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袁午寅:积极发挥余热的老党员(2图)

发布时间:2008-10-22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1 | 查看:2065次

老党员袁午寅(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卢亚飞配图)

袁午寅积极引进绢花产业带领村民致富(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卢亚飞配图)

  袁午寅,77岁,河南省鲁山县马楼乡楼张村人,共产党员。退休后本可以留在县城安度晚年,但是他毅然回到了老家。回乡后本可以好好地享受田园生活,但是他静不下来,成立老人道德协会,刹歪风邪气,调百家纷扰;自掏腰包组建文艺宣传队;外出考察,帮助村民找致富门路。

  “小车不倒只管推,我要为乡亲们发挥余热”

  袁午寅1952年参加工作,在税务系统工作了几十年,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工作者,获得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授予的荣誉证书和奖章,1993年退休。临退休时,领导对他说:“你是咱税务上的功臣,退休了该留在县城安度晚年了。”

  可是,袁午寅有他自己的打算:“我虽然退休了,可身板还结实。我是共产党员,小车不倒只管推,我要为乡亲们发挥余热,干点实事。”就这样,袁午寅毅然回到了沙河岸边的老家楼张村。

  楼张村有900多户3200多口人,后分楼东、楼西两个村民组。回村后,袁午寅看到村上红白事讲排场、为鸡毛蒜皮事就吵架、婆媳不和、赌博盛行等诸多不良现象,非常痛心,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袁午寅找到退休干部程广年等人,商议建起了老人道德协会,旨在“发挥余热、老有所为、服务乡邻、奉献社会”。老人道德协会吸纳了村上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工人等“五老”156人,袁午寅任会长。

  为杜绝铺张浪费,谁家有了红白事,袁午寅和道德协会会员义务帮着操办,而他们不吸一根烟、不喝一口酒,彻底刹住了讲排场、摆阔气之风,村民们拍手称快。

  协会成立后,袁午寅和协会会员自告奋勇担起了民事调解工作。村里有3个80多岁的老大娘,赡养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袁午寅苦口婆心地给她们的儿子做工作,使3位老人的吃、穿、住、就医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村里一对张姓亲弟兄分门另住,因贷款翻脸,双方各找了一些人要打架。袁午寅闻讯跑到现场,给双方讲法律、讲道理,使得双方最后心服口服。

  “为活跃村上文化生活,这钱花得值”

  提起袁午寅慷慨解囊为大伙儿活跃文化生活时,村民们赞不绝口。

  原来,一到农闲,年轻人无事可干,喜欢搓麻将、打扑克,赌博之风盛行。袁午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他自掏腰包办起了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并张罗着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宣传队要买锣鼓铜器、服装等,需资金6000元,他自己捐出5000元,协会成员捐款1000元。开始,宣传队只有几十个人,而现在已发展到150多人。

  有人问袁午寅:“你是70多岁的人了,收入有限,一下子掏几千元钱办文化事业,你不觉得心疼吗?”他爽朗一笑:“这钱都是我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活跃村上文化生活,这钱花得值。”

  “我要让每个人都有钱挣”

  让每个乡亲都富裕起来是袁午寅的最大心愿,也是他这些年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村民赵建功想致富但没门路。袁午寅知道他的心思后,领着他到本乡一养蝎厂学习饲养蟥粉虫。蟥粉虫是养蝎饲料,养蝎厂全部收购,效益很不错。目前,袁午寅又动员5户农民养殖蟥粉虫。

  2004年,袁午寅自费到赵村乡引进绢花加工技术,请来技术员现场培训。现在,楼张村有40户搞起了绢花加工。

  残疾人王建花对记者说:“我个子特别矮,行动不方便,庄稼活不能干,外出打工干不成,没一点儿收入,老袁就动员我学习加工绢花。开始,我想肯定干不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现在我能加工十几种花了,一天能挣10块钱左右的加工费。要不是袁老,我不真成了废人了吗?”

  为了帮助乡亲找致富门路,袁午寅两次去山东寿光、曹县考察大棚蔬菜和牧草种植,回来发动让农户种植。

  出外考察、引进技术,袁午寅全是自掏腰包。他说:“我天天东奔西跑,没少流汗,没少受累。可看到大伙儿有钱挣了,心里就高兴。我要让每个人都有钱挣。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户户穷得叮当响,啥时候才能和谐?”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