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5 10:23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3-23 11版 | 查看:547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本报记者 刘佳华 潘俊强 崔 佳 张 垚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干部培训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改革”。基层干部怎样才能成为复合型干部,如何培养壮大复合型干部队伍?
从清华大学毕业,余峻舟成为广西南宁市的一名组织部门干部。2016年,当余峻舟被选派到龙昌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他心里有些不落底,村里情况什么样?自己能完成好任务吗?
余峻舟的困惑不是个例。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面临的问题复杂而具体,对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也提出了更大挑战和更高要求。党员干部怎样才能成长为多面手?该如何帮助干部提高实践应对本领?
一线成为干部成长的主场
来到龙昌村,望着高高低低的村落,余峻舟有些无处下手。
这里位于南宁市马山县东北部大石山区,地势低洼,易旱易涝,全村有5个自然屯在山上、8个屯在洪涝区,这两处也是全村最艰苦、最困难的区域。
余峻舟只能先用笨办法,一户一户去核实家庭基本信息,不在家的就打电话问询清楚。从最开始的焦头烂额、手忙脚乱到有条不紊,在和乡亲们频繁的交流互动中,余峻舟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与村民们打交道的能力强了,更能明白村民心里咋想的,我说的话也有人听。”余峻舟觉得,相比原来做组织工作,自己从说内行话变为说百家话,融入群众、为民服务的能力更强了,连气质也由文质彬彬变得有些“粗犷”。
通过摸底,余峻舟对如何扶贫有了自己的想法。“我把玉米、甘蔗、桑蚕、桑果等传统和特色产业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制作产业收支明细表,形成直观效果,拿给大家看。”为了鼓励村民发展“桑叶养蚕+桑果采摘+桑枝养羊”的循环农业模式,余峻舟白天忙完,晚上就开小灶,学习农业技术、产品销售还有市场分析方面的知识。最终,在他的引导下,全村共发展桑园面积700亩,带动农户320户,其中贫困户210户,户均增收1万元。
说起现在的状态,余峻舟说自己是一人分饰多角,要做知民情察民意的“调查员”,带团队谋发展、组织干部群众的“管理员”,拓市场找路子的“引导员”以及解忧济困的“服务员”。
据介绍,为建设高素质复合型干部队伍,南宁市注重在项目建设一线、改革创新一线、脱贫攻坚一线和维护稳定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在南宁市2016年县(区)集中换届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中,来自县乡基层一线的干部超过80%,2017年超过60%。“选派干部到一线锻炼,让他们用最适宜的方法解决一线的种种问题,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能帮助干部掌握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增强应对和处理各类事件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干部。” 南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潘文虹说。
培训锻炼相结合,给干部更多学习机会
不同于余峻舟到基层锻炼,山东淄博博山区教育体育局干部阚方力,去年3月份被选派到山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挂职锻炼。从区里的具体教育督导工作转到全省教育系统的国防、体育工作,业务差别很大,阚方力的收获更大。“挂职锻炼,让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充实了头脑。”阚方力说。
“选派干部到镇进村锻炼成长,为的是增加干部的实践经验,磨砺干部的吃苦精神;让干部到省直机关挂职锻炼,则是为了让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高干部的境界水平。”博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发磊介绍,“为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批既有远见卓识又能担当奉献的复合型干部作支撑,我们要把培训干部和锻炼干部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和促进,从而让我们的干部成为具备多种能力、应对各种考验的复合型人才。”
为助力复合型干部成长,博山区去年组织了“主体干部培训班”16次,培训干部3900余人,组织“专家高端讲堂”12次,培训干部3600余人,组织“高校拓展培训班”4次,培训干部200余人;选派30余名干部到省直、市直部门跟班学习,30余名干部到镇街、企业挂职;组织3200余名干部走访288个村、16万户家庭,了解社情民意。
“基层干部是引导各项政策落实的那根针,如果这里断线走偏,再好的政策也会前功尽弃。”在重庆万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涛看来,要锻造新时代的复合型干部,作为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党校必须锐意创新,“内容上,要与时俱进,方式方法上,要紧跟需求。”据介绍,万州区委党校根据培训对象岗位特点设置不同班级,同时,根据党的中心工作设置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扶贫开发等专题班次,教学内容注重前瞻性、导向性,把党校培训与拓展训练、外出考察相结合,注重互动,并用好手机党校等现代化手段,追求干部能力的综合提升。
“画像”考察复合型干部,完善选用机制
“我们鼓励干部在一线锻炼,更要关注他们的实际困难,严管与厚爱要相结合。”广西上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志鹏谈到,要培养复合型干部,还需要在选人用人机制上下功夫,加大正向激励,完善选拔评价机制。
“为选好用好复合型干部,我们博山区建立了专项考察制度,”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介绍,博山区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干部进行“画像”。组织部门通过采集800余名区管干部专业特长及熟悉领域、领导行为特征等信息,建立干部特质写实档案。同时,对科级干部采用实名推荐制度,具有推荐资格的领导干部可定向或不定向实名推荐科级干部人选,并遵循“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推荐主体责任。这既扩大了干部选拔的范围,又保障了干部选拔的质量。博山区还组织开展了“认真专业担当作为”年度好干部评选,在刚刚评出的28名2017年度好干部中已有13名得到提拔重用。
“复合型,这是新时代党的干部在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方面的目标指向。做复合型干部不是一句政治标语,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士海认为,这既需要广大干部的身体力行和久久为功,也需要各方面的多维互动和协同努力,尤其要创新激励评价制度。“复合型干部的培养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过程,因此,制度设计要有前瞻性,不能拘泥于解决问题和应对问题。其次,要考虑制度之间的耦合性、联动性,整合多部门力量,防止制度脱节。此外,还要注意制度激励的有效性和制度评价的科学性,既要区别对待,又要统筹兼顾,创造优良制度环境,助力广大党的干部向复合型干部发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