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杞县王六勇:身残志坚热心公益(图)

发布时间:2019-05-29 10:18 | 来源:中原经济网 2019-03-29 11:47:59 | 查看:2604次

王六勇,男,岀生于1983年9月,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团城村人,父母都是农民,而且都是残疾人,家境十分贫寒,母亲重度残疾,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王六勇5个月大的时候因一次高烧,导致全身瘫痪,虽头脑清晰,但四肢毫无反应,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王六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面对坎坷的命运,他不屈不挠,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  

mmexport1553830386064.jpg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王六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所有的苦难。他不能上学,就自己在家里利用各种机会自学,因为肢体上的残疾,坐下时后背必须要垫上被子靠着,才能得以坐下,然后再看文章,学东西,由于长期坐着学习,不能活动,血液循环不好,双腿时常肿胀,每年冬天双脚都会冻烂,但他仍然坚持“看不完书,不吃饭。学不会知识,不睡觉”。就这样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以超出常人百倍的努力,通过自学学会了英文字母及普通汉字,到现在自己能看书、读报、浏览新闻资讯,发表评论等,并且与时俱进学习上网,多次在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及各大论坛上写评论、谈心德、道人生,以各种形式向政府建言献策,尽社会责任,向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7年10月发表在《汴梁晚报微信平台》上的评论,由于内容经典、内涵丰富,在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第九届读者节上,被评为“开封市十佳粉丝”。

  面对挫折,他曾经也有过轻生的念头,人们常说“上帝在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后来他在网上看到张海迪的事迹,又亲身见到了截瘫高建生及开封市马瑞来等一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士,许多爱心人士从生活上帮助他,从心灵上疏导他,让他走出了阴霾,从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从此他不再沮丧和沉沦。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爱上了书画,虽然不能写,不能画,但他有一颗热爱书画的心,他收藏各种书画作品。后来有幸还结识到了开封市著名书画艺术家王万新、王一水、魏秀银等,许多爱心人士纷纷并向他伸出援手帮助他,赠送他作品,圆他书画梦。

  王六勇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尽管自己缺吃少穿还靠救助为生,但他时刻想着别人,常怀公益事业。

  201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开封市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封旅游广播搭建《爱心书屋》为贫困学子征集书籍活动”,他不加思索的把省下的钱,用来买书捐给贫困学子。

  2017年6月,在老家无意中从手机上看到团县委、县工商联、县文明办联合举办首场“情系寒门骄子·公益与爱同行”资助贫困学子爱心拍卖会,得知消息后他为此彻夜未眠考虑自己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资助贫困学子,但他实在没有经济能力去帮助他们,于是他将自己收藏多年的书画作品拿岀来捐了出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育事业重如泰山!捐资助学,奉献爱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说:“今天即将走入校门的大学生很可能就是祖国明天的栋梁”。那天,78岁年迈的老父亲开着电动三轮车,用绳拉着他和残疾的母亲,一家走了两个多小时到县团委捐赠字画。

  2019年3月,他又利用父亲的正能量奖金购买了书包、文具袋、铅笔、像皮等1000余元的学习用品捐赠给杞县高阳镇团城小学的20多名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报效国家。被杞县电视台、开封网、汴梁晚报、开封日报、中原经济网、映象网、东方今报、大河报等多家权威网站和主流媒体刊登和报道。

  尽管王六勇这样的生活条件,但他每当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无论在街上,电视、报纸上或是手机网络上看到有患重病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六勇宁可自己省吃俭用,缩衣紧食,也要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十元、二十元,五十、一百,这一笔笔捐款凝聚着他的爱心。当他遇到别人丢失东西时,无论事情大小,他都会用自己的力量寻找失主。当遇到失落的残疾人时,他也总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解开导他们,给予他们最真切的关怀。一点一滴,积少成多,在生命中谱写了一曲奉献的诗篇;我为人人,这种凡事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成为升华他优秀品质的不竭源泉。

  华罗庚曾说:“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今天的王六勇决心要奋发图强、努力拼搏、攻坚克难、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来回报社会,感恩父母,奉献自己。

  (于培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