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01 11:5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2月01日 07 版 | 查看:811次
——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了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对文件进行解读。
教师要获得特殊的尊重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发展,师德为要。”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目的是要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因此意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
总的来看,我国教师队伍是好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个别教师违反师德现象时有发生,虽属极少数,却严重损害了师道尊严,影响了教师形象。意见在师德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宣传,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教师不仅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教师本身就应该成为社会的楷模。”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说,教师要想获得整个社会的特殊的尊重,就应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据了解,对于师德建设,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子。
有偿补课是被诟病较多的现象之一,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探索出一条有效落实教育部禁止有偿补课规定的路径:首先用新思维冲破有偿补课治理难怪圈,明确将教师利用职务影响“提供有偿食宿、托管”等行为纳入“变相有偿补课”范围,并实行房屋租赁和无偿辅导报告备案制度;将“暂缓缴费、与家长约定先辅导后付费或有收费意向”等行为视作有偿补课;强化震慑解决“遏制难”,综合运用“纪律处分、组织处理、经济处罚、调离原岗位、撤销教师资格”等手段,让违规者政治上损失惨重,经济上得不偿失,社会上广受谴责;在治理过程中突出学校主体,实行“地毯式”筛查,聘请社会力量,实行“全天候”跟踪,建立专门队伍,实行“密集型”巡查,借重权威部门,实行“协同式”作战,并且聚焦课堂教学,加大质量监控力度,开辟互联时空,满足学生辅导需求,推行公益辅导,冷落有偿补课市场。姜堰区的体系化治理让有偿补课衍生的不公平现象逐渐消失,让广大教师法纪意识明显增强,也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除了强调师德建设以外,意见还提出要更好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这也是意见的一大亮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说。
对此,邬志辉也有相同的认识。
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非常令人振奋。”邬志辉说,现在我国高校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但是如果没有一流的师范教育,双一流大学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只有我们有了优质的师范教育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出优秀的“苗子”,不断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
“不过,我国教师教育目前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邬志辉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师,但是目前我国培养出来的教师还不太适应创新变革的需要,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已知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面对未知的领域,迎接未知的挑战,“目前,我们的教师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还将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有专家表示,这种综合大学办师范专业有一个优势,就是有利于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希望能给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更加广泛的思路。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