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9 21:3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1月 | 查看:1416次
人物故事:
邓小应,男,永州市双牌县五里牌镇全家洲村人,孝老爱亲好人。在自家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勤劳努力,六年如一日接养残障工友一家,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6年前,他们同在双牌县开发区一家竹木加工厂工作,前者负责烧锅炉,后者负责破竹篾。日升日落间,他们和所有工友一样劳作,过着简单而又平淡的生活,并没有更多的交集。
邓小应从小家境清苦,妻子刚生下女儿3个月就弃家而去。女儿3岁时,父亲离世,邓小应一个人挑起了抚养女儿、赡养母亲的重担。为了维持家里生活的邓小应,每天早出晚归,不停劳作,却又不幸患上胸膜炎。雪上加霜的他因无钱医治,导致病情不断恶化,后来无法下地劳作,只能依靠低保艰难度日。
身患疾病、离异独自抚养小孩的邓小应,得到了当时县环保局的张金鸾的援助,在衣食住行方面接济照顾了他和女儿两年,直到病痊愈。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故事,张金鸾的援助让邓小应的日子过得好些了,也萌芽了邓小应心地善良的种子,于是,又开始了邓小应人生另一个有爱的故事。
2010年冬,镇里一场普通的赶集,30多岁的邓小应偶遇单由德的姐夫奉得青,赶集买葡萄的邓小应从奉得青口里得知工友单由德生活过得艰苦,打算去单由德家里探望,两人骑摩托车、步行耗了2小时才踏入单由德的家。木头撑起的旧房屋摇摇欲坠,孱瘦年近50岁的单由德受旧疾支气管炎的折磨正在艰难喘气,妻子和十几岁的女儿都是脑瘫,女儿还双腿残疾无法行走。
工友困难的家境,深深的感染了邓小应,他当即提出了想要帮忙照顾单由德的意愿。奉得青以为邓小应是被现场触动太深,赶紧安慰“有这份心就好”,谁知邓小应斩钉截铁的答复:“两家离得太远了,平日里照顾不过来,我想把他们都接到我那里去住!”回到自己家,邓小应就收拾房子,腾出了空房,2010年12月12日,邓小应就把单由德接到自己家了。
家境本不好的邓小应认养两个老人还带着残障女儿,这件事像一阵风一样迅速在两个村传开了。“只有接养小孩的,从没看到接养老人的,这人是不是有点蠢?”褒贬不一的风言风语同样也传开了,周边邻里也有不少人难以理解,也有极少数人觉得邓小应会不会另有所图。邓小应的堂哥邓成新说,他听到些风言风语,他为小应感到难过,也怕他伤心,所以一直没告诉邓小应。好在女儿邓振华理解并支持父亲,总是管单由德夫妇“爷爷”“奶奶”叫个不停。
两家变一家,邓小应的负担更重了。因单由德支气管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五口人的生计都压在了邓小应一个人身上。他另谋了份铁路护路员的工作,还想办法租地种植了三亩葡萄,利用早晚和休息时间进行管理抚育。
2015年,单由德的女儿病逝了。为了安抚两位老人,邓小应经常抽时间陪伴开导他们,告诉他们以后他就是他们的儿子,还给两位老人都买了医疗保险。邓振华为了减轻父亲负担,年满18岁后就外出打工了。每个月都把剩下的工资寄回来给父亲,每次回来都给单由德夫妇买衣服和鞋子。单由德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也想着多出点力,做饭时会帮忙打下手,狭窄的厨房里经常看到两个男人忙来忙去。
邓小应的身体并不强壮,早些年还得过胸膜炎,他担心若是自己比单由德夫妇先一步去世,他们会没地方住。单由德的老房子在大叶江村的山顶上,出行极为不便,邓小应就想把二老的新房子建在山脚——挨着单由德的远房表亲陈建忠的家附近,将来也好有个照应。山下没有宅基地,邓小应四处奔波,签字批地;危房改造政策补贴的一万多块远不够建房,邓小应东凑西借,筹齐了七万块钱,终于建好了两室一厅一厨。“花了那么多钱和精力帮我们建的新房,比他自己家的还要宽敞大气。”单由德拿着写有自己名字的房产证,感动不已。
单由德家的新房建好了,但平时主要还是住在邓小应家里,方便上班和管理葡萄基地。这样一来,每逢邓小应女儿回来时,房间就不够用了,要是回去住,邓小应又得两边跑。随着这两年种植葡萄、女儿外出打工,日子越来越好,去年已摆脱低保,邓小应就琢磨着想再建座大房子,这样一家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住在一起。
人勤则兴,心善则顺。又是一年春光明媚,今年单由德55岁,老伴49岁,邓小应也将入不惑之年,身上还担着为单由德建房仍未还完的近万元债务,但他对生活依然满怀信心与希望。
邓小应始终坚信,家和才能万事兴,他把写着“家和万事兴”这五个字的牌匾挂在新房墙上。每当夜幕降临,厨房里灶火燃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吃晚饭时,就是邓小应最安心最幸福的时刻。
来源:湖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