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与坚持,传承一碗加加面

发布时间:2019-03-07 08:15 | 来源:西藏日报 2018-10-08 01版 | 查看:3269次

—记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创业者果拉卓

  本报记者 陈志强 桑邓旺姆

  2005年,因家庭变故,她中途退学,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

  2010年,因安居工程,她抓住时机,为了增收办起了藏家乐;

  2012年,因不懈努力,她开始将简单的家庭式藏家乐向民族乡特色餐饮转型;

  2017年,因为梦想,她贷款300万元,呐喊出“我要更精彩的生活”;

  ……

  她,就是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妇女致富带头人”、年轻美丽的“果拉从”藏家乐女老板果拉卓玛。

  一位年仅30岁的农家姑娘,是如何在众多加加面经营者中脱颖而出,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靠着双手披荆斩棘、闯出幸福新生活?

  问起果拉卓玛的成功秘诀,她说:“唯有坚持与勤奋。”

  退学后,她靠加加面撑起一个家

  “果拉从”藏家乐,既是果拉卓玛的店,也是她的家。“退学后,靠加加面撑起了整个家。”果拉卓玛所说的加加面正是当地最为人称道的美食。其吃法别具一格——一碗只盛着五六根面条;吃完后,再一小碗一小碗地添加。

  果拉卓玛小时候,也会憧憬长大后的样子,“读书,走出大山,成为一个非凡的人”。现在每当想起孩提时的梦想,她都会忍俊不禁。

  一切的改变都在初二那一年,一向身体很好的父亲扎西生病,乡里、县里的医生都没检查出病因,父亲的身体日渐消瘦。雪上加霜的是,开加加面店的母亲旺珍又得了阑尾炎。

  果拉卓玛上有两个读大学、高中的姐姐,父母的病使本来拮据的家陷入深渊。一天,满怀愧疚的父母终于开口,“卓玛,退学吧”。

  对果拉卓玛而言,这不仅是梦想的折翼,更是一场洗礼。

  下地干活、盐田晒盐、店里洗碗、上山砍材、放养牲畜……“那段日子真苦,每天都是煎熬,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命运给了果拉卓玛枷锁,也给了她开启希望的钥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上进之心。

  当时,纳西民族乡加加面店不少。

  但绝大多数店都是“有客人就做生意,没客人就下地干活”,并没有把开店当成多大事儿。果拉卓玛把目光盯在了加加面上。

  果拉卓玛说服父母,一心学习揉面、炒臊子、熬汤。在反复学习中,技术愈发熟练,果拉卓玛慢慢地掌握了做加加面的窍门。

  与其他加加面店不同的是,果拉卓玛一门心思扑在临街店里,干干净净的环境,给客人营造家里吃饭的氛围……她认为,无论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勤劳与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慢慢的,果拉卓玛家的店越来越有名气,收入也由原来一年近万元增加到五六万元。就这样,靠着果拉卓玛的勤劳,她实现了退学时的梦想,帮助父母治好了病,支持两个姐姐读完了大学。

  一碗碗加加面,有心酸、有欢笑、有汗水、有传承,还有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接下来,果拉卓玛要做大做强,不再是为了糊口,而是一项事业。

  坚持下,她把加加面做成了品牌

  2009年,盐井加加面通过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这一品牌为盐井群众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实惠,果拉卓玛也成为受益者之一。

  2010年,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果拉卓玛家得到了2.5万元的安居工程补助金,加上存款,建起了一个近300平方米的带大院子、小花园的藏家楼房,并将其命名为“果拉从”藏家乐。

  浓郁的藏式风格建筑、独具一格的餐厅、可直观的厨房操作、“筋、韧、鲜、嫩”的加加面,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但对果拉卓玛来说,从之前临街店铺到家与店融合的藏家乐,这是质的跨越。

  随后,芒康县政府组织纳西乡的藏家乐经营者,前往云南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实地考察,开展专业培训,学习农家乐经营管理经验。这一趟学习之旅,大大开阔了果拉卓玛的眼界,“特色”二字深入她的心中。

  此外,果拉卓玛还向援藏干部“取经”。

  随后,在援藏干部的建议下,果拉卓玛家旁边的地平整了,游客的车有了专门的停车场;《吉祥盐井》《心中的昌都》《康巴汉子》等祝酒歌、芒康弦子搬上了餐厅的舞台。

  但是增加新的菜品,这可有点为难果拉卓玛,除了做加加面拿得出手,其他的她可不会。但这些都没难住她这个有心人,果拉卓玛又开始向游客“取经”。

  果拉卓玛先试着做一两样小菜,邀请游客、邻居免费品尝,并提出修改意见。想法很好,但面对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事物,要想成功,谈何容易?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击垮果拉卓玛的进取心,反而成了她积累经验、奋勇直进的动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为生意人,果拉卓玛深知绝无止境的道理。为扩大“果拉从”的影响力,她学会了电脑、支付宝、微信,向过往游客宣传自己做的加加面。

  “现在我们家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40人,在旅游旺季每天来吃饭的至少50人,每天收入至少有700元,2017年收入达到了50万元。”果拉卓玛现在干劲更足,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在政策的支持下,2017年她果断贷款300万元、自筹160万元,要翻新民宿。“在不久的将来,我的藏家乐会成为一个综合型的民族乡特色餐饮店。”

  发家后,她靠加加面带富一群人

  自果拉卓玛致富后,“要把乡邻们扶持起来,让大家都过得舒服”就成为她的目标之一。

  随着加加面店规模越做越大,果拉卓玛从周边贫困户中雇请人手来帮忙。雇请的人每天只需在果拉卓玛这里干3个小时的活儿,就能得到60元的收入,晚上的活另算;工资日结,以前是发现金,现在是发微信红包。

  次珠是果拉卓玛家的老员工了,据说果拉卓玛在临街开店时,她就在店里帮忙了。“阿姨干活非常细心,我们很放心。”次珠的工资也涨到了每年2万余元。作为老交情,父亲扎西也同样非常关心次珠,每次买家具,都会给次珠同样买一份。

  卓嘎同样是果拉卓玛的老员工。几年前,卓嘎离婚后带着老母亲和孩子,从木许乡搬到了纳西乡。一家三口租住在一间小屋里。闻知此事的果拉卓玛主动上门,邀请卓嘎到店里帮忙。

  “有一段时间,卓嘎的情绪很低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果拉卓玛回忆道,每当忙碌之后,我就拉卓嘎聊聊家常,并告诉她,“要想不畏惧现状,就要积极行动去改变;只要勤劳,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而次仁央宗,是从果拉卓玛店里成功走出去的代表之一。作为一名长期工,次仁央宗在果拉卓玛的店里打工5年,果拉卓玛也手把手地教她做加加面。当次仁央宗决定自己开店时,果拉卓玛不仅在资金上予以支持,更是语重心长地说:“想做好,要坚持到底。”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次仁央宗牢记果拉卓玛的嘱托,在国道边上开了一家小小的加加面店。现如今,她的年收入也有5—6万元,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如今,果拉卓玛帮扶的10户贫困户,在她和政府精准帮扶的双重扶持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少年到青年,果拉卓玛在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时,不仅在自己的奋斗下实现了一个个梦想,更活成了女性励志范本。她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代青年勠力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誓言!

  享受着美味的菜肴,听着动人的歌声,感受着果拉卓玛淳朴的热情,在这个美丽、安详的院落里,一曲优美的奋斗乐章正在演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