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 “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

发布时间:2018-01-11 21:1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1月11日 12 版 | 查看:1706次

1月上旬的一天,迎着清晨的阳光,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官兵的口号声响彻训练场:练兵打仗,敢打必胜!

  当天上午,操课号响,该旅官兵在操作大厅携装列阵。“号手就位!”随着旅长石鸿雁一声令下,官兵们兵分多路迅速奔向各自战位。

  在操作大厅不远处的一辆指挥作业车内,作训参谋梅旭正通过荧屏上的数十个监控画面,察看各点位场实时训练情况。旅长石鸿雁介绍说:“开训就是开战,初始即严,就是要立起从严治训的‘风向标’。”

  屏幕上,在数百公里外的“地下龙宫”里,导弹连续升级测试的场景一览无余。旅技术室高级工程师陈冰掌控着“战场”的每一个环节,他说,未来战争分秒必争,赢得了时间,就赢得长剑出鞘先机。

  “轰隆隆……”循着一阵急促的马达声,笔者赶到了发射阵地,只见10余个发射单元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发射操作。在某发射单元,只见底盘号手秦志刚扭开发射车的舱门把手,取出工具梯,一路小跑至发射车后展开,动作干净利落。

  “打仗需要的动作一个不少,不需要的动作一个不多。”在操作过程中,号手都是使用取捷径、便步走等贴近实战的操作动作。该旅作训科科长高敏说:“我们在训练过程中,突出演练场对接战场,每一个操作环节、每一个操作动作,都尽可能精简,把精力用在着力提升实战化水平上。”

  就在高敏科长详细讲解之际,“起竖导弹”“起竖导弹”……发射阵地上,在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10余枚导弹相继竖起。2017年亲手将该旅第200发导弹送上蓝天的指挥长莫徐建告诉笔者,一些训练的“假把式”,早已被赶出了训练场。

  “这样虽然‘看点’不足,但‘战味儿’十足。”高敏科长说,近年来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推进,大胆创新、优化程序、反复演练,旅里探索形成一套正规化、实战化操作训练方法。

  2017年初春,该旅为火箭军兄弟单位展示这套操作成果,其稳、准、严、细的操作赢得广泛赞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官兵苦练的一套“组合拳”:他们细化《特种装备维护保养手册》,把每种车型的紧固螺钉数量、扳手类型、所在位置、紧固要求全部拉单列表,逐一熟记掌握;他们着眼常态备战、随时能战,推行速度、精度、准度、难度、强度“五度”训练考核标准,实施精准操作、精准指挥控制、精准把关“三个精准”,探索形成一大批实用管用的战法训法;他们采取无预告拉动、背靠背“红蓝”对抗、随机导调等手段,全流程组织实战背景下的发射演练,常态锤炼官兵复杂条件下精准处置能力。

  笔者来到导弹转载现场,只见模拟实战化环境装置生成的“雨”、强光,还有随时出现的各种特情,使号手们置身“复杂战场”。“战斗”结束,督战的发射四营营长陈雷相掐表一看,转载时间比以往再度缩短——转载时间越短,意味着连续火力突击“空当”越少。

  在“猎人意志”训练场,这里的硝烟味儿让人如同置身炮火连天的战场。钻火圈、跳水沟、翻高墙,一派火热战斗景象。 “战场没有局外人,作为新组建的作战保障力量,我们要不断锤炼战场突击、阵地防卫等能力,为大国长剑千里出击保驾护航。”作战保障营营长刘灵军介绍说。

  大山无言,弹道有痕。笔者了解到,近年来,该旅围绕“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核心能力要求,实现了从单纯实弹发射到复杂困难条件下战斗发射、从抽组骨干发射到随机抽点发射、从“点火”发射到集群控制发射的跃升,快速反击、战略打击能力大幅提高。

  临近正午,官兵训练热情丝毫未减。二级军士长王光庭,还沉浸在军队统帅开训动员讲话的激动中,他带领发射单元号手,一次次重来,反复训练相关操作流程。穿行在挥汗如雨的训练场,笔者不禁被官兵们的训练热情感染: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官兵们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战略军种进程中,在九天之上划出更加壮美的强军弹道。

李永飞 宋开国 邓东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