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17 15:1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年1月 | 查看:1099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王吉军,1966年生,中共党员,蚌埠皮肤病防治院医生。
事迹简介:王吉军坚守位于偏僻山区的“麻风村”长达27年,不畏险、难、脏、臭,视患者为亲人。他以善良温暖的天使情怀,让那些生活在偏僻荒山之中的麻风病人,虽然长年与山外世界隔离,但却没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人人心情坦然平静,减淡了病患与生命的胶着之痛。27年来,王吉军共治疗麻风病患者65例,住院患者33例,社会上散在的麻风病患者32例,其中多菌型患者42例,少菌型患者23例。截至目前,共治愈麻风病患者58例,还有7例患者接受治疗。2015年,王吉军当选“蚌埠好人”。
正文:麻风病?溃烂的伤口,残缺的肢体,毁变的面容……过去年代提起麻风病,人们无不谈虎色变。在人们的印象中,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且难以治愈,对身体、心理带来双重伤害的传染病。特别是在农村,一旦患上麻风病,就会被驱离村庄,蜗居远离人烟的偏僻山林,由此形成一个个神秘、恐怖的麻风村。
但是有这样一位医生,与麻风病患者一同生活了27年,他就是蚌埠皮肤病防治院的医生王吉军。
“不是王大夫抢救,老周早没了!”
在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西南大洪山深处,俗称“麻风村”的蚌埠皮肤病防治院疗养所,就位于一处偏僻山坡下,面朝山丘、背倚窑河,有十几间平房,还有厨房、活动室和浴室等。
所里现在有11位住院患者。提到王吉军大夫,大家交口称赞,81岁的罗大爷说:“今年端午节前两天,老周突然发病。王大夫来,给老周吊了七八天水,端午节都没回家过。”罗大爷说,“我在这里43年了,我是看着王大夫长大的,他爸就是这里的医生。他小时候刚来时,才这么高。”罗大爷笑着说。“王大夫待我们可真好,不管是逢年过节、下雨下雪,只要我们有事,他肯定会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很安心。”
当时老周起病突然,检查发现胸腔积液,呼吸困难,病情危重,老周的家人都准备后事了。“这个年龄,积液那么多,没想到还活过来了。连续治疗了三个月。”王吉军说,和这里的老人相处了几十年,都当成自家长辈看待,只要有一线希望,哪能放弃呢?
“都是王大夫照顾得好,不是王大夫抢救,老周早没了!”罗大爷说。
“王大夫待我像亲女儿一样!”
“2012年,我在上大学期间,被诊断患上了麻风病,来到这里治疗。”年龄最小的患者小李说,“当时我的心情简直坏透了,男友也离开了我,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完了,就想寻死算了。王大夫天天开导我,把治愈之后回归社会的病例讲给我听。王大夫还把自己的电脑搬来给我用,还找人拉上网线让我能够上网。”
王吉军说,那时候真怕她出什么意外,所以反反复复做工作。我对她说,你虽然像关在笼子里,但现在是网络时代,你在这里也可以与世界沟通。鼓励她配合治疗、相信能够治愈。
“王大夫待我像自己家的亲女儿一样。带我到南京治疗时,就拉着我在一桌吃饭,一点也没把我当病人看,我真是很感动。”小李的眼中闪着泪花。“我在这里已经5年了,医生病友相处得像一家人,父母对我也不再担心。”
小李的父母来院探望,握住王大夫的手紧紧不放,这两位朴实的农民哽咽着说:“谢谢、谢谢!”
“父亲的敬业精神影响了我”
王吉军说他入这一行是受父亲影响。
1990年医院招聘,父亲就动员他报考。父亲说,麻防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但是麻风病患者同样是人,需要医生、需要关怀。你要是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治疗痊愈,你会觉得做成了一件好事,就会有成就感。他这几十年就是这样过来的。
王吉军父亲上世纪60年代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分配到怀远县卫生局防疫科,主要工作就是管理麻风村。父亲一开始也不愿意来,后来看到患者巴望医生到来的那种渴望,思来想去,于心不忍,就接受了安排,在麻风村一直干到离休。大洪山人烟稀少,建院早期山里还有狼。蚊虫多、蛇多、蜈蚣多,尤其是蜈蚣,树根墙缝里都是,有时还会钻到鞋里,让人防不胜防。王吉军听母亲说,他小时候,父亲走乡串户筛查病人,早晨一大早骑自行车带着干粮走,晚黑才回来,非常敬业。对待病人十分和善。王吉军说:“父亲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父亲常说,医者父母心,积德行善是本分。这也算是我们的家风吧。”
“让患者早日康复是我人生的最大目标”
“麻风病患者是特殊的弱势群体,虽然现在防治手段、治疗效果都今非昔比,但社会上对麻风病患者还是有一定的误解。不仅如此,连我们从事‘麻防’工作的医卫人员都被人另眼相看,一听说是做‘麻防’的,有人就退避三舍。” 王吉军说:“评上‘蚌埠好人’,是对我从事‘麻防’工作20多年经历的肯定,也是对‘麻防’这一行医卫人员的鼓励。其实有很多长年坚持‘麻防’工作的同志,他们至今默默无闻。应该给他们点赞。”
“麻风村”收治的患者大多发现较晚,身体多已畸残,四肢溃疡极为常见,有些患者的溃疡程度触目惊心。为了防止患者伤口感染,王吉军每天都要冒着难闻的气味,给患者进行清创处理,观察病情,从不嫌脏怕臭。
每逢清明前夕,王吉军都带着祭品和炮竹,来到麻风村后面的墓群前进行祭拜,那里安葬着麻风病住院患者,绝大数人无直系亲属,这里就是他们人生终点站。给他们安慰,让他们走的安详,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每当病人快走到生命尽头时,王吉军便义不容辞地担起这个责任,陪伴在他们身边,安抚慰籍,并为他们净身穿衣,直到他们毫无牵挂地离开。住院患者感慨地说:“王大夫真是我们的亲人。”
从医27年来,王吉军始终以院为家,视病人如亲人,得到了患者的信赖。这么多年来共治疗麻风病患者65例,住院患者33例,社会上散在的麻风病患者32例,其中多菌型患者42例,少菌型患者23例。到目前为止住院患者和社会上散在的麻风病患者共治愈58例,还有7例患者接受治疗。这些年来,王吉军已经完全融入“麻风村”的患者心里,沉淀了一份难以割舍的医患深情。
“当我治愈第一例患者,看到他回归社会,与家人团聚,心里有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治愈一例麻风病患者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因此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拼搏。”王吉军说,“尽早发现麻风病患者,减少畸残的发生,让他们早日康复,回归社会,过上正常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大目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