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有道理但没意义”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8-06-11 11:31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06-05 02版 | 查看:627次

  可能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有时读到一篇文章感觉很有道理,逻辑性也强,但回过头来想想,并没有多少现实意义,读过后便不留任何痕迹。

  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有道理但没意义”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文而文,文没有应验在事上。也就是说文章不是从工作生活的实践中来,而是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出来的。这样脱离实际的文章是浮在事上的,不能用来指导实践,看上去再有道理,也是轻飘飘的,毫无意义。

  “虚、假、空”文章的炮制者,对此心知肚明,“反正也没人看”。懒惰的,直接抄袭,全文只把“2017年”改成“2018年”;“勤快”的,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只要“洗稿”功夫深,不尽“原创”滚滚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可能有什么价值。

  即使文学作品中的虚构部分,也是来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的。但像文件通知、总结材料、调研报告等这些服务工作、直接指导工作实践的文稿,也落入“有道理但没有意义”的窠臼,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不利于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必须坚决纠正。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写道,“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要让文章“有意义”,就要求真务实。特别是为工作服务的公文,内容应当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反映真实情况,作出客观分析,不仅有对人对事的针对性,还有指导实践的可操作性。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脱离实际的文稿,言之无物的文风,不仅没有意义,还会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贻误问题的解决时机。

  哲人说:“道理是直的,但路经常是弯的。”道理要顺着实践的步子进来,才能与路合拍。凭空搭建起道理的“四梁八柱”,再用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文章,看上去再有道理,也是空对空、脱离实践的,一应验在“弯”路上,自然就行不通。大话、空话、套话充斥的文章,一般都是空发议论。道理对不对?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就是不管用。因为不针对具体人具体事、不指导具体工作,再有道理也只不过是正确的废话。实践是检验文风的重要标准。换言之,也只有经过扎实调研、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才能写出直面问题、有的放矢的文章,从而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工作落实。(陈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