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本:古稀老人在自家小院创办“乡野文化棚” 7年来免费向村民开放(图)

发布时间:2018-05-30 16:19 | 来源:中国好人网 2018年5月 | 查看:1371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汪世本,男,1950年3月生,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观兴村村民。

  事迹简介:他是一名书画爱好者,精心谋划了20年,将自己居住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乡野文化棚”,大力倡导读书、学习之风,引领周边的村民爱上读书,让书香润泽乡村。他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每逢春节义务为乡邻义务写春联,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并为他们免费提供学习场所。他是一名助人为乐的老人,连续数年将自己栽种的数万斤蔬菜无偿送给乡镇敬老院等福利机构。他先后当选“铜陵好人”、第二届铜陵县道德模范、江淮志愿服务典型,并荣获“老有所为奉献奖”等荣誉称号。

  “乡野文化棚”惊艳铜都

  现年68岁的汪世本是安徽省铜陵市西联镇观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就在2011年,他却做出了一件轰动铜陵文化界的“大事”——在自己居住的农家小院里创办了一座“乡野文化棚”。

  2011年3月23日,汪世本创办的“乡野文化棚”举行了揭牌仪式。简陋的农家小院,三间红砖青瓦的小平房,平日寂静的院子里突然变得热闹非凡,屋内、屋外的墙壁上挂满了书画作品。市县有关领导来了,铜陵诗词学会的诗人来了,铜陵书画联谊会的书画艺术家来了,大家在参观文化棚的同时,纷纷挥毫泼墨,现场题诗作画,为文化棚献出自己的墨宝。前来参观的市老年书画联谊会会长高光明激动地说,一个农村书画爱好者,能有这样的公益心,让人感到钦佩。

  安徽日报、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铜陵日报、铜陵广播电视台先后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时任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亲自为“乡野文化棚”题字。

  不忘初心  圆梦乡村

  汪世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世纪60年代,初中毕业后因“文革”被迫中断学业,回家务农,但对知识的渴望、对书本的热爱近乎成痴,劳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藏书。“当时茅台酒8块钱一瓶,《红楼梦》一套4册也是8块钱。我不买茅台酒买了一套《红楼梦》,呵呵,痴迷到这种程度”。汪老的家庭并不富裕,主要收入都来自农业,“碗里有粥不算贫,家中藏书方为富”,汪老初心不改,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其中,经过经年累月的收藏,共收集字画500余幅,藏书5000余册,报纸数万张,书画作品50多幅以及象棋、围棋等物品。

  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各种思潮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汪世本认为,现在农村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很多很多人日子富了,精神上却很贫穷。在农村,打麻将、玩牌赌博是很多村民主要的娱乐方式;而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缺位迷上了黑网吧,等等。说起开办“乡野文化棚”的初衷,汪世本说“我很痛恨那些聚众赌博的人,尤其是那些黑网吧,害的小孩都不回家,都变成网痴了。我想多一个文化棚少一个麻将室、少一个黑网吧,搞文化棚就是伸手拉他们一把,来了有书看有网上。”于是汪世本想到为村民创办一个文化活动场所,能使周围村民在空余时间有一个去处,使留守儿童有一个学习的地方。

  2011年年初,汪世本决定将他近20年的梦想变为现实,他将自己的想法向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立即得到了市、县有关领导的支持。阳春三月,在油菜花飘香的季节,农家小院的飘出浓浓墨香更加吸引了八方来客。汪世本说,“乡野文化棚”不仅可以服务农村,还可以为城里人服务,现在农家乐旅游活动越来越热,文化棚可以为城里人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农村文化;如今城里的空巢老人多,而农村有很多空闲房屋,我们可以让空巢老人与农村家庭进行结对互助,让城乡老人加强交流,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用爱筑路 美了乡村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汪世本老人只能靠每月340元的新农保和少量的农业收入维持生活。为了把“乡野文化棚”建设好,汪世本不仅掏光了积蓄,他还把“铜陵好人”奖金、“老有所为奉献奖”、第二届道德模范奖金和儿女们贴补家用的钱全部用于“文化棚”建设,仅院内围墙、地面硬化、塑钢大棚等基建他就自掏腰包12000多元。汪世本说:“在有生之年,只要身体还行,我会一直把乡野文化棚办下去,大门永远为大家开放!”

  自“乡野文化棚”建成以来,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汪世本的农家小院里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汪世本总是热心地为大家免费提供茶水、点心,并义务为大家解说书画作品。人们在感受书画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汪世本老人热衷公益事业的淳朴、高尚的心灵。

  说起汪世本,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真情为他“点赞”,都说他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好人。70多岁的村民查从新说,“前年春节后,汪老通过自家的网络,下载了1983年以来历届春晚的视频,下雨天或农闲的时侯就放给我们这些老年人看,他真是一个很有心的人。”

  汪世本的好不仅是体现在他创办“乡野文化棚”,丰富了乡邻的文化生活,更在于寻常日子里,他真诚待人、无私助人。每年的春节前,他总是买来红纸和笔墨,无偿地为村民们写春联,村民们有求必应、满意而归。每年汪世本都会在自己家的地里种一些青菜,无论是爱心人士还是其他市民来采摘,他都一律不收费,他还把90%的菜薹无偿赠送给学校、乡镇敬老院、养老中心等福利机构,连续7年免费提供蔬菜近4万斤。在汪世本的家里,路过的人时常会听到一阵阵欢快的笑声,那是留守儿童们快乐的笑声。因为汪世本家是村里留守儿童的乐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畅游书海,安静地读书学习,也可以学习书法、绘画,因为这里有一位受人尊敬的汪爷爷。汪世本因为事迹突出,被授予“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

  汪世本,一位厚实农村文化的农民,一位助人为乐的志愿者,他没有豪言壮语,事迹平凡质朴,但他的大爱就像一股清冽的甘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田,馨香益远,弥久醇香。

来源:安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