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花在此盛开——鲁迅文学院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开班有感

发布时间:2019-04-24 08:40 | 来源:中国网 2019-04-23 09:38:12 | 查看:856次

  前些日子有关17岁男孩跳桥身亡的新闻一时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母亲和我谈论到这件事时,无意中感慨道:“听说现在的年轻人得抑郁症的很多啊。”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沉思,同时也让我想起了网上偶然间看到的一段话:“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大多都有着五六十岁的心态,三四十岁的身体,拿着十几岁的工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些本应为着理想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成为了失意的代名词?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走起来磕磕绊绊的路让我们变得疲惫不堪、一蹶不振,仿佛生活中手之所触尽是墙壁,目之所及尽是绝望。

  如何解决眼下的失意呢?也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意识到,你所承受的痛苦并非是最特别的。这世上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视为弱势群体,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中占据着不小的份量,他们有的是先天残疾,有的是后天不幸,可他们却从未自我放弃,以残缺的身体感受这个大千世界。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这样写道:“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有幸能参与到鲁迅文学院举办的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开班典礼,让我对这些“被上帝特别喜爱的苹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普通人的认知里,残疾人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呢?我想应该是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吧!身体的残疾会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非常不便,甚至在一些时候还会遭受旁人异样的冷眼,在这个大多数人都喊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代,他们就仿佛遭受到了裁判不公平的苛待,就连起跑点都比常人远上了十万八千里。通过这次研修会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他们并非想象中那样,是满脸凄苦、愁眉不展的,恰恰相反的是,他们意外的爱笑,甚至比一般人更为乐观与热情。这不禁让我又想到了一句话:“人的肉体力不从心,精神却无限自由。”他们的思想早已飞离出这具残缺而又沉重的躯壳,飞向了普通人甚至是普通人都难以到达的高度。如同凤凰浴火重生,他们承受着常人不曾承受的困苦与折磨,在名为痛苦的烈火之中将精神的自由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并非只有健全人才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生力军,残疾人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复杂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着更为新奇的眼光,对生命的真谛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句,它向人们昭示了一个如何面对人生困难的哲学道理。人自降生到这个世界,在被赋予了最真最宝贵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磨砺,没有人拥有可以免除痛苦的法力,而一些人自生下来就比常人多承受了一些来自世界的“痛吻”,这些人就是残疾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在享受生命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也拥抱着来自生命的痛苦,他们将这些多出来的“痛吻”当作人生中难得的经历,以积极阳光的态度来回报这份“痛吻”。他们的疼痛终将会载着思想飞出残缺的躯体,开出一朵朵艳丽鲜活的花。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喜莹)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