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台风报道中一闪而过的瞬间,背后细节引人深思(4图)

发布时间:2018-06-09 10:06 |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6-06 18:23:59 | 查看:534次

(观察者网/朱新伟)这是央视6月5日报道台风时,一张看似普通的图。其背后,却隐藏着大量细节,值得我们深思。

科普作家@中国气象爱好者 解读:

1、这张图是官方台风预报部门首席预报员许映龙老师在工作。许老师正前方的屏幕上,有一张是日本气象厅网站。每次台风来,由于日本气象厅(JMA)握有台风命名权,所以“刷JMA”是预报员和爱好者的必备功课。许老师也在不停的刷JMA,看看4号台风是否得到“艾云尼”的命名。

2、很可惜,今天(指6月5日)一天日本都没给台风命名,但其实这个台风已经在西沙群岛附近,暴雨云团已经开始在华南上岸,各项技术指标也达到了命名的条件…如果不升格台风,势必对海南广东广西的灾害防御带来负面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今天早晨很可能由许老师拍板,果断升格4号台风;但因为日本气象厅才是世界气象组织认定的台风命名机构,所以只要日本气象厅不命名,这个台风只能是4号台风(暂无名),而不是4号台风(艾云尼)。

3、日本气象厅为什么不命名?有两个原因,第一4号台风确实很弱,虽然技术指标都达标,但也处于可命名可不命名之间:第二就是日本气象厅对影响自家的台风积极,对影响我国的南海台风一向不积极。4号台风还算好的,像2014年在南海加强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日本气象厅就是不承认它的强度,我们用中国气象爱好者微博发了很多帖子,并且发电子邮件去询问都没得到有效回应。这个有色眼镜戴了很久了。

4、为什么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命名权不在中国而在日本手里?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就是日本的气象科技家底厚,基础研究多,以前的水平确实高出亚洲其他国家一大截,在世界气象组织话语权大。我国最近几年气象水平突飞猛进,但总体而言还是和日本有差距的。尤其是像许老师这样真心热爱台风又能深入研究、对各项数据资料技术了如指掌的专家,其实不算多。

5、台风预报是一门苦差事,要懂大气会编程,要看海量的历史和实时资料,要不停的学习研究,还要写大量的文书材料,台风来了要熬夜盯着,台风走了要对比历史举一反三,这不是敬业就能做好的,必须要有十足的兴趣,还得有充沛的体力。新闻报道里曾经提到过,许映龙老师会一帧一帧的看云图,一个一个台风看背景场,存了好几个硬盘的资料—这我完全相信,也确定许老师是货真价实的爱好者和台风迷。但就是这样的专家,收入不用和fbb等比,和香港天文台的台风专家比,恐怕也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6、台风命名权我国肯定要拿回来,我国是全球台风(热带气旋)登陆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也是台风研究、应用需求最强烈的国家,近几年随着近海海温升高,近海爆发台风增多,争取台风命名权不仅仅是个面子的问题,更是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不过,要拿回命名权,要靠硬实力,需要让像许老师这样的专家无后顾之忧的安心工作,也需要包括爱好者之内的社会各界的努力。(注:引用完,博文转载已经作者授权)

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6月5日下午15时写了一篇《台风的自白》,文风“卖萌”:

大家好呀,我是小四,但我的名字其实不是小四,我的名字还挺好听的,就可惜现在还不能叫[悲伤]那就暂时还叫小四吧[悲伤]

一个多小时以后,又发了一条“招生广告”——为什么给日本而不给中国,是因为以前我们技不如人。

许多网友看完都感慨,没想到背后还有这段委屈。

@局座召忠后援团:这个要转下,没想到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失眠患者lsy:我有个五人同学群 时至今日 毕业两年 群内五人全部转行了 做气象真的不容易

@依然-yhm:国之重器。。唉

直到6月6日早上6时,4号台风登陆我国广东省时,它都还没有名字。

一直到6日早上9时,中央气象台才能正式宣布,4号台风有名字了:

再重新介绍一下自己——大家好呀,我叫艾云尼,是今年第4号台风,英文名:Ewiniar,名字来源:密克罗尼西亚,名字意义:传统的风暴神,未来我会在广东西部近海四处溜达,请你们注意保护好自己。

但是,我们也不必灰心丧气。中国在气象领域一直在积累实力。

同样是在6月5日,晚上的21时07分,中国最新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据《环球时报》报道,原先它计划定点在东经86.5度,由于目前运行于印度洋上空的欧洲气象卫星均处于超期服役状态,应世界气象组织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它的定点位置改为东经79度,使其覆盖范围不但包含我国全境,也可以弥补欧洲气象卫星退役后,印度洋上空出现的气象卫星监测空白,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等提供气象卫星监测服务。

一起努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