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6 15:07 | 来源:西藏日报 2018年3月24日 第09版 | 查看:1830次
本报记者 万慧
一种使命,他放弃北京优越的都市生活,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边疆援藏;
一句誓言,他以苦为乐,不畏山高路险,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兢兢业业,只为温暖藏区师生的心;
一份责任,他在第一个三年援藏期满之后申请继续留藏,为西藏教育发展献智献策;
……
援藏四年多来,北京市第七、八批援藏干部、拉萨师专公共教学部主任付兴凭借勇于担当的勇气、满腔热血的干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丹心献雪域,赤诚育桃李”的援藏之歌。
有一种使命叫奉献高原
第一次见到付兴,就被他风趣的谈吐和平易近人的性格所吸引。听说中专毕业的他,自学法律、外语,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让记者不由得敬佩起他的不甘平凡且自强不息。
来西藏的种种,对付兴而言,如昨日般历历在目:“2013年,我在首都师范大学有着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听说北京市要选干部去援藏,我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把来自祖国首都的先进教育理念播撒到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从平均海拔43.5米的首都北京,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拉萨,付兴不顾高反带来的严重不适,一心扑到西藏的教育事业之中。
在拉萨师专,他以教务系统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新建的教务管理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他得知拉萨师专紧缺法律教师,便主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本职管理工作之余,义务帮学校承担十余门法律课程的授课工作。
付兴讲的课,大家都很喜欢。“他的课堂内容充实,视野开阔,真不愧是从首都来的人才。”这是全校师生对他的一致认可。
在完成本职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之余,他放弃周末和假期休息时间,把普法和普教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坚持送法下乡和送教下乡,不畏山高路险,跑遍拉萨市各县(区)及昌都等地,把北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法治精神送到西藏最边远的学校,温暖了藏区师生的心。
有一种责任叫民族团结
2016年7月,在“日光城”拉萨,新一轮的援藏干部轮换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时,付兴毅然决然地申请继续援藏。
“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援藏工作的伟大征程中来。”付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积极与首都师范大学团委协调沟通,为拉萨师专捐赠图书20万册;
多次邀请北京专家学者到拉萨师专举办专题讲座和论坛,开阔师生视野;
与内地有关部门联络,为西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赴京治疗积极奔走;
发起西藏与内地小朋友心连心活动,为拉萨市林周县藏雄村小学的孩子们募集价值10万多元的羽绒服;
……
付兴不断思考着拓展援藏工作的途径,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进京藏人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目前,首都师范大学与拉萨师专形成互访机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首都师范大学将持续加大援藏力度,定期增派支教老师到拉萨师专授课讲学,并接收拉萨师专骨干教师和干部到京交流学习。
此外,他和拉萨师专的大学生、西藏SOS儿童村的小朋友、拉萨市林周县藏雄村村民结对帮扶,在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给予无私帮助。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付兴说得斩钉截铁。
有一种情怀叫报效祖国
“祖父为我取名‘付兴’寓意深远,此生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奋斗和奉献,将是我全部的人生价值。”付兴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令他十分振奋。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教育是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他深知西藏高校管理人才和教育师资紧缺对西藏教育整体发展的限制,第二次援藏近一年,先后在《西藏日报》《北京工作》《黑河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和文章,为法治西藏和西藏高校依法治校积极建言献策。
十九大胜利召开,他发起成立西藏高校首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机构,主持编写学校十九大精神系列教材,为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9月,自治区领导亲切看望他,对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及为西藏长治久安作出的贡献予以充分肯定。
他把党中央对西藏各族群众的感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好干部形象,先后被授予西藏“青年五四奖章”、西藏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拉萨市“优秀援藏干部”、首都师大“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我把对祖国的热爱奉献给了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唯独对我的家人十分欠缺,一人援藏,全家援藏,我会用我的努力,让家人为我自豪,让北京为我骄傲!”付兴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