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03 21: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0月 | 查看:1934次
人物故事:
张春美,彝族,生于197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米易县第二小学校一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丈夫邱友明,彝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米易县第二小学校一级教师;大儿子博史尼撒,生于1996年4月,男,视力先天性壹级残疾,现就读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大学二年级音乐学专业;小女博史琛嫫,生于2002年10月,视力先天性壹级残疾,现就读四川现代艺术学校音乐表演初三年级。
张春美四口之家,在普通的日子里沐浴着不平凡的甜蜜,用他们的双手共同描绘出一幅孝老爱亲“和谐幸福”的美好画卷。用世间伟大母爱培育出一双残疾儿女,传递出正能量,正是文明道德新风尚的体现,形成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真情故事。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的小学人民教师,肩负着工作与家庭两副重担。张春美满腔的热情对待工作,用自己的爱来经营一个残缺又和谐幸福的家庭,把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处理得协调有序,在家她不愧为人母亲,为人儿媳;在学校她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在2016-2017学年所任小学毕业班数学成绩名列全校同年级第一。
家庭的不幸对张春美来说,超过常人的承受力,博史尼撒一出生就送省、市级专门眼科医院求治,终无一效果。孩子的无救原本给张春美极大的痛苦,以泪洗面的悲伤还在进行着,接下来的经历又更是刻骨铭心。为了怎样让博史尼撒今后能够有一个依托之处,在博史尼撒六岁时,博史尼撒的妹妹博史琛嫫(曾用名邱琛嫫)出生了,但老天还是那样的不公,博史琛嫫还是如她的哥哥一般视力壹级残疾。作为母亲的张春美就在这样大悲大伤中煎熬着时日,家庭的疾苦羞出于口,无处诉说自己的悲愁,她默默的承受着这样的不幸。
小尼撒从小喜欢音乐,虽然家里经济困难,却也七拼八凑给小尼撒买下了当时较时尚的VCD、音响器材,让小尼撒在母亲上班时有音乐陪伴,让音乐成为小尼撒的好朋友。博史琛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妈妈上课时,她只能在妈妈的背上寻找儿时的快乐,用手拉拉妈妈的大辫子,用嘴舔舔妈妈的脖颈,让母亲感受自己的存在。忙累一天对张春美来说是充实的,也是幸福的,因为特殊的俩孩子一天都围转在她的身边,叫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名字“妈妈”。夜晚人静灯灭,山间不时滑过一声飞鸟的鸣叫,才打断张春美萌动的思绪,孩子俩已慢慢长大,他们的学习、生活……,路在何方?
寻找孩子的快乐。
张春美在2004年12月4日亲自到攀枝花市特殊学校及四川省特殊学校了解视障儿童的学习、生活,她憧憬着如何才让小尼撒的童年生活充满快乐。在2005年3月29日,张春美最终决定小尼撒在米易县第二小学特教中心随班就读,在特教中心老师的引导下,小尼撒周末跟随手风琴指导老师马辉学习手风琴。2009年8月29日,博史琛嫫也跟随哥哥一道在马辉老师处学手风琴。六岁的琛嫫刚学背手风琴就哭闹得不行,每次学琴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毕竟年龄小好动,一坐就是十几分钟,难静下来。张春美说,那个时期,现在回想起来,是挺艰难的,每一次看到女儿因学琴落泪,作为母亲的我何尝不在心里滴血呢?我那时多么希望自己的女儿是健康的,假如她是健康的,就不会这样辛苦的去学习手风琴了。但是我只有一个念头,女儿一定要学手风琴,用音乐让她找到生活的快乐。女儿每次学手风琴我都在旁边用“乖乖女,你真棒!”鼓励着,每次学完琴我都会把女儿抱在怀里击一下手掌,那“啪”的一声,化消了学琴中的不快,对下次学习手风琴更充满了的信心;那“啪”的一声,仿佛是我带着女儿向不幸命运抗争的前奏曲;那“啪”的一声,誓言着从今往后我们母女俩搀扶在学习手风琴的坎坷路上。在悠扬的琴声中兄妹俩找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读“四书”炼意志。
有人说:“母亲是孩子们第一任启蒙老师”。每到周末、假期就是尼撒兄妹听书的时节,从独本儿童版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到分有上、中、下的成人版本的四部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都从未落下一丁点。造就博史尼撒自十三年多的手风琴辛苦学习中,他的性格如大山一样巍峨坚毅,在母亲的呵护下,凭借超强的音乐天赋和执着追求,他的手风琴演奏技艺日臻成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博史琛嫫受到哥哥的熏陶感染,性格格外的开朗,在学习手风琴中与哥哥你追我赶,并以练琴为乐趣。尼撒兄妹虽然双目视力残疾,但在她们的世界里,没有阴霾,只有阳光般明净的爱,这种爱引领着兄妹一路前行。
风雨数载陪伴孩子历练琴技。
自2005年3月29日孩子俩学习手风琴以来,小尼撒学琴13年,妹妹学琴9年,兄妹的学琴时间,张春美都陪着从没有缺习一次。风雨无阻的陪学之外,其余时间每天还要陪孩子练手风琴三次,早上6点至7点,中午13︰30至14︰30,下午17︰30至18︰30。在炎热的夏季里,给训练手风琴孩子煽扇子;在寒冷的冬天,总是准备好热水,让尼撒兄妹俩暖暖手后再练琴。岁月的沧桑在母亲的脸庞刻上了“爱”的痕迹,那一道一道的皱纹是孩子俩手风琴琴技提高的阶梯。在母亲的鼓励下,现今的博史尼撒虽就读北京联合大学大学二年级,也跟随中央音乐学院世界级青年手风琴演奏家许笑男学习手风琴,每每周末,博史尼撒都会在网络上面对面聆听许老师对自己演奏作品的教诲,琴技慢慢走向成熟。小女博史琛嫫从2013年起在中国手风琴俱乐部周志明老师处深入学习手风琴,现今跟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爱心人士席玲玲老师学习手风琴,琛嫫练琴吃苦耐劳,琴技也进步很快,深得席老师的喜爱。
身体力行学做人,孝敬老人是第一。
张春美有位八十四岁的公公,每到节庆或放假,张春美都要带博史兄妹到七十公里远的米易县麻陇看望老人,这是自张春美调出家乡后每年的必做。张春美经常给博史兄妹说,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敬老人不一定要卖物质性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为此现今每周都安排博史兄妹俩轮换给爷爷打问候的电话,让老人不觉生活的孤寂,倍感温暖幸福满满。张春美在孝敬老人的时候也让博史兄妹学会了如何做人。
女儿博史琛嫫的每一次进步,哪怕一句文明用语的使用,都会得到张春美“乖乖女,你真棒!”的褒赞。张春美说,还记得那么一桩小事,家里每次吃饭,先用完餐的人都要给还没离桌的人说:“大家慢慢吃,我吃好了!”,这天晚饭是张春美最先吃完,却忘记给大家说,你们慢慢吃,我吃好了,于是,旁边的女儿就提醒:“妈妈,你没有说礼貌用语。”听到女儿的提醒,张春美赶紧补上:“大家慢慢吃,我吃好了。”就这样一句平常的母女情话,博史琛嫫脸上却荡出了甜甜的笑,那笑脸是女儿走向文明待人的第一步。所以张春美说,至今还珍藏着当时女儿的那一幕笑脸。
“母爱”浇灌出特殊教育的成果。
为让孩子劳逸结合、轻松学好手风琴,张春美动了不少脑筋,如孩子们练习手风琴时间长了,就找些有乐趣的游戏玩一玩,轻松一下再练琴;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活动锻炼,哪怕是围着学校操场走上一圈,这已成为多年的良好习惯。在母亲的悉心引导下,尼撒兄妹开辟了视障特殊学生的教育新天地,取得了好成绩。
这些年,博史兄妹通过努力获得了很多奖项。博史尼撒参加2008年10月第三届中国•天津国际手风琴比赛获儿童组四等奖和特别奖;2009年5月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手风琴邀请赛“流行手风琴少年组”获三等奖和“希望之星”殊荣;2009年8月参加中国•昆明手风琴艺术节获个人赛少年组一等奖和二个集体一等奖;2010年2月参加第四届中国与新加坡国际音乐节获第四组手风琴开放组、民族组双料冠军,在比赛的颁奖晚会上,博史尼撒作为唯一的手风琴选手在新加坡维多尼亚大剧院与世界级音乐大师们同台演出,颇受音乐厅大师、音乐学院教授们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俄国手风琴功勋艺术家夏洛夫的签名祝词:将是未来手风琴的希望。2011年5月1日在四川省2011年手风琴艺术节暨第四届手风琴比赛初中组获金奖;2011年5月30日在绵阳市举办的四川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器乐项目中获银奖;2011年8月6日在昆明第四届“春城杯”艺术节及全国青少年键盘艺术节大赛中获手风琴专业E组金奖;2011年10月2日在上海第64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取得青年流行音乐组第23名的好成绩。2012年7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十届宋庆龄基金奖学金。2012年7月21日,再次在四川省2012手风琴艺术节暨第五届手风琴比赛获初中组第一名(金奖);2012年8月17日,在北京西城区举办“霍纳杯”全国流行手风琴邀请赛中获少年B组第一名(金奖)、演奏家组金奖;在洛阳市举办的2013年8月“霍纳杯”全国流行手风琴邀请赛中获少年组金奖;2013年12月获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比赛)器乐类金奖。2014年12月荣获2015中泰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中国区选拔赛高中组手风琴专业一等奖;2015年3月15日获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综合素质手风琴专业十级等级测评证书。2017年8月5日,在天津举办的正常人第五届“鹦鹉杯”全国手风琴大赛,在与参赛的全国手风琴专业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硕士生们角逐中,博史尼撒获成人A组铜奖的好成绩。2017年11月2日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第二届“阿炳杯”全国盲人器乐独奏大赛决赛西洋器乐组三等奖。
博史琛嫫2011年5月1日参加四川省2011年手风琴艺术节暨第四届手风琴比赛小学A组获金奖;2012年8月17日,在2012“霍纳杯”全国流行手风琴邀请赛中,获儿童B组金奖(参赛B组小选手129位仅此13人获金奖);在2015年12月四川省第八届手风琴艺术节暨手风琴比赛中荣获初中组金奖。
2013年8月20日,兄妹俩的手风琴重奏《快乐的罗嗦》,在兰州代表四川参加由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广电总局、中国残联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比赛,获器乐类金奖。把米易人的精神展现在了全国性的舞台上。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