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林觉民故居见证百年风云 “为天下人谋永福”

发布时间:2018-04-10 11:07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4-09 04版 | 查看:1043次

  本报记者  何  璐

  朱门灰瓦,曲线山墙,一座古朴的旧式建筑,静静伫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北隅,门前矗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福建省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这里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故居。

  故居外,车水马龙。院落里,清静幽雅。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目光炯炯,直视远方。《与妻书》的片段在耳旁响起,让人仿佛置身百年前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这里说起来也是市级文保单位,可连牌子都没挂,院里院外杂草丛生,路过的没人知道它是林觉民故居。”在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任馆长李厚威的记忆里,林觉民故居的保护过程也曾经历过一番波折,“门口那块市文物保护碑上,还曾出现过一个脸盆大的‘拆’字。”

  李厚威今年71岁,他对林觉民故居的关注源于特殊的家族情结。李厚威的父亲李昇浩、大伯父李心庄都是辛亥志士、同盟会会员。成年后他从伯父李心庄的旧笔记里无意中发现,林觉民曾是伯父的学生。“为了引起大家对林觉民故居的重视,我连续写了四封‘抗议书’发表在《福州晚报》上,并不断写信向政府建言。”

  在时任市委领导及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下,林觉民故居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大潮中得以保全。1991年,林觉民故居暨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成立。如今,卧室内的一桌一椅,陈设如故。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与17岁的陈意映成婚,住进了林家老屋西南一隅约10平方米的小屋。广州起义前,在香港滨江楼的一间小屋里,林觉民挥笔写就了感动无数人的《与妻书》。这封书信既充满革命者的慨然正气,又饱含着对妻子的浓情蜜意,百余年来,不知多少人读罢泪流满襟。

  “林觉民名满天下,因为他是‘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因为他的《与妻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最美的情书’。”李厚威说。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觉民参加革命起义之时,便已知此去前路凶险、生死未卜。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李厚威感慨,皆因要“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与妻书》背后的家国情怀,林觉民在时代变革面前的坚守与摈弃,仍值得今天的人们细细品味,“在个人选择日趋多元的今天,他追求民主进步、‘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精神内核依然熠熠生辉,学习、缅怀林觉民等革命先辈,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从1991年修复开放以后,来林觉民故居参观的游客便络绎不绝,许多人对《与妻书》中描写的“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窗外疏梅筛月影”等颇感兴趣,专程来找寻。

  “林觉民的事迹在台湾被写入教科书,好多上年纪的台湾人甚至能全文背诵《与妻书》。”李厚威说,“《与妻书》连同它所描绘的地方,已经成为架设在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心灵上的桥梁,而只有继续保护好林觉民故居,才能护好这些历史记忆的载体。”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