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1 18:3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8月 | 查看:1119次
人物故事:
陈国厂,男,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村民,太康县高贤乡乡村医生。
“只要为乡亲们好,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陈国厂今年45岁,中等个头,紫色脸膛,话不多。从1994年开始当乡村医生以来,他除了帮乡亲们解除身体的病痛,还尽其所能为乡亲们排忧解难。
听说村小学的教室年久失修墙壁出现裂缝,陈国厂把家里的粮食卖了,又取出2万元存款,找了一帮工匠,不到半个月,新教室就盖好了。村头小河上的老桥断裂,眼看夏收到了,农机不能通过,陈国厂拿出2万元修建新桥,乡亲们很感激,将桥起名“国厂便民桥”。村里集资修路,他又带头捐了3万多元,孤寡老人到诊所看病拿药,他从来不收一分钱。2004年,他腾出自家老宅的4间房子成立了服务站,义务照顾本村的12名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衣、送药。这些年,经他照顾的孤寡老人有40多人,资助费用达30万余元。
2013年,陈国厂和妻子开办了一座养猪场,几番艰苦打拼,猪场生意红火,陈国厂攒下了600万元。手里有了钱,他想到的不是修缮一下自家多年的老屋,改善生活条件,而是一股脑儿把赚来的钱又花了出去,他用这600万为村民建了一所大型的医养院。医养院内有绿地,四层大楼内装有电梯,门诊大厅、超声科、检验科、心电图室一应俱全,还有健身房、阅览室、棋牌室、公共洗浴室,房间是标准二人间,内设呼叫系统、视频对话系统、入住老人定位系统,还有空调、电视、热水器等生活设施。医养院刚投用,陈国厂又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把医养院无偿捐献给了高贤乡政府。
对于陈国厂的“苦心”,高贤乡党委书记郑宏很清楚:“医养院捐献后,可使高贤乡附近5个乡镇的200名失能、半失能和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入住,享受专业医护人员服务和各项兜底政策保障,实现兜底脱贫。”
帮助别人他慷慨大方,对自己他却“抠”得很。陈国厂用的手机是花140元买的,身上的一件衬衣穿了多年舍不得丢。“前些日子下雨,他感到袜子湿了,才发现是鞋底磨坏了。”妻子韩翠红说。家中几间平房漏雨,他在房顶盖了一层塑料布,因为长期渗水,室内墙壁上出现多处发霉痕迹。家里最值钱的电器是冰箱,一台小黑白电视机已看了好多年,避暑用的还是电风扇。
“力所能及为乡亲们多做些事情,是我的心愿。”对家乡和父老的深情,陈国厂心中装得满满的。
“这里的条件比宾馆还好,俺算是掉福窝里了”
阳光明媚,天空蔚蓝,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医养院内绿树成荫。
“这医养院的条件比宾馆还好,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就连吃饭也有人给我们端,俺算是掉福窝里了。”2018年4月20日上午,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漳岗村66岁的五保户陈西良笑着说。上午,太康县高贤乡医养院开业,全乡37名失能、半失能和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入住该医养院,实现兜底脱贫。
61岁的周尚勤是贵州人,30年前,经朋友介绍,她嫁入太康县高贤乡陈尧村,但由于身体等多种原因,未能生育,生活也极其困难。现在,受益于脱贫攻坚好政策,高贤乡政府把她安置到了该医养院生活。“在这里生活无忧,吃穿不愁,哪一天想娘家人了,可以通过视频与亲人聊天,真是太感谢党的好政策了。”周尚勤高兴地说。
“老人家,在这里生活比家里好不好啊,请您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啊。”陈国厂询问一位老人。
该乡小楼村91岁的杨玉兰12年前唯一的女儿去世,一直一人生活。“在这比在家强勒多。在家虽说有锅、有面,可哪顿饭必须自己做,不做吃不嘴里。再则,像俺这样老年人不会用电、不会用气,做饭还得用地锅。在这,有服务员,有医生,身体不得劲了有人照顾,衣服有人洗,去哪找。”谈起在医养院几个月的生活,杨玉兰满脸笑容。
“老人大都牙口和消化不好,做饭时一定把菜炖熟炖烂。”陈国厂叮嘱一位正在做饭的师傅。
“目前,该医养院已入住37名特困户,而整个医养院可对太康县杨庙、王集、龙曲、高贤和芝麻洼等5个乡镇的200名失能、半失能和无劳动能力孤寡老人进行安置,实现兜底脱贫。”说起陈国厂投资600万元捐建医养院,高贤乡副乡长万军政竖起了大拇指。
陈国厂投资600万元捐建医养院的义举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新华网、人民网、河南电视台新闻60分、河南日报、大河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主流媒体在首页重要版面给予报道转载。面对广大网民的如潮好评,不善言谈的陈国厂总是嘿嘿一笑:“我是高贤乡的人,只要为乡亲们好,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