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13 12:5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2月13日 07 版 | 查看:339次
55.8%受访者倾向在电商平台买年货
漫画:朱慧卿
春节越来越近,家家户户已经开始购置年货,电商平台也纷纷推出了“年货节”销售活动。如今年货品类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食品、酒水和衣服,数码产品、休闲旅游、家居家电等都进入了年货清单。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已购买年货,48.6%的受访者正打算购买。在年货购置渠道上,55.8%的受访者倾向于电商平台。60.9%的受访者发现目前年货中健康养生消费突出。对于年货的变化,68.3%的受访者觉得人们更注重精神消费。
60.9%受访者发现年货中健康养生消费突出
沈阳市民莫宁(化名)这两天正忙着置办年货。“我给家人买了新衣服,还买了些青菜和鱼虾,清淡有营养,另外准备了些红酒和特产走亲访友用。这两天准备在网上选一些小家电。”莫宁说,今年春节,她们一家还计划出门旅行。
在成都工作的23岁女孩王筝(化名)最近在网上给父母买了按摩养生器材和产品,并已直接邮寄回家。她打算过两天给自己换一台新冰箱。王筝今年在线下买的年货只有几件外套,她认为衣服还是得在实体店试穿才能看出效果。
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已购买年货,48.6%的受访者正打算购买,3.4%的受访者不打算购买。受访者购买的年货种类上,食品(70.8%)和酒水饮料(67.3%)依然最普遍,接下来是服饰(38.9%)、春联和年画(38.8%)、特产(38%)等,旅游休闲(26.2%)、家居家电(23.2%)、美妆饰品(22.8%)等也占据一定比例。在年货购置渠道上,倾向于网上电商平台的受访者(55.8%)要多于倾向线下商店和市场的受访者(44.2%)。
莫宁表示,如今即使在春节期间,蔬菜在周围大型超市也随时能买到,方便卫生、干净保鲜,不像过去得提前囤很多。
“我身边有人给家里长辈送了智能手机、首饰、衣服、足疗机等,感觉年轻人送的物件更实用了,也更注重与家人的情感互动。”湖北武汉姑娘张承玉对记者说,她也给家人订了春节旅行,一家三口过了大年初一就启程。
如今年货消费有了哪些变化?调查中,60.9%的受访者认为健康养生消费突出,有机蔬菜、蛋奶和豆制品等受欢迎,59.2%的受访者指出年货品类丰富多样,不再限于食品、炒货、服装等,55.3%的受访者发现人们消费水平升级,精品年货更受青睐。其他变化还有:家电、智能产品等“大额消费”更加普遍(29.1%),更注重沟通情感和实用性(27.9%),各种创意年货诞生(21.3%)等。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指出,当下年货主要有两个变化,一个是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年货节”逐渐深入人心。不仅是城市,农村消费者也开始通过网络购买年货,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年货购置渠道。另一个是年货种类多样化,除了以往的吃穿用,文化用品以及相关服务也成为人们过年期间重要的消费对象,甚至是刚需。
68.3%受访者发现人们买年货更注重精神消费
调查中,对于年货的变化,68.3%的受访者觉得人们更注重精神消费,58.2%的受访者认为这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55.7%的受访者认为购买渠道多样化反映出社会服务的进步,36.2%的受访者认为这折射出国人消费水平的提高。
“以前一到年根儿,街上赶集人挤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吃的平日里想吃就吃,年前集中购物的人少了,过年更重要的是家人团聚和互送祝福。”莫宁说。
王筝认为,很多商品在网上就能对比和选择,赶上线上优惠活动,比在实体店便宜,另外还可以送货上门,省时省力。
“年货的变化是国人消费能力上升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中国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的一个缩影。”赵萍分析,年货发生种种变化,一是因为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了,老百姓越来越富裕,年货需求也更多元化,二是技术驱动所致,“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国,随着物流、支付等电子商务生态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实现了融合”。
对于当下年货的时代特色,63%的受访者认为是年货品类趋于“日常性”消费,54%的受访者指出网络成了热门选购渠道,35%的受访者发现“土”货和“洋”货受欢迎。
调查中,52.4%的受访者发现年货消费中休闲娱乐类精神消费增加。
赵萍认为,年货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当前,信息技术的影响和精神文化消费的增多是明显的时代特色。“消费本身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年货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任何一年的年货可能都会有不同的内涵”。另一方面,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庆,包括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一些老字号、历史悠久的品牌要加快创新和发展,以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传承传统文化,和消费者建立起更多文化共鸣”。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7%,90后占25.7%,80后占51.1%,70后占16.6%,60后占5.2%。来自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29.6%,二线城市的占45.5%,三四线城市的占18.9%,城镇、县城的占4.2%,农村的占1.7%。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张若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