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记忆中的年俗渐渐消逝(图)

发布时间:2018-03-01 13:1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01日 08 版 | 查看:734次

出菩萨的表演者正在候场。张娟/摄

  我的家乡地处“吴头楚尾”的江苏高淳,民俗风情浓郁,春节期间有舞龙、舞狮、跳马灯、跳五猖……各种民俗表演。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老的年俗在渐渐消失,年味在不断变淡,渐渐地我们只能从影像中寻找儿时年的味道。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金山下村每年仍然出菩萨,2015年至2017年春节期间,中断了20年的跳马灯也重新上演,但遗憾的是,村里2017年以后宣布“杀马”,表明之后将不再跳马灯。2月20日大年初五,这一天金山下村出菩萨。为了观看出菩萨的盛况,并了解“杀马”的原因,我来到了金山下村。

  天公不作美,下着蒙蒙细雨,但并未影响村民的参与热情,早晨5点天还未亮,祠堂便传来鞭炮声,循着鞭炮声我也早早地来到了祠堂。扮神者开始化妆穿戏服,村民陆陆续续来到祠堂门口设供。

  出菩萨活动起源于明朝,其目的是为了祭祀祠山大帝,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村里每家出一名代表参加,神游队伍浩浩荡荡延绵数百米,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诸多“神祇”走在前面,一个个顶盔贯甲戴面具,迈着方步前行,场面蔚为壮观。巡游时,家家派人前往祠堂设供、焚香,队伍路过自家门口时,还要放鞭炮迎接。

  跳马灯、出菩萨这些活动都是由庙会成员组织的,在出菩萨活动结束后,我便寻访到庙会的核心成员、78岁的芮友家老先生家,老先生得知我是来了解跳马灯的事,十分热情,怕自己口述不清,便找来马灯的组织者、67岁的芮朝宝先生。

  两位老先生跟我谈了很久,他们告诉我,跳马灯的历史长达数百年,起源于明万历年间。2014年,两位老先生意识到,跳马灯不能在他们这一代就断了,这项传统民俗应该传承下去。于是,芮朝宝老先生负责召集村里在外打工的青年春节提早返乡,芮友家老先生凭着年少时的记忆教大家跳马灯。两位老人组织了村里30名健壮的青年,将中断20年的马灯再次呈现在大家面前。

  但好景不长,跳马灯只坚持了3年。在这期间也曾辉煌过,两位老人告诉我,高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他们进行过采访报道,南京市文化局、高淳区文化局等相关部门也曾表示要帮他们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申请经费。

  遗憾的是,非遗以及经费申请至今都没有下文。两位老人表示一直等不到结果,年轻人的参与热情也在渐渐消退。像跳马灯这种群体性活动在经费方面是最困难的,没有经费购买不了设备;组织一次跳马灯,除表演的30位青年,还需要20多个工作人员参加配套服务,跳马灯团队一天需要前往3~5个村进行表演,转场需要租大卡车,还需要给大家提供一顿饭,但这些钱他们负担不了。同时,老人表示参与人员都是在外务工赶回来的,一场马灯演出要持续跳一个多小时,一天几个村表演下来也很辛苦,如果不给一点补贴,心里也过不去。

  谈到这里,两位老人的眼中都透出了一丝无奈,他们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我,只要政府能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组织人是肯定没问题的,因为大家从小就看跳马灯,祖辈父辈们也都是参演者,而且每家扮演的角色都是固定的,这种集体性的年俗记忆,召唤着大家聚集在一起。

  在农村,很多人一年到头都在外打工,春节期间如果没有一项民俗活动将大家凝聚到一起,年俗年味儿与亲情享受就无处生根。如此繁杂的马灯艺术能在中断20年后恢复,说明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旺盛,但如若像两位老人所言败于经费,那将会是莫大的悲哀!

淮阴工学院 张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