的资助下,2010年杭锦旗有9名学生考上内蒙古师大附中。2013年,他决定资助6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500元直到小学毕业。2014年2月,刚在医院做完手术的他,拖着虚弱的身体来到学校,与6名受助学生见面座谈并当面送钱。他还拿出钱在儿童节奖励学生,为幼儿园赠送了1万多元图书,为小学赠送了10架扬琴。此外,他还牵头成立旗马文化协会,出资3万元举办马文化祭敖包活动。他大爱无言,被评为鄂尔多斯市和杭锦旗尊师重教、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19.郑璐,男,汉族,1982年3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自2002年退伍以来,用双脚丈量1300多公里输电线路,解决故障,保障安全。2018年7月,乌海市遭遇大暴雨,道路多处冲毁,电力线路多处受损。他和同事们将300多袋沙土石块,肩扛手抬到被洪水冲倒的铁塔旁边将基座加固,以最快速度恢复供电。乌海输电线路在"十二五"期间,实现220千伏线路“零故障、零跳闸”,创造了内蒙古电力公司安全运行最高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郑璐职工创新工作室”创造了60多项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成果,其中6项获国家级专利技术,用于高空作业的出线飞车,经过3年研发、120多次反复试验和设计,填补了国内电力行业高空作业的空白。2008年以来,他的团队创造了连续10年在内蒙古电力公司技能大赛团体第一,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两届包揽个人前6名的好成绩。2016年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他所在的输电团队获自治区“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20.春华,女,蒙古族,196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兴安盟科右前旗检察院控申科长。她被群众誉为“兴安之春”,多次被《检察日报》报道。从事检察工作20年,始终工作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她遵从温馨接待、温和释法的理念和依法、尊重、理解、高效的原则,创新了“检察信访联络员制度”“公开答复集体访”“接访五步法则”“二元两级制”等多项工作方法。春华的接待,总是渗透着人性关怀,传递着司法温度。共接待各族群众4000多人,办理的400余起案件无一错案。2010年以春华名字命名的“春华工作室”,走遍了全旗1.7万平方公里的200多个嘎查村,服务诉求群众最后一公里。春华办理司法救助案件,先后为9个遭遇不测的家庭申请救助金额46万元。她还把看望案件中不幸的孩子当作日常,随时为孩子们做心理疏导。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北疆最美女检察官、内蒙古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荣誉称号。

  21.哈达巴特尔,男,蒙古族,1977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拳击队总教练、国家女子拳击队教练员。从事拳击运动27年,他从一个运动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国家级教练员,寒来暑往,披荆斩棘。执教12年,年年除夕夜不能陪伴家人,儿子出生时也不在身边,从一天苦练分不清白天黑夜,到感冒发烧输液继续训练,甚至在跟筋断裂术后一周他就不顾妻子和父母的劝阻,拄着拐杖来到训练场指导队员训练。12年来凭着对拳击运动的挚爱,培养出国际运动健将7人,全国运动健将16人,协助时任总教练朝鲁培养出奥运冠军张小平。2018年世界女子拳击赛,中国10名参赛队员中就有3名是他执教的内蒙古队员,并在本次赛场上斩获3枚金牌,为国争了光,为内蒙古拳击运动添了彩。2016年,他所带领的内蒙古女子拳击团队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他本人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2017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2.赵亚军,男, 满族,1970年4月生,曾在通辽市委办公室和房产局工作。1998年的一场意外造成他高位截瘫,但他却积极乐观,自强自立。2000年,他到北京康复治疗,钱不够只能中止治疗。当听说医院餐厅要外包,他立即写了申请经营规划书,获得了承包权,用经营所得交清治疗费。回通辽后,他学习用电脑写作,手指丧失功能,就用手背敲鼠标,在软键盘上打字,努力克服强烈的眩晕和肢体痉挛,一个小时只能打200字,每天坚持写作8小时,无数次累倒虚脱,却笔耕不辍。他的文学作品相续发表,其中十几篇散文、诗歌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中篇小说《今夜落花成塚》获首届全国中短篇小说一等奖,两篇长篇小说和散文集相继出版。2015年他创立通辽市残疾人文学工作室,无偿为残疾人励志宣讲、指导写作。2017年成立志愿者团队,组织志愿者到养老院、贫困户家中开展捐助活动100多次。2018年被推选为通辽市肢残协会副主席,获“内蒙古自强模范”等多项荣誉。

  23.郭晋龙,男,汉族,1957年12月生。中共党员,呼铁集团有限公司呼和焊轨段高级技师,全路首席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工程技术专家。工作30多年来,他从连电路图都看不懂,到主持和参与多项大型技术攻关项目,相继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2002年应邀协助乌鲁木齐焊轨厂验收法国进口长轨焊接列车,焊接列车因故未能按期启动,“洋专家”急得频频联系总部。当“洋专家”们同意让他试试,他排除问题让焊接列车成功启动时,“洋专家”们齐声欢呼:“中国工人,了不起!”。2011年1月,郭晋龙凭借“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铁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研发的成果在全国钢轨焊接企业推广应用。2012年“郭晋龙科技创新工作室”通过国家审批,升格为国家级“郭晋龙技能大师工作室”。退休后继续为组织培养科研人才。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自治区“北疆工匠”等27项荣誉和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24.郝利军,男,汉族,1976年8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海关缉私局法制处副处长。作为呼和浩特海关缉私局的“业务能手”“法制专家”,他将全部精力投身于工作当中,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先后办理重大刑事案件11起、行政案件36起,检查审核案件超百起,荣立三等功一次。他积极推进关区疑难复杂案件办理,先后完成10余起长期未处理或案值巨大、法律适用复杂案件的处理工作。他修订8项管理制度,尤其是《缉私部门案件处理请示、报告制度》《缉私局法制部门办理刑事案件工作规程》等制度,对于不断推进关区缉私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牵头审核、编辑了《海关缉私部门执法办案常用法规选编》,共收录各类执法文件61份;牵头审核、编写了《刑事执法规范化指引》和《行政执法规范化指引》,牵头制定了《业务现场处置“违法运输、携带数量零星货物、物品”进出境行为工作指引》《办理进出境人员走私、违规案件工作指引》等。

  25.胡泽锋,男,汉族,1987年5月生。内蒙古润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因疾病被截去右臂,却没有被击碎梦想和意志。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残联鼓励下,他2010年成立内蒙古润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绿色能源的研发应用。他于2013年研发“稀土超导能量板(RSEP)”、跨季节储能系统、自然能源智慧系统(GEIS),实现建筑所需能源取之自然,流经建筑室内,又回归自然。2018年10月,胡泽锋在乌海市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内蒙古中泰绿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泰绿能),随后科研示范项目开始落地运行,开启了当地用自然可再生能源推动现代智慧农业的先河。2019年1月9日,乌海市自然能源智慧农业科研示范项目揭牌,同时启动乌海市零碳高科技农业产业园项目。他在带动企业及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捐助困难人群,累计为失学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及无力承担就医负担的家庭提供捐助达200万元以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6.哈斯毕力格,男,蒙古族,1968年7月生,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潮洛濛》编辑部主任,中国蒙古文期刊学会副主席。他始终喜欢称自己为编辑,先后参与《蒙古文大藏经》《尹湛纳希全集》等诸多大部头著作的策划、编辑工作。作为一名作家、翻译家,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90年代初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先后在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多篇诗歌、散文、随笔杂文、报告文学、小说、以及翻译等图书作品。 他与哥哥在家乡创建“毕力贡仓蒙古文书馆”,建立书敖包,建成藏书3万多种的“毕力贡仓蒙古文图书出版印刷博物馆”,他组织的《毕力贡仓--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感想比赛,已有3400多名学生参与,自费奖励和赠送图书多达4000多册。其文学评论《文学改革及对人的研究》,长诗《第十三个战士》,短篇小说《天堂里的孩子》等十余个作品获得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等政府奖, 2001年他被评为自治区首届“内蒙古十佳编辑”。

  27.郭翠梅,女,汉族,1954年3月生,中共党员,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北梁台村村民。1993年,郭翠梅所在村发洪水,身为村妇联主任的她,看到光着脚丫子进进出出的乡亲们很心疼,于是不分昼夜,为46位老人赶做了棉鞋。当时,一家人全靠丈夫每月35元工资维持生活,一双鞋底0.25元,每年做400多双,家人省吃俭用地支持她。目前,丈夫退休金每月4000元,她儿子下岗、女儿残障,生活本来捉襟见肘,她仍然坚持做鞋。25年来,她义务做鞋2.5万双,送鞋范围从敬老院、贫困老人扩大到环卫工人、驻镇官兵等。她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300多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许多人将旧衣服送给她,公安局给她送来绱鞋机,县政府提供两间房,她建起郭翠梅爱心工作室,村委会和几家福利院、企业也支持她的爱心事业。她的事迹被拍成党建微电影“暖心鞋”,成为全区党员教育的典型材料。她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好人,她的家庭被评为“内蒙古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28.徐立立,女,汉族,1981年2月生,残疾人公益岗位。她3岁那年,因风寒高烧治疗不当双腿残疾。到了上学的年龄,去学校3华里路程,她只能趴在奶奶背上。听着奶奶粗重的呼吸声,她多少次泪湿双眼,多少次下定决心:要坚强独立,不能成为家人的负担。初中毕业辍学回家后,她拄着拐杖摆地摊;结婚成家后,丈夫在外打工,她带孩子、种田、还继续在集市卖手套袜子鞋垫等小针织品、小物品。下洼镇的小商品市场里,这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残疾姑娘赢得了人们的尊敬。2007年,敖汉旗残联推荐徐立立到金峰铜业所属羊毛衫厂工作;2008年,被推荐入选中国残疾人举重队、脱颖而出,先后获得17块奖牌,其中世界级9块、国家级7块、自治区级1块;在2017年墨西哥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上,她夺得79公斤级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在2018年10月印尼雅加达亚运会中,她获得女子79公斤级金牌,两次打破亚洲纪录和世界纪录。

  29.秦立梅,女,汉族,1969年6月生,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大代表,民进会员,1999年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开办百草堂秦氏中医门诊。她传承父辈医术医德和有“十元钱就拿出一元助人”的信念,累计投入千万元,共救助贫困患者一万余人。她携手社区每年免费诊治100名贫困患者,对10-20名大病患者实施特殊救助,每年到养老院救助慰问孤寡老人150名。她与清水河县政府签订了5年帮扶协议,从2018年7月起每月一次自驾车到清水河县义诊,救助患者360人,免费为50名贫困患者诊病送药40万元,资助贫困村民建了10口母亲水窖。从2008年起,她每年为贵州贫困群众和儿童送去衣物和学习用品。玉树地震后,她领养了两名孤儿。2016年起每年在玉树义诊100余人,捐药60万元;2018年义诊147名,捐资350万元,并与玉树市政府签订大病救助5年协议。从2013年起,她每月一次回老家山东潍坊进行大病救助。2018年又在北京开办医院。她被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授予“青年名中医”,被评为自治区“敬老孝星”,2019年当选世界中联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

  30.高洪生,男,汉族,196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扎兰河农场五队队长。2012年创建高洪生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年来,他的工作室致力于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动植物新技术研发。他带领职工群众转变大豆种植的传统耕种方式,推广垄上多行精点,用小麦轮作倒茬,亩产达到300多斤,效果明显。为向全队推广经济效益好的白瓜子,他到阿荣旗考察时自掏腰包3000元买种子给大家试种,第二年种白瓜子的面积达到了3000亩;他利用5年时间成功实验高寒地区林蛙种苗繁殖技术并推广应用;2015年引进大雁家养项目,3年后攻克养殖难题,又考察学习蟾蜍养殖,并打造出田园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周边农民致富。他还在药材领域积极探索增收,鼓励职工跳出土地创业务工。2017年,工作室投入3.2万元研发出捡石机,改善石头地耕种条件,为群众年增收35万元。他先后被评为呼伦贝尔市和自治区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

  31.韩玄玄,男,汉族, 199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武警内蒙古总队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副小队长。入伍10年来,他苦练过硬本领,6次参加总部比武,3次参加总队比武,成绩均名列前茅。完成了柬埔寨外军来华科目演示、武警部队首次“三实”科目演示和实战化教学示范。获2017年武警内蒙古总队散打搏击对抗赛冠军。2018年参加武警部队搏击教练员集训,在全国数百名特战尖兵中被评为优秀学员。2018年9月,在武警部队第二届特战“巅峰”比武中,最终在所有参赛的700多人里脱颖而出,成为仅有的按规定时间完成抓绳上科目的4人之一。此时,他因左腿带伤,大腿内侧的鲜血已浸透了迷彩裤。10年来他先后出色完成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论坛公约安保、“中蒙博览会”安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安保等重大任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被武警部队评为侦察、突击两个专业中级反恐特殊人才,“极限训练勇士”“练兵备战先进个人”等,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32.韩佳彤,男,蒙古族,1970年4月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呼和浩特市同心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呼市地铁项目总设计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他被呼市政府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呼市地铁发展和路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2017年9月他主持完成地铁2号线管线迁改及交通疏解施工图阶段设计任务,24小时坚守在施工一线,正是靠这种吃苦拼命的劲儿,每天平均审查施工设计图70余张,10天共审查764张,为各专业施工队伍出图1万多张,创造了国内市政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奇迹。他率领的设计团队,提前一年完成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的设计任务;10年里主持国内100多项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工程设计236项。他主要编辑颁布国家和地方标准13部,获国家专利60项。仅2018年,地铁工程领域获得专利17项。先后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住建系统先进工作者、“内蒙古杰出人才奖”“北疆工匠”。

  34.程磊,男,汉族,1990年7月生,中共党员,通辽消防救援支队奈曼旗中队副中队长。参加工作8年来,他参加各类灭火救援处置任务千余次,抢救被困群众百余人。2018年11月29日奈曼旗客运站南一处民房发生火灾,他闻警而动,带队火速赶到现场,首个破门冲入火海救出被困女孩,他的脸颊、右手二级烧伤。2017年成功处置 “7·8”高压线坠落铁轨、危急火车安全事故;圆满完成“8·3”奈曼旗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他紧盯新形势下的队伍管理方法和战训理论,认真钻研业务,探索灭火救援前沿科技和战术,钻研欧美发达国家灾害救援方面资料,有效提升了模拟演练和救援实战技能。2016年,他接到命令前往呼和浩特开展消防新兵训练工作,当时妻子已近临产,但他选择了将新兵带到“下连”,直到出色地完成新兵训练任务才匆匆赶回老家安徽。2018年12月他入选“通辽好人榜”,2019年1月入选“内蒙古好人榜”,获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总队个人二等功,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改革转制教育整训先进个人称号。

  33.韩俊九,男, 蒙古族,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委组织部副部长。2014年,他被派驻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担任第一书记。他情系群众,真抓实干,把自己当作“村里人”。村里常住人口465户980人,其中贫困户164户386人。他挨家调研,挖穷根、出对策,提出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建加”模式。他动员几个学生返乡投资建立内蒙古第一家“京东云仓”项目,推动党员干部带头建立种养合作社共10家,还建起马铃薯储窖、蔬菜交易市场等,使村集体收入达44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7万元。他还引进光伏企业,新建大棚350座,69户村民年可增收3000元。他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投入460万元为270户进行危房改造,为贫困户新建牛棚137处,对村容村貌进行美化,一系列举措使一个远近闻名的后进村脱掉穷帽子,一跃成为脱贫样板村。立足长远,他正在以村集体收入+项目资金+农户宅基地的方式谋划旅游新村建设,他决心不但让村民脱贫,而且要奔上小康。

  35.解良,男,1973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干部。2016年6月,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阿令朝村57位村民一起摁下57个红手印,真情挽留驻村一年即将离任的扶贫干部解良。当初,阿令朝村穷得让人无法想象:全村一半以上村民外出打工,识别贫困户126户322人,人均纯收入2600元,村集体没有一分钱。他扑下身子调研想对策,谁家有困难他都帮,把大夫请到病人家中,自掏腰包为生病老人买药、为去世老人安葬,跑到超市、发动亲戚销售村民的农产品。他带领村干部和乡亲们,建起黑驴养殖场,办起胡麻油和石磨粉加工厂,把垃圾沟改造成鱼塘,使集体资产达400多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人均增收1860元。他买私家车办公家事,没报销一分钱,没用集体产品送人情。自家孩子老人他顾不上管,每年驻村200天以上,累病了住院20天,出院后马上回到村里继续干。他多次受到旗、市和所在单位评优表彰,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评为北疆楷模,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批准荣记“三等功”。

  36.雷碧霞,女,汉族,1972年5月生,中共党员。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南伙房村村民。21岁时,失去父亲的她从陕西渭南嫁到南伙房村,让雷碧霞掉进更穷的窝:老公大她15岁,3个孩子分别是11岁、9岁和3岁,还有60岁的公公,一贫如洗、负债累累。3年后加上自己的儿子和收养的侄子,她成了5个孩子的妈。她没向穷困低头,狠下心将亲生儿子送回千里外的娘家,与丈夫承包土地,让日子渐有起色,被村民选为一社社长。2012年,暴雨将她承包的几千亩地淹了,她顾不上悲伤,带领乡亲抢险自救,转型种枸杞。虽然自己负债累累,她还资助了几名贫困生。2016年,她注册公司、注册商标,做起电子商务,帮助乡亲销售农副产品,销售额达70多万元。乡亲们的黑小麦、瓜菜、月饼、豆芽、粉条等土特产,都成了她电商平台的订单包销产品,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她被鄂尔多斯市评为致富带头人、创业女性,入选内蒙古十佳、全国20强“魔豆妈妈”。

  37.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组织   通辽市奈曼旗慈善总会成立于2016年9月,先后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旗级文明单位,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他们紧紧围绕全旗脱贫攻坚大局,以社会捐赠和爱心救助为抓手,大力开展产业、教育、健康、金融、文化、应急救助等专项扶贫工作,倾力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连续3年成功举办“10·17”大型募捐活动,动员支持和参与奈曼旗慈善事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遍布全国12个省区市共600多个单位、2万余人,单笔最高捐助金额达1900万元。该协会积极开展“三个工程”,从8个方面助力“十大扶贫工程”,通过“链接式”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应急救助、乡村振兴和志愿服务,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他们加强党的建设,注重内部管理,公开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已经累计募集善款善物1.2亿元,投放扶贫救助款物7684.38万元,惠及贫困人口3.6万人次,受到自治区扶贫办表扬和通辽市委、政府的表彰。

  38.扎网公益正能量团队   通辽市扎鲁特旗扎网公益正能量团队是在2007年国庆节时由社会各行业爱心人士自发成立的社会扶贫志愿者团队。通过互联网和线下志愿活动,感召广大社会志愿者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到2017年,注册志愿者达990余人,累计志愿服务12900小时,团队中不断推选出内蒙古好人、通辽好人、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等。志愿者们经常走进贫困户家中送米送面送衣,送上社会的关爱与温暖,通过网络平台对接协调各类捐赠物资约60万元。为重病和遭遇车祸儿童募集治病款约50万元。共主办或协办各类大型公益活动180余场次,直接帮助捐助贫困群众230余人,受益学生3万余名。发布寻人寻物信息8900余条,帮助对接找回失物2600余件次。开展了向贫困乡村捐赠衣物活动,助力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50余人次,人体器官捐献登记20余人。积极为政府和社会扶贫促进会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扎网已成为国家网信办指导举办的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榜样,中国“文传榜”提名创新团队,内蒙古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示范性青年之家,受到共青团中央的点赞和鼓励。

  39.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1957年6月,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草原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支乌兰牧骑坚持到农牧区为广大群众送歌献舞,累计深入牧区、厂矿、社区、部队及旗外演出达1万多场(次),同时累计完成艺术创作近3000部,荣获各类作品奖600多部。数十次获得“全区十佳乌兰牧骑”“全区双服务先进乌兰牧骑”等荣誉称号,以及各级各类演出“金奖”。近年来乌兰牧骑每年还创作编排2~3台不同风格的文艺晚会,丰富全旗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对外宣传作用,先后赴延安等20多个省市和香港、澳门,传播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自2012年开始走出国门,赴美国、奥地利、蒙古国及非洲一些国家访问演出。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为该支乌兰牧骑回信,给予关怀,指引了方向。 2018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等荣誉称号。

  40.创造库布其绿色奇迹的杭锦人   库布其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其中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1万平方公里,占沙漠总面积的53%,被喻为生命禁区和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从50年代开始成立国营治沙站,1997年连续三年修通了115公里的穿沙公路,杭锦人发扬“不屈不挠、敢为人先、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穿沙精神”,经过几十年的沙漠治理,全旗植被覆盖率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12%增加到2018年的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9年的175元增加到2018年的18248元,其中来自沙区生态建设的收入达10000元。现在,“穿沙精神”已经升华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形成党的坚强领导,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运营,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社会多元化投入“六轮驱动”的生态建设模式。 杭锦旗2017年起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2018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同年整体退出自治区贫困旗,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库布其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生态经济示范区”,成为享誉中外的绿色奇迹,治理模式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1.军地携手治沙人   2001年,阿拉善军分区党委以驻一方水土,利一方百姓为己任,带领官兵投入“绿化大沙漠、遏制沙尘暴”的生态阻击战。2014年,携手深圳交易所党委成立了阿拉善生态基金会,先后募集公益资金5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植树造林事业。18年来,阿拉善军分区相继退休的李旦生、张新华、李海德司令员、张学增政委、内蒙古军区司令员黄高成夫妇放弃大都市安逸的晚年生活,带头组织参加植树会战。在他们的感召下,先后有100多名退休军官、2000余名退役战士、36批百余家金融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近万名员工、驻地26万军民投入植树大会战。经过军地双方的艰苦奋战,最早建设的“青年世纪林”由最初的50亩扩大到1.5万亩,形成“中国上市公司生态林”“八一同学生态林”“深圳通信卫生林”“边防军民生态林”,种树达16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形成了宽4000米,长30000米的绿色长廊。2016年,阿拉善军分区被评为“全军绿化先进单位”,阿拉善生态基金会荣获“中国十佳绿荫基金会大奖”,2017年又获“全球影响力投资创新典范奖”。2016年底,4位退休老司令获评“全国感动边疆年度人物”。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