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高擎理想信念火炬 ——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武部传承井冈山精神纪事(上)(图)

发布时间:2018-04-20 08:46 | 来源:中国军网 国防部网 2017年9月17日 第01版 | 查看:3710次

本报记者 费士廷 宫玉聪 特约记者 刘国顺

湘赣两省之交,千里罗霄之腹,千峰竞秀,万壑争流,五百里井冈,江山如画,气象万千。

弹指九十年,须臾不能忘。这五百里井冈,曾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身在井冈山,革命理想高于天。作为全军成立最早的“红军武装部”,井冈山市人武部坚持传承井冈山精神,争做新时期红军传人,先后荣获15项国家级表彰、103项军区(省)级表彰。2016年,井冈山市人武部从全国2600多个人武部中脱颖而出,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先进师旅团级单位党委”“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向前走,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初秋时节,记者走进井冈山,探寻井冈山市人武部高擎理想信念火炬不断前进的足迹……

身在井冈山,总能让你心里涌起一股信仰的力量

丁酉之年,在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一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时代大考也摆在井冈山市人武部官兵面前。面对前所未有的时代大考,新一代井冈山军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和作为,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曾繁中是人武部军事科参谋,硕士研究生毕业,负责每年征兵、潜力资源调查等工作。今年6月,曾繁中任副营职满3年。由于人武部副部长、军事科科长职位空缺,按以往惯例,作为军事科工作的实际负责人,曾繁中提升正营职问题不大。

然而,随着国防动员系统改革启动,人武部现役编制减少,曾繁中这次没有得到提升。此时,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如期而至。井冈山市人武部曾连续56年无责任退兵,这样一项重要工作,这样一块“金字招牌”,要交由曾繁中负责,是对曾繁中的考验,也是对人武部党委一班人的考验。

“我是一名党员,‘无责任退兵’的牌子不能砸在我手里。”从组织报名、体检到复检、政考、定兵,曾繁中全程参与、全程负责,没有丝毫懈怠。

曾繁中为什么能如此?人武部官兵众口一词:因为他身在井冈山,因为我们人武部前面有“井冈山”三个字。

革命理想高于天。在人武部官兵眼里,巍巍五百里井冈,16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散落其间,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将士为理想信念而英勇献身的崇高追求,就是人武部官兵心中熊熊燃烧的火炬。

人武部官兵忘不了站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里的那一刻。两年多斗争时期井冈山牺牲的烈士有48000余人,平均每个月牺牲1500余人,而留下姓名的烈士只有15744位。

“站在吊唁大厅,默念着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想起那么多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烈士,我不能、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曾繁中这样说。

“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井冈山村村寨寨都经历过‘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的残酷洗劫,都经历过‘村中留残墙,坡上走虎狼’的悲惨境况。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井冈山人民仍然义无反顾跟党走。在粟山村,结拜8兄弟全部参加了红军,最后一个都没有回来。”面对记者采访,人武部职工曾润洲动情地说,这井冈山的哪一村、哪一寨,都有烈士,都是课堂。

遇到问题想不通,烈士陵园三分钟;关键时刻怎么做,想想革命老前辈。人武部组建至今,历经9次体制编制调整,人员在变,任务在变,干部职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始终没有变。

在当年人武部归属地方编制时,职工涂利华曾经留职经商,靠着头脑灵活鼓起了腰包。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严禁经商,他说什么也想不通,工作也提不起精神。人武部领导有机会就带他到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给他讲井冈山革命传统,讲那些为理想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渐渐地,涂利华的思想有了转变。51岁那年,他递交了第7份入党申请书,并如愿以偿,庄严地在党旗下举起了右拳。

如今,两鬓斑白的涂利华临近退休,说起当年入党的事,他动情地说:“身在井冈山,总能让你心里涌起一股信仰的力量:爱党、兴党,无论何时都要为党贡献自己的一切。”

身在井冈山,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你,净化着你

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右侧山坡上,一棵小树下,有一块镌刻“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字样的墓碑,这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去得最多的地方。

曾志1926年10月入党,曾参加过湘南起义、黄洋界保卫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井冈山市人武部官兵敬她爱她,景仰老人高尚的品格。

当地村民石金龙曾多次受邀到人武部,讲述他奶奶曾志的故事:“我曾随父亲去北京找奶奶解决商品粮户口,奶奶没同意;我的女儿考大学,奶奶说可去北京读书,我们高兴坏了,以为孩子能上名牌大学了,可奶奶只给安排了一所民办学校;奶奶去世后没有通知我们,只让姑姑带回一盒骨灰和一份《生命熄灭的交代》的遗嘱。她千叮咛万嘱咐: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

井冈山市人武部政委孙其兴说:“身在井冈山,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你,净化着你……”

人武部部长刘宗成,自调到井冈山市人武部工作以来,已连续4个年头没有回安徽老家过团圆年。今年春节,他原本想回去看望生病的母亲,却赶上井冈山市脱贫攻坚的评估检查。他是市委常委,又是部队参与脱贫攻坚的负责人,天天守在扶贫点上。孰料,在井冈山市宣布脱贫摘帽的前5天,老人去世。消息传来,刘宗成掩面而泣。

人武部保障科科长苏波,原是一名坦克营营长,因为改革调整交流到人武部工作,先后干过政工科干事、科长。同期毕业的军校同学都调正团了,他却正营7年没动。

有的人说他“越改官越小,越改离战场越远”。可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却动情地说:“来到井冈山,想一想那些牺牲的前辈,想一想曾志老人,就会感到自己很渺小。只有踏实做好当下的工作,才不枉来了一趟井冈山。”

职工王建华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在地方当老板的同学得知他每月工资仅有3000多元时,既惊讶又不解地说:“就这点儿钱,你还干得那么起劲,图啥?干脆跟我干,给你双倍工资。”

王建华谢绝了。他说:“身在井冈山,我们是没有高薪,但当年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拿过高薪吗?我是党员,我不能总考虑个人利益得失,要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老职工黄志信来人武部27年,负责看管一片树林,每天打草、除虫、施肥,几十年如一日。他是一名普通职工,其父亲曾任井冈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有人说,凭老黄的关系,要想换个更好的岗位,算不了多大的事。听了这些话,年过半百的老黄憨厚地说:“守在井冈山,就是一种幸福。”

身在井冈山,总有一种精神让人割舍不下,你会时刻爱着她、传播着她

“井冈山上哟喂,太阳红啰嘿,太阳就是毛泽东啰。万水千山都照亮呃,照得人心暖烘烘……”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

民兵讲解员李海清在讲解井冈山革命历史的间隙,主动为记者唱起这些耳熟能详的歌谣。她对记者说:“这些歌谣最提神,来井冈山的人都爱听,我也最爱唱,有时在梦里还唱。”

“这些歌谣,也是井冈山精神的一种载体。”刘宗成说,身在井冈山,总有一种精神让人割舍不下,你会时刻爱着她、传播着她,她就是井冈山精神。

每当听到这些熟悉的歌谣,人武部职工曾润洲都有些激动。23年前,他从部队转业到井冈山市人武部。如今,他不仅是小有名气的“井冈通”,还是热爱井冈、宣传井冈的“井冈痴”。

曾润洲曾不辞辛劳,连续多年走遍井冈山大小村寨,收集了108首井冈山当地歌谣。一名话剧团领导来井冈山参观,曾润洲不仅给他讲井冈山历史,还领着他拜访老乡,深受感动的话剧团领导回去后写出了电视剧《井冈山》的剧本。

作为井冈山精神宣讲团成员,这些年,曾润洲每年都要外出宣讲,无论到哪支部队,他都会声情并茂地讲述“井冈山道路”。

当年,红军把革命道理宣传到千家万户,在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这些年来,井冈山市人武部干部职工把挖掘、宣传井冈山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他们说,身在井冈山,就要珍爱“井冈山精神”这一宝贵财富,让其光芒四射。

荷花乡大仓村,四面环山,是当年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前与袁文才第一次会面的地方,现存的吊脚楼、林家祠等是毛泽东上井冈山的重要历史见证。

刘宗成第一次到这个村挂点帮扶时,发现吊脚楼年久失修,四处漏雨,几乎倒塌。“这是井冈山革命遗址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见证,不能任其荒废。”回来后,刘宗成找当地领导汇报,找博物馆求援,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0多万元,对这处遗址进行了修葺。

近年来,井冈山市人武部协调落实2000多万元资金,对坝上村毛泽东旧居、防务委员会等5个红色遗址进行了修缮,保护了红色资源。

在井冈山景区,还活跃着一支井冈民兵宣传队,她们自编、自导、自演,把井冈山精神通过优美的歌声传遍五百里井冈,传到祖国大江南北,甚至还把井冈山歌谣唱到了国外。

电视剧《井冈山》的主题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最初由民兵排长江满凤演唱。当时,剧组要给她20万元作为报酬买断发行版权,她拒绝了。她说:“当年我爷爷江治华写这首歌时没想过要钱,我今天唱这首歌更不能收钱。”

井冈民兵张艳华,曾以一曲《映山红》荣获第一届全国红歌会“优秀歌手奖”。2008年7月,在江西省电视台组织的《俄罗斯-中国年》红歌会活动中,她把《十送红军》唱响在莫斯科红场的上空。

如今,井冈山市人武部官兵,正高擎理想信念的火炬,不忘初心,一路向前,意气风发地昂首奋进。

上图:井冈山市人武部部长刘宗成和村民曾金泉交谈。

陈美蓉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