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工匠曾艳梅:为中国轨道交通引领世界而奋斗(图)

发布时间:2018-05-27 21:19 | 来源:新华社 2017年04月29日08:58 | 查看:1072次

  曾艳梅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资料照片)。爽朗的声音,亲切的笑容,见到身着工服的曾艳梅时,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的她,朴素得不像是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转向架设计师。然而,就是这个质朴的女设计师,用18年的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教授级高工,设计出了世界最先进的转向架,让一列列“中国制造”的列车安全平稳地驰骋在世界各地。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沙4月28日电(记者 阳建)爽朗的声音,亲切的笑容,见到身着工服的曾艳梅时,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的她,朴素得不像是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转向架设计师。

  然而,就是这个质朴的女设计师,用18年的刻苦钻研,从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的教授级高工,设计出了世界最先进的转向架,让一列列“中国制造”的列车安全平稳地驰骋在世界各地。

  出生于湖南偏远山村的曾艳梅,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1995年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经过四年机械制造的专业学习,曾艳梅从1999年开始从事轨道列车转向架设计。这个类似于汽车底盘的关键部件,直接关系着列车转向、减震、牵引制动等功能,决定着运行安全。

  从最基础的零部件开始,她把每一次“小设计”当做自己技艺提升的契机。每当设计完成,她就跑到生产车间与一线工人交流,将反馈的合理建议纳入设计方案,以确保设计更加完善。由于转向架位于机车的最底部,曾艳梅工作时要钻进转向架下部的坑道,蹲着仰头仔细核对生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于是,“弯腰低头”“蹲下仰头”成为她最常做的动作。

  一次次繁重的“低头仰头”设计任务,锤炼了曾艳梅的坚强意志和不断追求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为了打破国际上对地铁转向架技术的垄断,中车株机从2005年开始自主研发时速120公里速度级B型地铁转向架项目。年轻的曾艳梅主动请缨,承担了工作量最多、难度最大的转向架构架的研发。她搬进了离办公室最近的单身公寓,办公室画图、车间讨论工艺……只为吃透和消化国外每一个零部件的工艺。

  最终,这个转向架项目提前完成研发,成功摆脱了此前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地铁高速技术自主化“零”的突破。

  “不同的线路,对转向架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创新,而每一个创新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曾艳梅告诉记者,转向架所有的设计都必须要计算,如今她对转向架的每一个细节都烂熟于心。

  “杯水不晃”、“立币不倒”……曾艳梅不断要求自己突破,力争让列车更平稳、更舒适。学习,是曾艳梅锤炼工匠精神的重要法宝。参加国外轨道交通展,她会入迷地趴在地上拍照、画图。去外地出差,她常常趁着空闲时间乘坐当地轨道交通,体验其平稳度、舒适性并牢记在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曾艳梅凭着“拼劲”和“闯劲”,辛勤奋战在转向架设计一线。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她的小孩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被送去寄宿学校。在孩子的眼里,“妈妈只会工作,不会梳妆打扮”。

  怀着“让中国轨道交通走得更远”的梦想,曾艳梅不断挑战不可能。由她主持研发的时速120公里速度级A型地铁转向架,成为全球首个速度等级最高的A型地铁转向架,综合水平为世界最先进。

  为了让出口非洲的列车转向架适应当地的高温天气,她刻苦攻关当中的橡胶件,尽可能提高产品的可维护性。去年,由她主持设计的“耐热型”大功率电力机车转向架,被搭载到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上,以“耐热”品质铺就了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

  2010年,曾艳梅领了为土耳其轻轨列车设计转向架的任务。针对当地特殊的线路,曾艳梅和同事拿出了“铰接式转向架”的创新方案。在该方案遭遇机械加工瓶颈且世界范围内均无经验参考的情况下,她一次次测试、修改和完善设计,成功弥补设计与制造的鸿沟。最终,这一发明专利获得第18届中国专利金奖。

  18年对工匠精神的坚守,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国专利金奖1项、授权专利30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中国南车科学技术奖2项……目前,曾艳梅所在团队研发的转向架技术和产品已形成53亿元收入,带动了我国钢铁、齿轮传动、电机等10多个产业的发展。

  今年2月,曾艳梅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她表示将不忘一名设计师的初心,继续辛勤劳动,以创新的思维努力攻克更多设计难关,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转型升级添砖加瓦。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