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16 23:03 | 来源:澎湃新闻 2018-08-15 19:51 | 查看:1306次
澎湃新闻记者 陈凯姿 实习生 李成平
“能救人,我就很高兴了。”8月14日,40岁的四川德阳人陶静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她于3日赴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捐献采集,受捐者是一名患血液病的3岁男童。
陶静说,早在2014年7月她就通过采集血样、报名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2017年10月底,经医院精确配型及对患者身体情况的衡量,陶静被德阳市绵竹红十字会告知,她与一名3岁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
为了捐献健康造血干细胞,陶静提前两个月进行身体锻炼。8月3日接受采集时,她出现嘴皮发麻、缺钙等症状,但仍觉得很高兴。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陶静因此成为四川省第13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陶静手持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德阳晚报 图
【对话】捐献前女儿曾咨询生物老师,会不会给妈妈造成伤害
澎湃新闻:您是怎么成为志愿者的?
陶静:2014年7月,有天我经过德阳市绵竹市中心广场,看到了志愿献血车,当时就上了车,通过采集血样、报名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
澎湃新闻:得知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时,是什么心情?
陶静:2017年10月底,绵竹红十字会打电话给我,说我和一名患者初次配型成功了,那时总共有四人通过初配。当年12月底,我们几个又进行了精配,最后只有我一个人通过。配型成功了,能救人,当然很高兴,也是做了一件好事。
澎湃新闻:为什么去年配型成功,到今年才采集呢?
陶静:主要要看小男孩的身体能不能接受手术。他还那么小,要等到身体情况稳定、能够接受移植手术时才能去。
澎湃新闻:这样的捐献,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陶静:采集时间的前两个月,我就在健身锻炼了。一方面,身体好的话,自己恢复快;另一方面,造血干细胞也会健康一些,对小男孩应该也会好一些。
澎湃新闻:为什么不在四川采集血样,而是赶去贵州?
陶静: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5家医院能够做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在四川采集得去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但当时这家医院的两台设备都有病人家属和志愿者在用,暂时没有位置了。所以我就近去了贵州省人民医院。7月29日坐动车出发,经过几天采集准备后,在8月3日正式采集。
澎湃新闻:采集过程顺利吗?
陶静:比较顺利。我提前一天跟医生说,我的血管比较细,他们便准备了B超仪来定位血管,但还是找了很久才把血抽出来,一共采集了15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过程中,我嘴皮发麻,出现了缺钙症状,医生也通过口服和输液的方式给我补钙。
澎湃新闻:有没有不良反应?
陶静:采集完第二天我就回家了,免疫力会下降,不过这是正常现象。
澎湃新闻:您与那名小男孩见过面吗?
陶静:没有,这也是基于保护双方隐私的原则,避免术后出现利益纠纷。不过,男孩父亲通过红十字会组织转交了一封信给我,通过这封信,我了解了小男孩的病情情况。
澎湃新闻:这样做也会耽误工作吧?
陶静:出发前几天,红十字会就给公司发了公函,公司领导非常支持我,还延长了休假时间,总共休息了15天。从贵州回来后,公司领导还特意到我家里慰问。
澎湃新闻:家人知情吗?他们支持您吗?
陶静:我父母还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年纪大了,有高血压,身体不好,我没有告诉他们。亲人朋友都很支持我。我女儿还特意去问了她生物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没有害,回来后叫我不要担心。她说,生物老师讲了,有利无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