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央金: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楷模

发布时间:2008-10-20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8-06 | 查看:3715次

  人物寄语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一个让老百性由衷赞扬的人。

  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素有西藏“江南”、高原“瑞士”之美称,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勇敢的林芝人。在这秀美如画的山水间,养育了一位党的好女儿、基层群众的好“门巴”——央金。

  央金,女,藏族,西藏拉萨人,1950年出生,15岁从医,在林芝县百巴镇开朗沟当赤脚医生22年,1993年至今为百巴镇卫生院聘用医生。由于长期工作在基层妇幼卫生保健战线上,成绩优异,多次受到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表彰,1995年在西藏自治区<<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合作项目实施中作出突出贡献被卫生部评为先进工作者、1996年12月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妇幼卫生先进工作者、2004年在全国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

  央金同志从小出生在农村,可以说,从儿童时代起,就耳闻目睹了农村里缺医少药,农牧民有病难医、因病致穷的种种困境,自小在她心中就孕育了一个想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也许是老天被这位善良而执着姑娘的心愿所感动,196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梦想成真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便被安排到林芝县百巴区开朗沟“锻炼”,成为了担负沟里5个行政村近800余名农牧民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老百姓期盼的“赤脚”医生。

  就在她成为“赤脚”医生的不久,在处理一名难产孕妇时,因当时自已刚刚从医,医术不到位,亲眼目睹产妇难产大出血,而自已却无法救助,结果这名产妇难产大出血而逝去,每当看见这产妇的孩子,就会深深的感到自责。这位病人的离去,给年少的央金同志留下了无尽的痛苦,她恨世上为什么有病,她恨自已是医生却不能挽救这名产妇的生命。她无法忘记病人去逝时痛苦的神情和渴望生命的眼神,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她,使她立志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央金同志深深知道只有医术精湛了,才能救助更多的病人,才能真正成为咱老百姓需要的好医生,才能从无情的死神手中夺回更多原本不该失去的生命。为了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她始终注重业务学习,她曾多次自费到林芝县人民医院、115医院、136炮团卫生院进行系统学习,不断充实自已的医学知识。她所求学医院的医生都被这位勤学好问、聪明善良的“赤脚”医生的行为而感动。

  在农牧区基层当医生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分科,什么病都得看;二是出诊多,有时出诊看一个病人,背着药箱来回要走几十里路。央金同志所在的开朗沟又穷又偏僻,虽然离区政府只有26公里,但由于交通不便,农牧民群众与外界的联络十分困难,到区里去要跋山涉水走一整天,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遇到大病生命危在旦夕就只有听天由命了,因为这路无法让他们奢望能出去及时接受到更好的救助。1979年更巴村年轻小伙子次仁旺杰不小心猎枪走火,身受重伤,呼吸微弱,昏迷不醒,央金仔细检查后告诉家人:“次仁旺杰病情很重,必须立即送林芝地区人民医院手术才行”。可伤者家属说什么也不肯,并痛苦地流着眼泪说:“央金医生,难为你了,我们这里的路要出去多难呐!走不了啊!家里又很穷,死也就死在家里吧。”次仁旺杰年幼的儿子不停地抹着眼泪,哭着对央金说:“医生阿姨,求求你救救我的爸爸吧!”。面对此情此景,央金同志再次深深体会到农牧民的无助和有病难医的痛苦;体会到在乡村当医生的苦恼与现实的无奈。我们的农牧民群众因为农村医疗条件差,因为交通不便,因为家里贫穷,就是这样不得不用“命”与病魔抗争的。病人和家属坚持就地治疗、宁死不肯转院。央金同志只好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动员病患家人用牛皮绳和两根木桩编成简易的担架,亲自徒步护送到区里,又独自一人跑到强嘎村附近的136炮团寻求驻地部队的帮助,用军车把次仁旺杰送到了林芝地区人民医院抢救,由于送的及时,使得次仁旺杰顺利地脱离了危险。如今次仁旺杰也已是活得幸福健康、儿孙满堂的66岁老人,每次看到央金来村里巡医时,老人都会拉着她的手不停地感激她,他说:“央金医生是我认得的最好的医生,是真正救死扶伤的好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是她,我早就没命了,如今这幸福快乐的日子我就没福气享受喽!我一辈子都感谢她”。

  在百巴区开朗沟当“赤脚”医生时,她住在一间破旧木板房里,屋顶是用木头盖起来的,夏天屋顶漏雨,冬天四壁透风,老鼠、蟑螂在屋里随处可见。当时沟里的5个行政村都不通电、不通水,医疗条件非常艰苦,那时央金同志的医药箱里总会放有大号手电筒及备用电池,这是她晚上出诊的必备工具,有时晚上遇到为孕妇接生等紧急情况时,没有电灯,就让老百姓高举着手电筒,作为临时的手术灯,打着手电筒接生的孩子具体有多少大家都记不清了。一天晚上,有一个病人因患急性肺炎病情非常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央金看见后毫不犹豫地立即用自己的嘴一口一口的为患者吸痰,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哪里有农牧民生病,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她时常为了救活早产婴儿,不顾羊水和胎粪给自己带来的危险,嘴对嘴给婴儿做人工呼吸。正是这艰苦的环境,锻炼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正是她这种精神留给了当地农牧民太深得印象。据不完全统计,央金从医四十年来,经央金双手接生的农牧民婴儿达2000多人,累计诊治病人10000人次。

  1993年由于央金同志当“赤脚”医生22年来的突出表现,被百巴镇聘任为卫生院的一名聘用医生。农牧区基层卫生院由于缺乏医技人员,平时的工作量都很大,除日常诊治外,还要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全面做好农牧区的卫生保健宣传、婴儿疫苗接种等工作。这对她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但她回想起自己朝夕相处的开朗沟农牧民群众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央金到了新环境后,没有丝毫松懈自己的为民情怀,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97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既让她感到了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又进一步增添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央金同志本着对开朗沟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不顾身体和年龄的不便,毅然要求将开朗沟作为自己的挂片点。央金从小在苦日子中长大,每当看到别人受苦,她就忍不住动情。能用自己的有限之力,帮助别人度过苦难,是她最大的快乐。有一次央金到挂片的更巴村巡诊时,发现该村五保户布穷穷住在一幢破旧房屋里,屋顶一下雨就漏,实在无法住人,她就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3个月的工资3000元托村主任为布穷穷购买了55张铁皮,翻修了屋顶。其实央金家中并不富裕,为建房已负了3万多元外债。51岁的布穷穷老人每次碰到下乡干部就问“央金医生啥时候来村里?”一颗感激的心让他天天守望着村口,盼望着央金医生的出现。当央金带上满载着老人深情厚意的洁白哈达时,她的心里百感交集:这是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也是一名党员义不容辞应该做的!自己虽然苦一些,累一些,但别人若因自己的帮助而改变了生活状况、甚至改变了命运,哪怕付出再多的苦,再多的累也是值得的。

  央金同志自来到在百巴镇卫生院,虽然从农村到了乡镇,工作环境变了,但央金同志对病人、对农牧民的感情一如既往。她不舍得为自己花钱,却舍得为病人贴钱,谁也记不清央金同志为困难病患垫付过多少次医药费!为此,央金同志也有了很多穷“亲戚”。只要有病患,不论生疏,央金同志都十分热情,一视同仁,有时还把家里的床铺腾出来,让前来治病的乡亲们落脚,给他们打酥油茶喝,自己掏腰包给他们买吃的,每当困难病患无力支付医药费时,央金都会尽力拿出自己的钱为农牧民垫付医药费。这样垫过多少钱,她自己从未计算过,但仅帮助大坝村困难户索朗拉姆、开朗困难户穷宗、扎地村央吉、拉格村罗罗、仲尼村罗桑曲珍、更巴村的次仁旺杰,她就累计垫付了3000多元医药费。当别人问她为什么要为农民垫付医药费时,她总是微微一笑说:“我们医生就是为农牧民群众服务的,我们再怎么穷也比农牧民要宽裕的多,能够帮助他们,我很欣慰。”多么朴实的话,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做为一名乡村好医生的不易啊!深深地被一名普通党员高尚的品质所感动。

  央金同志几十年来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她都能做到随时出诊。人们常看到她身背药箱,行进在山间小道,穿梭于各个村庄,为病中的父老乡亲及时送去医药。央金为了农牧民治病,年轻时因过度疲劳、饮食不规律、营养跟不上多次流产,在1976年顺利生下唯一的女儿后,为了不影响工作,在国家政策允许少数民族生育两胎的情况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做了结扎手术。在行医的几十年中,由于乡村交通不便,为了全力履行好一名医生的天职,央金经常跋山涉水在村庄间穿梭,饿了就吃自己带的糌粑,渴了就喝泉水。艰苦的条件,造就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同时,也带给她一身的疾病。她1981年做了阑尾炎手术,2000年做了胆结石手术,2004年做了子宫肌瘤手术,至今糖尿病、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痛一直折磨着她。每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一半都用于买药、看病。但甘做农牧民健康卫士的无悔念头一直支撑着央金仍默默无闻地奋斗在乡村医疗工作的第一线。2005年又因年龄和学历等原因央金同志错过了西藏自治区在乡镇聘用干部中考录国家公务员的机会,这对她而言就是今后生活没有保障,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央金同志也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过任何要求,而是抱着理解的态度,继续任劳任怨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多年来央金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守医德、淡泊名利、艰苦朴素、廉洁行医;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勤奋学习,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行医,凭着熟练的技术,崇高的精神及高尚的品质得到了领导、同事们的赞誉和患者的认可,是广大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

  央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一个平凡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她从事的是党在西藏农牧区最基本最平凡的工作,她兢兢业业地战斗在农牧区医疗卫生第一线,植根于广大农牧民群众中,以她的纯朴和执着,实践着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农牧民健康卫士”的人生信念。在农牧区基层群众中树立起了一名党的好“门巴”形象,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责任编辑:贺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