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警融乡亲 乡音化乡愁

发布时间:2018-07-02 21:42 | 来源:法制日报关注 2018年07月01日 06版 | 查看:1592次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王春 本报通讯员 张海涛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浙江温州是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第二故乡”,在外打工不易,一句乡音化解心酸忧愁。而一个老乡民警工作室,更成了外乡人的心灵港湾。
  近年来,针对流动人口基数大、服务管理难度大、涉案警情多、合法权益保障难等现状,温州警方积极提升推广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力推“乡情警务”模式。他们借调10多名外省公安机关民警,整合本局外省籍民警,联动政府相关部门,发动外地在温商会,招募老乡治安志愿者,搭建服务管理流动人口的工作平台——老乡民警工作室,开展服务宣传、矛盾化解、综合治理等工作,形成“老乡帮老乡,一起保平安”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打响了社会治理新品牌。
  乡警化乡愁矛盾不升级
  温州有流动人口300多万,个别地方出现人口倒挂现象,流动人口的大量集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也带来治安难题,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日趋增多。
  以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该区企业众多,其中有流动人口20余万,占实有人口的三分之二,全年涉及流动人口的警情、违法人员、受害人占总量的八成。
  “管好流动人口就是堵住最大的基础漏洞,警情案件将大幅度下降。”温州市公安局人口支队支队长金群说,为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建立和谐警民关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警务模式,搭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平台,开展服务宣传、矛盾化解、情报收集、综合治理等工作,达到矛盾纠纷不升级,综合治理不出事,服务保障不缺位。
  今年58岁的刘国平就是一名地道的乡警。4年前经温州市公安局邀请,他从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公安局派遣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工作,30多年的基层派出所工作经历,让他在这干得心应手。
  忆起去年10月那场突发纠纷,刘国平至今感慨不已:“好在处理及时,不然就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那天上午9点,江西省瑞昌市人徐某,在工作时出现机械故障,头部被砸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车间同乡人和死者家属召集100多人,聚集到企业车间以不能移动尸体为由,对企业漫天要价。尽管街道、派出所、特警等及时出动,但现场是锻造车间,到处是铁片锐角金属,极易引发次生伤害,能劝说解散人群,将尸体运往殡仪馆才是上策。
  此时,乡音最动人,刘国平闻讯及时赶到,独自深入人群,用江西话和当事人家属沟通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释之以法,家属慢慢卸下心防,同意解散人群,将徐某尸体移走。最终各方坐下来协商解决,达成了和解协议。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局长潘国杰分析说,流动人口矛盾纠纷类型有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合化、调处疑难化、矛盾易激化的特点,老乡民警工作室坚持疑难纠纷全介入,运用乡音调解法,从原来由事态扩大部门移交公安立案转变为老乡民警主动靠前介入,利用乡情优势,及时化解稳控,防止事态扩大升级。这一模式给该局警务大大减负。
  处理棘手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老乡民警别有一番用武之地。近日,老乡民警熊联福、闫俊营左右开弓,扎到老乡中,不化解纠纷不休息,三天两夜连续工作,终于让两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化干戈为玉帛。

乡情促乡防治理不出事
  “都是江西老乡,都说我们那儿的话,他当时确实挺难的,一时想不开要跳楼,过了那个坎就好了。”刘国平欣慰地告诉记者。
  刘国平提到的这件事,可不像他说得那样简单。当时他临时接到温州市公安局指令,瓯海公安分局辖区某企业因未兑现赔偿,徐某家属(江西鄱阳籍)聚集70余人在厂门口闹事。在没有得到厂方积极回应后,徐某和父母爬到厂房五楼楼顶欲跳楼自杀。
  在僵持3个小时后,“救火队员”兼“谈判专家”的刘国平赶到现场,利用乡音乡情,仅用几分钟的时间成功将徐某等人劝下围栏。
  “当时徐某整个人都虚脱了,刚开始很激动,听到我用家乡话劝他,语气稍微软下来,将心比心,他也是没办法了。现在他把我当老大哥,三天两头找我说说话。”刘国平说。
  以乡情为纽带,温州公安联合外地在温商会积极在老乡中招募治安积极分子,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出租房开展消防安全、治安安全等为主的红色巡宣活动,守护好老乡平安。
  同时,对辖区涉及流动人口的侵财案件受害人进行全回访,老乡防范意识大大提升,辖区入室盗窃警情大幅下降;对流动人口中的特殊人员、精神病人,老乡民警则通过重点走访、帮扶全关注,物建老乡信息员,布建“老乡情报网”,有效解决基层预测预警预防不够灵敏的问题。
  熊联福是四川开江县公安局派驻温州的老乡民警,他除了处理突发矛盾纠纷外,还时刻关注戒毒对象生活,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戒毒康复等服务,定期走访涉毒人员进行尿检,让吸毒人员感受关怀、安心戒毒,大大缓解了基层帮教人员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戒毒成功概率。
  来自江西修水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在浙江瑞安莘塍派出所工作的曾五一,曾经当过老师,考有律师资格证,已经当了9年老乡民警,在鞋厂林立、分布着两万江西人的莘塍很有话语权。9年来,他累计参与调解了几十起涉企纠纷事件和非正常死亡事件。
  来自新疆、在瑞安市公安局新居民管理大队工作的维吾尔族民警艾则孜,利用民族语言优势,帮助维吾尔族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
  温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蒋荣国介绍,2017年,温州市刑事警情下降16.7%,治安警情下降7.8%,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群体事件减少了40%,营商环境提升明显,社会治安环境提升明显。

乡亲解乡忧服务不缺位
  被大家广为传诵的老乡民警工作室,位于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路870号,与人才市场毗邻,绿植繁茂的公园,古色古香的建筑,集公安、公园、公益元素于一体。其内设便民警务室、安防体验室、乡音调解室、便民服务廊、宣传文化廊、党建为民展示厅,功能齐全。
  这里已成了老乡们的家园,来这喝口家乡茶,听听乡警乡音,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温州经开区每年因无证电焊被拘留的外来务工人员达四五十名,为了消除这一安全隐患,老乡民警工作室联合区人事、消防及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挂牌成立红色安全岗位课堂。课堂的第一项技能培训内容,就是免费为有需求的务工人员培训电焊技能,并由人事部门考核,颁发技能证。
  河南籍务工人员小王兴奋地说:“太好了!我早就想有电焊这个证,但想到要交一笔培训费,每次还要跑去市区培训,还要请假,太麻烦了,就一直拖着。现在好了,在这么近的地方就能接受培训,还不用请假,老乡民警真棒!”
  老乡民警工作室的工作职能,不但涉及化解矛盾、警情回访、特殊关注等警务活动,还涵盖了外来人口登记办证、技能培训、助老爱幼以及宣传服务全兼顾等内容。
  温州市公安局人口支队副支队长季晓春介绍,温州公安还定期开展“老乡民警在身边”活动,在本局外籍民警中,遴选在法律、心理咨询等各方面有特长的民警,兼任农民工子弟学校副校长及校外辅导员,到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结对助学、慰问讲课。对接卫生部门及滨海医院,常态化开展义诊活动,为70岁以上的老乡免费体检和“安心手环”发放,让老人子女安心上班。
  曾五一联合“萤火虫志愿者”队伍,立足瑞安莘塍,辐射全市,全年组织义务劳动、捐款捐资、进校入企宣传消防法律知识等形式参与当地流动人口服务。“乡情警务”工作模式,在发挥潜移默化的“维系”正能量,消除了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隔阂和偏见,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温州公安“筑巢引凤”的有力举措下,温州自然就成了许多老乡民警口中“来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而对于老乡们,更是来了便留下成为志愿者。“人在他乡,大家都不容易,能帮到老乡很有成就感。”老乡民警如是说,这也正是老乡们的心里话。
  “手机刷一刷,5863帮你忙。”温州公安还为“老乡民警工作室”注入科技动力,推出了“5863”APP即“我帮老乡”手机应用,老乡通过“5863”APP,可以实现网上举报、投诉、求助、学习。APP与政府“四个平台”无缝对接,与公安预警平台同步推送,以“看图干事”的形式下达任务,指令老乡民警完成涉及流动人口的服务宣传、矛盾化解、情报收集、综合治理等工作。信息化手段使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更精准、更高效,更人性化,得到了老乡们的频频点赞。
  温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罗杰表示,乡警乡心融乡亲,乡音乡情化乡愁。今年是温州公安机关实施固本强基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又恰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这是强化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机遇,“乡情警务”是温州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途径,有效维护外来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真实写照。目前,温州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深化完善“乡情警务”模式,力求将其打造成为当前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名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